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是音乐剧电影?歌剧电影?还是歌舞片? 歌剧魅影音乐剧


或许题目是废话,但是媒体都在随意使用,@音乐剧女王影子的微博说明了这个现象的存在
@音乐剧女王影子音乐剧存在了近一个多世纪,就连中国每年也有50部左右的音乐剧上演,至少是以“音乐剧”的名义上演,但让人说出音乐剧三个字怎么这么难。电视台主持人我平均要纠正6次才肯改口,CCTV6奥奖直播主持人一口一个歌剧。国人接受外来名词的能力不是挺强的吗?例如,PM2.5,满大街喊的欢,也没听念成PH2.5的。

作为一般的音乐剧爱好者,实际上用不着为音乐剧正名,当然可以“不问概念或定义”。作为一般的创作人员也主要是传达人生经验、注重艺术观念的表达,通常也可以“不问概念或定义”。

但是作为研究音乐剧的学者,或是作为想要进行音乐剧美学突破的创作人员,以及那些对表演艺术热爱的专业级粉丝,当然还有大众传媒,还是可以,甚至有必要对艺术现象进行思考,进行概括分析总结,表达各自看法的。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伯恩斯坦说,“若假定将杂耍和大歌剧排在两个极端,那么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就可以找到每一种其它的类型:杂耍、歌舞时事讽刺剧、小歌剧、滑稽歌剧、轻歌剧、喜歌剧、大歌剧──以及其他等等。”

一部杂耍只是为了娱乐;而歌剧则有艺术上的用意,它将某种崇高的情绪贯注给观众;杂耍只是一堆歌、舞、插科打诨、翻跟斗、用小狗做戏,或其它形形色色,放在一起并没有线索贯穿的娱乐节目;而歌剧则有一个故事──有情节──并且善于用音乐来发展情节。但情节怎样用音乐来发展呢?方法有很多种──宣叙调、舞蹈、简化总谱、强调语气、合唱等等。音乐剧就属于杂耍和歌剧两端当中的地带。在美国音乐剧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从杂耍走向歌剧的趋势,虽然缓慢但很确实,这表明着音乐剧从简单的消遣趋向了艺术,方法、手段很多。


[美]伯恩斯坦.林声翕译.音乐欣赏[M].生活·读书·新知三练书店,1989:138.

《悲惨世界》当然是音乐剧电影

Box Office Milestone: 'LesMiserables' Crosses $400 Million Worldwide

12:36 PM PST 2/28/2013 by PamelaMcClintock


与中国内地稍显尴尬、冷清的票房反映不同,《悲惨世界》在2月底全球票房破4亿(海外2.54亿+北美1.47亿)美元,位居影史musical类影片票房第二位,仅次于此前《妈妈咪呀!》的6.058亿美元。

The film is the No. 2big-screen musical of all time after fellow Universal title "MammaMia!"

Tom Hooper'sLesMiserablesmay not have won the Oscar for best picture--AnneHathawaydid win for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but itcontinues to revel in its box-office success.

在奥斯卡奖、金球奖的类别中,媒体通常就翻译成“音乐喜剧类电影”或是“歌舞片”,英文的原文为musical 【or】 comedy,其实包括了音乐戏剧、音乐喜剧、歌舞时事讽刺剧等不同类型。中文应该根据不同获奖作品的实际定位来翻译:《悲惨世界》最好译成“音乐剧电影”,其准确定位是音乐戏剧或剧本音乐剧,不同于《芝加哥》的歌舞时事讽刺剧,《妈妈咪呀》的音乐喜剧,《猫》的“(准)概念音乐剧”。

该剧、该片完全不同于90年代末以来法式“时尚歌舞秀”式的音乐剧,而且不受法国人待见还有其他因素,就如同泰国人不接受《国王与我》,奥地利人不喜欢《音乐之声》,中国人不引进《西贡小姐》一样,原因既显而易见,又够微妙。

@借灯#悲惨世界#属音乐剧,不是其主创自定,而是被世界各大艺术奖项(Olivier, Tony, Globes,Oscars)确认,并被世界绝多的观众接受。


《悲惨世界》代表了音乐剧大家族的一种类型

歌剧和音乐剧构成元素基本相同,但构成方式却有巨大差异,这就是舞台剧领域的“同素异构现象”。不同元素进行组合、搭配、排列的比例、规则不同,而形成了它们性质上的差异。

