丁尚彪-大结局 丁尚彪的女婿

,《含泪活着》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

  “含着泪看完《含泪活着》,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51岁男性

  “无论是谁,看了这部作品,都无法不为之动容。”——46岁男性

  “片中有许多我们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盼主人公一家幸福!”

  ——31岁男性

  “这个纪录片应该成为小学、中学的德育教材。”——38岁女性

  “边看眼前边浮现出父母的身影,泪流不止。我父母因战争而未能接受良好教育,但他们连节假日都不休息拼命工作挣钱,供我和哥哥上医科大学。这个纪录片使我对父母充满感激并感悟到自己的责任。希望母和哥哥也能看到这部难得的好片。”——38岁男性

  “人生就应咬紧牙关,含泪前行,这是为欢笑做出的准备。如此世代相传。”

  ——27岁女性

  “深感拥有目标能够使人变得坚强。”——53岁女性

  “深受感动。我离开父母有10年了。有许多相同感受。再次怀念家人的情感。我想今天就给家人打电话。”——29岁女性

  “令人心情沉重的剧情。我自问能否成为真正的母亲。”——37岁女性

  “咬紧牙关的坚强父亲,是真正男人。”——62岁女性

  “这个纪录片使我的人生观改变了。”——20岁女性

  “这是一部能够洗刷心灵污垢的充满力量的作品。”——33岁男性

怯懦的时候、迷茫的时候、没有动力的时候、浪费时间的时候,看看这部纪录片《泣きながら生きて》,中文名《含泪活着》,让我的人生重新回到正轨上,向着理想奋勇前进!今天太太太太激动了。在超市买菜的时候,一下就认出了迎面走过的是丁尚彪先生。原来丁先生女儿已经在纽约当了医生,结了婚购了房,丁先生夫妻两个也移民纽约了。我们还互留了号码已便以后联络。丁先生一家都太不容易了,好多地方都令我想起自己无私的父母为儿女做出的贡献。正如丁先生所说,因为他和太太的牺牲,改变了他们家族的命运。在此谨默祝丁先生阖家平安健康。

