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叶青黏散 漆叶青粘散的配方

《后汉书·方技列传》载有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华佗的医学成就,文中记载华佗弟子樊阿“从佗求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阿从其言,寿百余岁”。《三国志》也有相同记载。由于记于史书中,又为天下皆知的名医华佗所传,故而引起历代医家及追求长生之人的极大兴趣,但对其机理众说纷纭,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予对此作了一些考证,供参考。
1 青黏考
  青黏之说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玉竹,另一种认为是黄精。玉竹一物古籍记载较早,《尔雅》中有:“荧,委萎”。按郭璞的《尔雅》注中说:“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里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1]。《本经》记载为“女萎”,《说文解字》记载为“萎”,至《吴普本草》有“地节”之名。始将青黏认为是玉竹的为唐·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魏志·樊阿传》青黏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极似偏精。本功外,主聪明,调气血,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主五脏,去三虫,轻身不老,变白,润肌肤,暖腰脚……昔华佗入山,见仙人所服,以告樊阿,服之寿百岁也”[2]。《本草图经》说:“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黏,华佗所服漆叶青黏是也,然世无复能辨者,非敢以为信耳”。《本草图经》是带着疑虑之心记载的,因为撰者苏颂同时提出青黏即黄精之说:“世传华佗漆叶青黏散云:青黏是黄精正叶者,书传不载,未审的否”[3]。《本草纲目》也并未肯定是何物,只说:“今考黄精、萎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而萎蕤之功更胜,故青黏一名黄芝,与黄精同名,一名地节,与萎蕤同名,则二物虽通用即可”[4]。明·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也是模糊的说法:“后无复有人识青黏者,或云即黄精正叶者,又云即萎蕤”[5]。但缪希雍还是偏向于黄精的说法,因为书中载:“黄精同漆叶、桑椹、何首乌、茅山术作丸饵,可以变白,久之杀三虫,能使足温而不寒”。似是在华佗原方基础上加味而成。《本草崇原》则认定青黏即是玉竹:“女萎者,性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葳蕤者,女子娇柔之意;玉竹者,根色如玉,茎节如竹也;青黏,茎叶青翠,根汁稠粘也”[6]。可见各家在青黏为何物问题上,未有一致的看法。
  黄精一物,古籍的记载较晚,三国时的《广雅》始载有:“龙衔”,西晋张华《博物志》载“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即死”。东晋葛洪《抱朴子》亦载:“服黄精仅十年,乃可大得其益耳”[7]。晋代嵇康也说过:“闻道人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8]。可见在晋代之时,道家把黄精推崇到极高的地位。陶弘景也说:“黄精,俗方无用此,而为仙家所贵,根、叶、华、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这些记载都是在华佗死后近百年以后的事,而在此之前,方士们并没有谁提及过黄精一物。东汉末年,曹操把当时有名的方士都召致魏国,除华佗外,尚有多人。曹植的《辨道论》称:“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郗俭,始能行气引导,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曹丕的《典论》中说,这些人到魏国时,魏国官吏竞相跟学辟谷饵茯苓、行气引导,以至市场上的茯苓价格暴涨数倍,“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9]。这些记载中,均未提及黄精一物。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后来华佗弟子吴普的《吴普本草》均未载有黄精。显然人们认识黄精已是晋代以后的事,因而生在汉末的华佗并不认识黄精。晋代以后,由于道家对黄精的极力推崇,使得人们普遍认为黄精能使人长寿,加上一些传说的流传,而使黄精之名大振,《证类本草》也转载了一则“逃婢服黄精”的故事。《本草纲目》中说:“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可见黄精后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由此看来,由于樊阿的高寿,加上黄精为仙家长寿之物以及华佗之方为仙授的传说,如《本草图经》所言:“本出于迷人入山中,见神人服之,以告佗”。因此后人把青黏认为是仙家要药黄精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但从历史上对黄精及玉竹的认识过程来看,华佗方中所用的青黏应是玉竹,不可能是黄精。
2 漆叶考
  漆叶一物,本草记载较少,《本草图经》认为是漆树叶,《本草纲目》沿用此说,后世本草对此没有什么异议。只有孙星衍辑的《神农本草经》在恒山项下引注“漆叶青黏散”,认为漆叶是常山叶[10]。但从《吴普本草》中看,蜀漆叶“如漆叶、蓝青相似,五月采”。可知常山叶并不称为漆叶。从功效看,常山叶主疟,而漆叶“主劳疾,杀虫(《本草纲目》)”,漆叶青黏散也是以杀虫为主,故可知方中的漆叶是漆树的叶。
3 漆叶青黏散功效辨
漆叶青黏散 漆叶青粘散的配方
  漆叶青黏散载于史书中,其功效是“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属于杀灭寄生虫的一个方剂,“华佗传”中也有两则虫疾的病例,显然华佗精于此道。古代道家认为,人体内有“三尸虫”,靠五谷为生,危害人体,若经过辟谷修炼,除去三虫,人才能长生。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介绍了三尸虫,并载了辟谷的方法:“服饵大体皆有次第,不知其术者,非止交有所损,率不得其力。故服饵大法,必先去三虫,三虫既去,次服草药,好得药力,次服木药,好得力讫,次服石药,依此次第,乃得遂其药性,庶事安稳,可以延龄矣”[11]。并附有除三虫之方。其一为地黄、清漆、大黄等配制而成,另一方为漆、芜菁子、大黄、酒,“上四味,以微火合煎可丸,先食服如梧子三丸,十日浊血下出鼻中,三十日虫皆烂下,五十日身老泽,一年行及奔马,消息四体安稳,乃可服草药”。上两方均以漆配以它药,与华佗的漆叶配玉竹原理颇相似。且不论华佗所指的三虫是一般的寄生虫还是道家所指的三尸虫,它的功能只是道家服食的第一步——去虫。据道家的理论,尚需进一步服食补益药物才能达到长寿的目的。因而漆叶青黏散只能算是去虫之方,虫体驱除,就会脏腑通畅,身轻体健,这也符合此方所言的功效。但如果仅以此方来求长寿,显然是不够的。然而后世人们研究此方的本意却不是祛虫,而是为“阿从其言,寿百余岁”所吸引,服用此方求益寿,故而未见效验。如《本草新编》所载:“或问萎蕤,华元化加入漆叶以黑髭须,近人用之不验”[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5716.html

更多阅读

读叶弘今天发表的文章 文章快速发表

读叶弘今天发表的文章叶弘今天的文章是<<潮起潮落波段操作应注意的问题>>,文章说波段操作就是高抛低吸,其实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理,可是,很多人在实战中很难做到这一点,操作往往变型走样,为此文章做了深入分析.一是"买跌",这是波段操作

影视长发人物:电视剧《高山青》中的白玫小李琳饰演

影视长发人物:电视剧《高山青》中的白玫(小李琳 饰演)电视剧《高山青》由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的张有齐及主演小李琳、吴卓翰、廖碧儿等。该剧汇集了众多两岸三地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了滞留台湾的著名艺术家邓禹平和大陆恋人白玫之间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苦、微寒功效:清热泻火、明目退翳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用法:煎服,10至15克注意: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青葙子煎剂对眼压有轻度下降作用;青葙子的油脂有扩瞳作用。青葙子有清肝火,明目等作用,比较适用于肝火导致的头

声明:《漆叶青黏散 漆叶青粘散的配方》为网友苏大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