在线视频地址(中文字幕)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zk2MTQw.html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11月3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纪录片《含泪活着》片首的一句话,在这部历时10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纪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打工15年的动人故事。
在日本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播放中国人拍摄的、关于中国人经历的严肃题材纪录片,这对于擅作娱乐节目的富士电视台来说非常罕见,该台制片人横山隆晴说:“这部纪录片表现的精神气质和感人情节,据我所知,在日本电视界制作的纪录片中,还没有与之比肩的作品。”
1989年,上海,35岁的丁尚彪面临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偶然在街头买了一份日语学校的招生简章:首付入学费和半年学费共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丁尚彪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连初中学历都没有,他决定赴日留学,改变自己没有文化的人生。为凑足学费,他到处借钱。当年6月,他挥泪告别妻子女儿,只身来到日本。
  丁尚彪报名的日语学校名叫“飞鸟学院·阿寒校”,位于日本北海道的阿寒町布伏内地区,过去是一所中学。这一带曾经是煤矿,1970年煤矿关闭后经济萧条,建立吸引中国学生的日语学校成为当地刺激经济的举措。看着眼前偏僻简陋的学校,丁尚彪哑然无语。他本来打算边学习、边打工还债,可这一带连便利店都没有,到哪里去打工,怎么还债?
  丁尚彪选择了离开阿寒町,前往东京打工。但是入国管理局(相当于中国的出入境管理局)认为他擅自离开阿寒町,没有批准他延长居留的申请,丁尚彪成了非法居留者,打黑工的生活从此开始了。
欠债还清后,丁尚彪依然没有回上海,继续留在东京打工。他调整了自己的生活目标,不再考虑改变自己没有文化的人生,他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送女儿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为她留学挣学费,成为丁尚彪新的人生目标。
1996年春天,中国留学生张丽玲认识了丁尚彪,那时他已经在日本生活了7年。《含泪活着》从此开始了跟踪拍摄。作为非法居留者,丁尚彪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惧中。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回家之后的固定程序是做饭(包括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在后半夜。
  丁尚彪住在东京丰岛区一个破旧木板楼的二层。做饭、吃饭、睡觉、洗澡、如厕,都在这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内。洗澡设施是丁尚彪特制的:一个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洒”就是洗碗用的热水喷头。洗澡时,人必须站在塑料袋里,水才不会流到地上。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来,从洗碗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墙上挂着一幅照片,是女儿小学四年级时候照的。回家后看女儿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时刻。
1997年2月,上海,摄制组把在东京拍摄的丁尚彪生活打工场景的录像播放给他的妻子和女儿看,时隔8年看到久别的亲人,母女二人失声痛哭。当年夏天,女儿收到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前往美国途中需要在日本转机,可以停留24小时,女儿决定去看望父亲。
从机场出来,女儿坐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车,到了与父亲约好的日暮里车站。虽然8年没有见面,但女儿还是一眼看到在站台上等候的父亲。父亲为掩饰激动的心情,故意找一些轻松的话题,说女儿长了双眼皮,还说她应该减肥了……
父亲带女儿先来到自己在东京打工的一家餐馆,告诉女儿自己曾在这里刷盘子。入夜,父亲带女儿回到那个10平方米的家中。看着父亲艰苦的生活环境,看到墙上挂着自己上小学时的照片,女儿泪流满面。
次日早晨,父女同乘电车前往成田机场。但父亲不能把女儿送到机场,因为如果机场安检要求出示身份证明,丁尚彪非法滞留的身份就会暴露。在机场前一站,父亲默默地走出车厢,站在站台上,目送女儿离开。
女儿去美国后,一家三口分在中、日、美3个国家。母亲在上海一家服装加工厂上班,她多次申请去美国看女儿都被拒签。直到5年后,母亲的第12次申请签证终获批准。200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母亲穿上新做的衣服,到美容店吹了头发,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与5年前女儿的行程一样,在日本转机。这次母亲可以停留72个小时。她也从成田机场乘电车到日暮里车站,13年未见的丈夫丁尚彪在那里等着她。
来到丈夫的住处,妻子看着丈夫在窄小的房屋内张罗晚饭,看着他花白的头发,看着墙上女儿的照片,看着床上他们结婚时买的枕套,妻子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悲凉。接下来的两天多时间里,夫妻按照丈夫精心设计的路线旅游,在明媚的春光里品味着久别重逢的温馨和喜悦。妻子离开日本时,丁尚彪与5年前送女儿时一样,在成田机场前一站下车,目送妻子远去。
成田机场,丁尚彪的妻子对着摄像机镜头说:“过去我怀疑他有外遇,现在看是我错怪了他。”纽约肯尼迪机场,女儿扑进母亲怀中。女儿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一个好医生,为更多的人减轻痛苦,带来幸福。
2004年6月,女儿即将学成回国,丁尚彪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决定返回上海。屈指算来,他已经在日本度过了15年。回国前,丁尚彪再次来到阿寒町,那个日语学校早已停办,校舍成为一片废墟。丁尚彪登上飞机离开了日本,担惊受怕的非法打工经历终于成为历史。庆幸的是,有心人把这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该纪录片导演兼制片人、摄像张丽玲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丁尚彪回国前,曾表明自己不想隐瞒非法居留身份,请律师为他申请合法的回国签证。律师了解了他15年非法滞留的经历后说,按日本法律至少要服刑3年,劝他不要自找麻烦。
在办理登机手续时,海关人员看到丁尚彪的护照,先是大惊失色,但很快平静下来,然后迅速做出决定——盖章放行,还以举手礼向他表示敬意。也许是海关人员在电脑检索中,没有发现丁尚彪有其他非法行为的记录。15年,不容易,高抬贵手两方便。丁尚彪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上海,开始了新的生活!


(转)为了理想--访纪录片《含泪活着》制作人张丽玲

  人民网东京2009年12月08日电(记者王晴)三年前曾经被富士电视台热映的纪录片《含泪活着》近日登上银幕重新与日本观众见面,这部由旅日华人张丽玲历时10年拍摄的纪录片又一次引起媒体和日本社会的关注。时隔三年,对于经济正处于低谷的日本社会而言,这部记录中国人在日奋斗的影片给了人们很多启示。理想是什么?家庭是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纪录片的制作人张丽玲用10年的拍摄时间思考了这些问题。她的答案是什么?人民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张丽玲位于东京银座的办公室。

  ——如何认识主人公丁尚彪的?

  丁尚彪是《我们的留学生活》系列纪录片跟踪拍摄的人物之一,是当年在《留学生新闻》工作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朋友说,有一个上海人来日本七年了,从来没有回过家,你有没有兴趣认识?在东京的池袋我认识了刚打工下班的丁尚彪,他谈的事情使我决定跟踪拍摄。在跟拍了丁尚彪和他的妻子、女儿4年之后,《我们的留学生活》纪录片整体拍摄完成,当时丁晽已考取纽约州立大学,我们的片子拍到她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面临新的挑战。但是之后丁尚彪夫妻能否团聚?丁晽在美国留学是否顺利?我对丁一家人的命运始终放不下,所以一直跟踪拍摄了下去,前后整拍了十年。

  ——拍摄之初有没有预料过故事的结局?

  不可能预想结局。纪录片人物的命运变化不以制作者意志为转移,结局没有办法预料。用参与本片的横山隆晴(富士电视台制片人)的话来说,丁家的结局接近奇迹。以女儿丁琳为例,在国外医科学费昂贵,行业门槛很高,不少日本人说只有医生的后代才能做医生。丁晽能否按照父亲希望的方向走下去,有很多不可预料和掌控的因素。好在结局很圆满,这比什么都让我感到欣慰。

  ——丁家人现在的生活情况怎样?

  丁晽读完博士学位后在纽约成为了一名正式医生,今年8月结婚了,并且把父母也接到了美国一起生活,最近我们还联系过。《含泪活着》几年前在中国播出时名字叫做《家在我心中》,虽然一家三口天各一方,分散在上海、东京、纽约,但他们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情感放在心中,把家放在心上,是同一个理想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认为这很难能可贵。

  ——把《含泪活着》搬上银屏的契机是什么?

  三年前纪录片在富士电视台播出后,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网上的观众感言铺天盖地,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有史以来最高记录。很多日本人强烈呼吁发行DVD永久保留,但是由于参与本片的日本合作方对出版DVD有不同看法,所以至今没发行。这三年来,我虽然一直忙忙碌碌,但是心里也不希望片子就这样被束之高阁。纪录片搬上银屏的动因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的一个学生的努力。

  这个学生目睹父亲日复一日地工作,重复着枯燥单调的生活,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环境中,想谋求一份即便在他看来枯燥单调的工作都并非易事。正在在他对前途和人生感到茫然的时候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含泪活着》,看了丁家人的奋斗过程,觉得人生又有了方向。碰巧他认识电影制片发行公司的人,在他的努力下,片子重新在影院与观众见面了。

  ——如何想到记录留学生的在日生活?

  八十年代涌现的出国热潮,给了许多年轻人走出国门接触世界的机会。与清末和五四时期的留学生救国救民的理想不同,参加到这次出国潮的年轻人大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改变自身命运。也许个人的理想谈不上伟大,但涉及的人数很多,涉足的地域很广,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民富国强的社会建设反馈了很多东西。与世界接轨,不是在家里看看电视读读报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走出去。我感觉他们置身海外直接和异民族文化碰撞,用躯体搭建了一座中外交流的桥梁。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理想以及喜怒哀乐,不仅应当记录下来,而且对于后人和将来来说,具有无法复制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有多少人员参与到了拍摄过程中?

  拍摄过程耗时十年,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参与进来,义务给拍摄提供帮助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这部纪录片最开始的拍摄并不是要在某电视台播出或院线上映而进行的,而我自己当时的身份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所以能够提供给大家的只是餐费和交通费。来到日本后由于生活的压力,人都会变得很现实,但是拍摄中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要报酬,他们能够赞同拍摄的想法、为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无私提供帮助,让我很感动。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以后即便没有人认可、即便没有人欣赏我也无所谓。但是后来感觉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对于这些帮助过我的人无法交代。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

  ——拍摄带给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有人说,纪录片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觉得确实如此。开始的时候,很多电视台对企划并不积极,我个人借了40万美金去做这件事情,拍摄是利用正常工作后的业余时间进行的。最辛苦的是第一年,那时候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在第一年的拍摄结束时,我住进了医院。

  《我们的留学生活》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我采访了315个人,长期跟踪拍摄了66个人。其间有人去世了、有人失踪了,这种情况意味着之前的付出全部都报废了。拍摄过程中,我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比如理想,谁都会有理想,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说说而已,碰到了困难就会绕道而行。我想如果一个目标能够让你付出了生命代价都无怨无悔的话,它才能叫做理想。为了理想的投入是一种幸福。我得到最多的不是名誉,而是在拍摄过程中的锻炼和思考,我想我以后可以很坦然地去面对任何困难。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影片内容介绍:

  《含泪活着》,该片的主人公丁尚彪于1989年(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来日后7年未曾回国。每天从早到晚打工,居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寓所中,打工赚到的钱全部寄回国内,他的理想是让女儿能够到国外接受一流教育,从而改变家庭的命运。1997年,女儿丁琳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实现了父亲的理想。但是丁尚彪仍然坚持留在日本打工,为的是给女儿提供经济来源,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一家三口天各一方,上海、东京、纽约,时空的阻隔没有切断他们之间的亲情,相同的理想反而让一家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2005年,丁琳在美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丁尚彪在离开上海15年之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

根据制片人张丽玲在《小崔说事》节目上的叙述(2009年),丁尚彪的女儿丁晽已经在美国成为了一名医生,并于2009年结婚。目前老丁一家居住在美国,正在申请绿卡。至此,后略。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老丁回中国后的一些照片)




祝福坚强的老丁一家,永远幸福,永不分离~~ 衷心祝福你们!

至于什么叫真正的理想,我觉得张丽玲的这段话说得很对:

“拍摄过程中,我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比如理想,谁都会有理想,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说说而已,碰到了困难就会绕道而行。我想如果一个目标能够让你付出了生命代价都无怨无悔的话,它才能叫做理想。为了理想的投入是一种幸福。”

遇到困难就抱怨、畏惧退缩的人,请别侮辱“理想”二字!!!理想,让人变得无比坚强!!!

最初的梦想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

把眼泪种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用轻快的步伐

沮丧时总会明显感到孤独的重量,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

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穿过风又绕个弯心还连着,像往常一样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被富士电视台热映的纪录片《含泪活着》近日登上银幕重新与日本观众见面,这部由旅日华人张丽玲历时10年拍摄的纪录片又一次引起媒体和日本社会的关注。时隔三年,对于经济正处于低谷的日本社会而言,这部记录中国人在日奋斗的影片给了人们很多启示。理想是什么?家庭是什么?我们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纪录片的制作人张丽玲用10年的拍摄时间思考了这些问题。她的答案是什么?人民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张丽玲位于东京银座的办公室。

  ——如何认识主人公丁尚彪的?
丁尚彪-大结局 丁尚彪的女婿

  丁尚彪是《我们的留学生活》系列纪录片跟踪拍摄的人物之一,是当年在《留学生新闻》工作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朋友说,有一个上海人来日本七年了,从来没有回过家,你有没有兴趣认识?在东京的池袋我认识了刚打工下班的丁尚彪,他谈的事情使我决定跟踪拍摄。在跟拍了丁尚彪和他的妻子、女儿4年之后,《我们的留学生活》纪录片整体拍摄完成,当时丁晽已考取纽约州立大学,我们的片子拍到她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面临新的挑战。但是之后丁尚彪夫妻能否团聚?丁晽在美国留学是否顺利?我对丁一家人的命运始终放不下,所以一直跟踪拍摄了下去,前后整拍了十年。

  ——拍摄之初有没有预料过故事的结局?

  不可能预想结局。纪录片人物的命运变化不以制作者意志为转移,结局没有办法预料。用参与本片的横山隆晴(富士电视台制片人)的话来说,丁家的结局接近奇迹。以女儿丁琳为例,在国外医科学费昂贵,行业门槛很高,不少日本人说只有医生的后代才能做医生。丁晽能否按照父亲希望的方向走下去,有很多不可预料和掌控的因素。好在结局很圆满,这比什么都让我感到欣慰。

  ——丁家人现在的生活情况怎样?

  丁晽读完博士学位后在纽约成为了一名正式医生,今年8月结婚了,并且把父母也接到了美国一起生活,最近我们还联系过。《含泪活着》几年前在中国播出时名字叫做《家在我心中》,虽然一家三口天各一方,分散在上海、东京、纽约,但他们把对亲人的思念和情感放在心中,把家放在心上,是同一个理想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认为这很难能可贵。

  ——把《含泪活着》搬上银屏的契机是什么?

  三年前纪录片在富士电视台播出后,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网上的观众感言铺天盖地,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有史以来最高记录。很多日本人强烈呼吁发行DVD永久保留,但是由于参与本片的日本合作方对出版DVD有不同看法,所以至今没发行。这三年来,我虽然一直忙忙碌碌,但是心里也不希望片子就这样被束之高阁。纪录片搬上银屏的动因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的一个学生的努力。

  这个学生目睹父亲日复一日地工作,重复着枯燥单调的生活,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环境中,想谋求一份即便在他看来枯燥单调的工作都并非易事。正在在他对前途和人生感到茫然的时候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含泪活着》,看了丁家人的奋斗过程,觉得人生又有了方向。碰巧他认识电影制片发行公司的人,在他的努力下,片子重新在影院与观众见面了。

  ——如何想到记录留学生的在日生活?

  八十年代涌现的出国热潮,给了许多年轻人走出国门接触世界的机会。与清末和五四时期的留学生救国救民的理想不同,参加到这次出国潮的年轻人大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改变自身命运。也许个人的理想谈不上伟大,但涉及的人数很多,涉足的地域很广,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民富国强的社会建设反馈了很多东西。与世界接轨,不是在家里看看电视读读报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走出去。我感觉他们置身海外直接和异民族文化碰撞,用躯体搭建了一座中外交流的桥梁。他们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理想以及喜怒哀乐,不仅应当记录下来,而且对于后人和将来来说,具有无法复制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有多少人员参与到了拍摄过程中?

  拍摄过程耗时十年,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参与进来,义务给拍摄提供帮助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这部纪录片最开始的拍摄并不是要在某电视台播出或院线上映而进行的,而我自己当时的身份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所以能够提供给大家的只是餐费和交通费。来到日本后由于生活的压力,人都会变得很现实,但是拍摄中没有一个人提出过要报酬,他们能够赞同拍摄的想法、为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无私提供帮助,让我很感动。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以后即便没有人认可、即便没有人欣赏我也无所谓。但是后来感觉如果没有一个结果,对于这些帮助过我的人无法交代。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算是我感谢他们的一种方式。

  ——拍摄带给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有人说,纪录片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觉得确实如此。开始的时候,很多电视台对企划并不积极,我个人借了40万美金去做这件事情,拍摄是利用正常工作后的业余时间进行的。最辛苦的是第一年,那时候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在第一年的拍摄结束时,我住进了医院。

  《我们的留学生活》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我采访了315个人,长期跟踪拍摄了66个人。其间有人去世了、有人失踪了,这种情况意味着之前的付出全部都报废了。拍摄过程中,我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比如理想,谁都会有理想,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说说而已,碰到了困难就会绕道而行。我想如果一个目标能够让你付出了生命代价都无怨无悔的话,它才能叫做理想。为了理想的投入是一种幸福。我得到最多的不是名誉,而是在拍摄过程中的锻炼和思考,我想我以后可以很坦然地去面对任何困难。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影片内容介绍:

  《含泪活着》,该片的主人公丁尚彪于1989年(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来日后7年未曾回国。每天从早到晚打工,居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寓所中,打工赚到的钱全部寄回国内,他的理想是让女儿能够到国外接受一流教育,从而改变家庭的命运。1997年,女儿丁琳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实现了父亲的理想。但是丁尚彪仍然坚持留在日本打工,为的是给女儿提供经济来源,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一家三口天各一方,上海、东京、纽约,时空的阻隔没有切断他们之间的亲情,相同的理想反而让一家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2005年,丁琳在美国拿到医学博士学位

我与丁尚彪--吴卫建

2010-01-1922:20:57  今年元旦,我从台湾回日本休假的一天晚上,在家中接到丁尚彪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自他前年从日本返沪后,我们一直没有联系,为此,我们在电话中聊了一阵,互叙了各自的近况,同时丁尚彪也喜悦地告我, 他申请赴美探望女儿的签证现已收到,春节过后他将去美探望久别的女儿。

  丁尚彪这个姓名大概在稍早些来日的华人中并不陌生,1999年大富电视台摄制播放的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中「家在我心中」一集的主人公即为丁尚彪,他那无愿无悔在日本苦行憎般的工作、他为爱女的将来甘愿付出自己一切故事情节曾经感动了无数的国人。同时,丁尚彪在日期间也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日本的华文媒体上,尤其他那篇《北海道大逃亡》为当时很多人所熟知。

  我与丁尚彪相识较早,这大约是在90年代初,当时我已在日一企业就职。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较景气,很多企业都苦于人手不足,当时与我就职的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一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大型企业,由于新增生产线后人手严重不够,为此设法招募了一批现场作业员,其中有十几位中国人,丁尚彪(在工厂用日文名野村一夫)乃其中之一。由于此公司当时无人懂中文,为此委托我公司负责管理这十几位中国人的工作状况,这样我公司社长也就要我在从事贸易工作的同时,兼任一下此业务。

  其实所谓管理, 也就是将日方公司的一些意见转告现场作业的中国人,或将这些中国人的意见想法告知日方公司,好在这些中国人平时工作较认真,日方公司对此颇满意,为此平时倒也相安无事。在这些中国人中,丁尚彪在工作上尤为努力,进厂后他还经专业考试陆续取得5种技术资格证书,这在现场工作的日本人中也不多见的,记得当时此工厂厂长亦如此对我说。我当时偶尔因故去过几次此公司的生产作业现场,这样我就与丁尚彪相识了,由于同为上海人,年龄也相近,为此我们就逐渐相互熟悉了。

  后来,丁尚彪在上海的女儿欲赴美留学,在“托福”考试通过后,美国驻上海领事馆要丁尚彪女儿提供在海外直系亲属的在职证明书、经济担保书等类文件,对此,丁尚彪与我商谈并希望得到协助,我表示在我权职范围内的,我完全可以协助,此后我利用自己可取得的公司印章等为丁尚彪提供了一些证明文件,但我记得有一文件需要公司社长本人签字才能生效,由于丁尚彪并非我公司的正式员工,同时也担心如签署后,万一以后出现法律责任会惹麻烦,为此社长起初有些不愿,但我将丁尚彪女儿希望留学美国的愿望,以及她学习成绩优秀的情况与社长稍作解释后,社长也就欣然同意了,并还特意为丁尚彪用英语签署一些必要的文件。由于时间久了,此事我也渐渐淡忘了,但后来丁尚彪倒还多次提及此事, 感谢我当时的鼎力相助。

  我在本世纪初离开了原先工作的公司后,原公司那代为管理中国人现场作业人员的业务也就较难进行下去了,不久后丁尚彪也不得不离开了那工厂,去了另一公司工作,但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前年一次我从台湾回日本期间,丁尚彪来电话告我说,他决定将结束在日的工作和生活,准备返回上海。此时, 丁尚彪暌违上海已有整整15年,是该回家与家人团聚了,何况此时他在美留学的女儿也将研究生毕业就职,这样丁尚彪也可无虞了。

  丁尚彪在前年6月回到阔别的上海后,购置了宽敞的住房,与妻子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他还计划将自己在日本的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付诸文字。此后丁尚彪还曾去了回国前在日本工作过的那家日本公司在中国湖北的合资企业工作了数月,后因要在上海办理赴美签证手续以及将去美探亲等因素,丁尚彪也就辞退了在那公司的工作。

  我最近从日本回到台湾后,在丁尚彪赴美临行之际,我去电他家,他愉快的告我道,他现已一切准备就绪,行将去美探望久别的女儿,女儿现住在底特律,我说地处伊利湖畔的底特律在美国的东北部,离纽约和华盛顿不远,你可去这两个代表美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城市一游,丁尚彪说他女儿以前就读的大学就在纽约,想必女儿对纽约是较熟悉的,女儿一定会携他去纽约和美国其他城市观光游览的。

  丁尚彪最后还在电话中对我热情的说道,他赴美探亲3个月后就会回上海的,如我此后去上海,一定要去他的新居作客。是啊,我下次去上海时,我将一定会与丁尚彪见面,届时我可以看到今日丁尚彪在上海温馨舒适的生活,可以倾听丁尚彪在美与女儿相聚的情景,可以叙听丁尚彪在美各地游览的见闻,更可以畅谈当年我们共同在日本的岁月时光。

  行文至此,现丁尚彪一定在遥远的美国与久别重逢的女儿欢聚一堂,如此久违的亲情一定是无比温暖的,因为它既有着父亲对血脉之情的女儿之厚爱,也有着女儿对父亲的养育之恩的深情。为此,丁尚彪在日本15年间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 是有回馈的,当然,付出并不是为了回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2289.html

更多阅读

与理想有关----读完杜拉拉升职记大结局有感 杜拉拉升职记 电影

简单的说下,看完杜拉拉升职记的感觉。买了杜拉拉系列三本书,差第三部,已经打算去当当上看下,然后购入。第一,第二部是08年的时候看的了,至今书在朋友那,不能像以前一样,偶尔拿出来重温下。但里面的情节倒是还记得很清楚。很喜欢杜拉拉的总

感想 动画SchoolDays(日在学校)大结局观后 school days结局大全

昨天晚上把硬盘上这几周的连载动画清理了一遍,发现SD的12集大结局还没看,点开,播放。11集的时候记得世界有了Baby,其他女生都把男主伊藤诚给甩了,诚在圣诞夜的街上遇到了好久不见的言叶。中间是停播了一周,据说是因为日本的某高中女学生用

声明:《丁尚彪-大结局 丁尚彪的女婿》为网友始兂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