“轻歌剧”上承歌剧,下启音乐剧。由于音乐剧是歌剧、轻歌剧等的延伸,在其艺术样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受到了歌剧很大的影响,再加上音乐剧在发展中仍然保留了“演唱型音乐剧”甚至“歌剧型音乐剧”的类型,因此音乐剧一些作品:

如《演艺船》是把欧洲歌剧与美国音乐喜剧传统相结合的“小歌剧风格”的音乐剧;《波吉与贝丝》是以歌剧手法创作的音乐剧;再如斯蒂芬·桑德海姆的《理发师陶德》(1979)介于音乐剧和歌剧之间,还有像桑德海姆的《小夜曲》(1973),也可由歌剧院来演出。

虽然大多数音乐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也有一些音乐剧(比如《西区故事》)借鉴了不少歌剧序曲的写作手法,序曲先现了音乐主题和动机,起到了提示人物形象、暗示剧情梗概和引导听众进入戏剧的作用。近半个世纪,歌剧和音乐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过去的判断已经不适应于如今艺术形式的变化了,比如歌剧的戏剧结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本人拙著中介绍了它们的区别,主要涉及到了本质、文化定位、题材、表现形式,具体则还有历史起源及发展、艺术本质、文化定位、艺术结构、音乐元素类型、声部的划分、演唱方法、舞蹈语言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的功能、创作角度等区别。

《音乐剧艺术与产业》 慕羽著 2012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本人新浪博客:慕容习习慕雅别馆首页有介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54692b0100eyjj.html


雨果的鸿篇巨著要在两、三个小时内完成实属不易,然而这个音乐剧版本却做到了。《悲惨世界》不同于美国音乐剧的创作风格(美国歌舞整合叙事的核心技巧、手段、美学),以几乎没有对白,从头唱到尾的手法建立起了一种音乐、歌曲、叙事相互重叠的音乐剧创作模式;它运用了复杂、多样的音乐主题变化的发展手法,并全面借助戏剧音乐的结构,完整地表达出全剧的情节与主题。《悲惨世界》的成功还在于创作者们以他们自己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中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导演风格,将高度风格化的写实景观及“电影式”的场面调度处理结合了起来。

从80年代初的法语版到后来享誉世界的英文版,到演唱会版,和如今的电影版,全球大批观众拥趸。演员的用嗓方式、用情方式则是不同版本的看点之一。


具体,我会有专文近期发表在《都市快报》之《演艺周刊》的慕羽舞蹈、音乐剧专栏

从创作角度讲,音乐剧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合”;

从文化定位上讲,音乐剧是一门大众化娱乐艺术;

从制作角度讲,音乐剧依靠的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化动力;

从运作角度上讲,音乐剧需要一个健康规范的艺术生态。

从审美形态的角度和产业运营的角度来分析,音乐剧有几个重要特征,分别是审美形态上的“整合化”、“现代化”、“娱乐化”、“多元化”,以及产业运营上的“商业化”、“大众化”、“规范化”特征等,对音乐剧要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笔者还想强调的是,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音乐剧有着高度包容性和开放性。

音乐是音乐剧最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占据着显要地位,但却不一定是所有音乐剧的核心元素(否则就是“歌剧”了);虽然20世纪80年代后的很多音乐剧较注重歌曲,尤其是中国观众较熟悉的以《悲惨世界》为代表的欧洲音乐剧,那一泻千里、排山倒海的演唱,让中国老百姓真的以为音乐剧就是唱,除了唱还是唱。

纵观音乐剧发展历史,在多数音乐剧当中,舞蹈是很重要的成分;在某些成功的音乐剧中,核心元素竟然是舞蹈,比如:《福斯》、《接触》、《破浪而出》等。不过,和音乐不同,舞蹈并非是所有音乐剧必须具备的一个元素(否则就是“舞剧”了),有的音乐剧干脆就少用或不用舞蹈,比如《波吉与贝丝》、《南太平洋》、《窈窕淑女》、《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等。

因此从表演形式上来分,音乐剧(以经典版为例,复排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分为:

“演唱型音乐剧”在此类音乐剧中,声乐居于主导地位,构成音乐剧的主体,有的甚至没有对白,如《悲惨世界》,或是有少量对白的《剧院魅影》;

“舞蹈型音乐剧”舞蹈较多,且用舞蹈的表现力与震撼力来展示情节塑造人物,如《接触》、《西区故事》、《群舞演员》;

“话剧型音乐剧”(音乐话剧):道白为主,只在情绪需要时,使用音乐或舞蹈进行配合,如《黑暗中的女人》;

“整合型音乐剧”情节多以小说或戏剧改编,剧中人物时以道白交待情节,在人物内心感受情激荡,戏剧矛盾尖锐时,即以歌曲式音乐及轻快优美的舞蹈语言,更为重要的是,道白、音乐、舞蹈的三位一体,如《屋顶上提琴手》、《音乐之声》等。可以说,音乐、舞蹈、戏剧台词等元素在不同的音乐剧剧目中,所占比重和分量是不同的。

为音乐剧分类的目的在于帮助更多的观众、读者了解音乐剧的历史,绝不是盖棺定论;

当然,音乐剧的魅力在于它的“活态”,甚至一部经典作品也是“活态”的,蕴含着对未来的“开放性”。

附件: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3-03/15/content_1454059.htm

电影院里看音乐剧《悲惨世界》
2013-03-15

【爱上纽约】

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人人都是《悲惨世界》的拥趸,有的甚至还会唱几乎所有唱段。

电影院里看音乐剧《悲惨世界》

文慕羽

2009年47岁的“苏珊大妈”在英国达人秀上凭借一曲《我曾有梦》一鸣惊人,意外地成就了她的歌唱梦,而她演唱的歌即来自伦敦西区“音乐剧第一剧”《悲惨世界》。

如今,这首歌又多了一个安妮·海瑟薇的版本,海瑟薇凭借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这部雨果的名作要在两三个小时内完成实属不易,然而这个音乐剧版本却做到了,全剧以几乎没有对白,从头唱到尾的手法建立起了音乐、歌曲、叙事相互重叠的音乐剧创作模式,海瑟薇细致入微地诠释了什么是音乐剧角色演唱的“在旋律中说话和哭泣”,加之电影特写镜头的运用和现场的音效,更加放大了她的表演。

正在内地上映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是本年度中国观众能第一时间在电影院里观赏的唯一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

观看这部音乐剧电影,让我想到了两年前在美国的一次观演经历。很有意思,美国的电影院经常转播或直播国内外剧场里的现场演出。我在纽约一家电影院里,观看了音乐剧《悲惨世界》25周年特别演唱会,犹如置身于300多位演员、2万多名观众所在的伦敦穹顶O2综艺馆现场。那是该版本正式发行蓝光DVD和美国巡演前,在电影院举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实况转播。

当天电影院里座无虚席,人人都是《悲惨世界》的拥趸,有的甚至还会唱几乎所有唱段。与看美国大片不同,观众们的目光都流露出如同朝圣般地敬仰,大家都是同道中人,让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我的孤独感一扫而光。返场时,当四代冉·阿让同时出现,共唱“BringHim Home”时,现场掌声雷动,我已眼泪哗哗,当气势恢宏的“One DayMore”再次唱响时,不少观众也跟着歌。直到放映的字幕走完,许多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场。看电影看到如此境界,我还是头一回。

此次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版本算是一次华丽变身,横跨音乐剧和好莱坞,悉数是当今顶级艺术精英。电影有着丰富的镜头语言,而音乐剧则有同一空间的跨时空魅力,加之舞台版《悲惨世界》本就是高度风格化的写实景观及“电影式”的场面调度结合。曾成功执导了《国王演讲》的导演汤姆·霍伯此次力图致敬舞台音乐剧,现场实录的做法、诗意写实的风格和歌曲推进情节展开的逻辑都是舞台剧式的。但是,即便诸多特技和广角的运用仍不能弥补电影创意缺失的不足,也难怪该片未能斩获关键性大奖。

早已被《悲惨世界》中的情感逻辑和人性光辉所征服,所以对于这部名作,无论是舞台版、演唱会版、电影版,我统统收纳。余秋雨说,“真正的国际接受,不是一时轰动于哪些剧场,不是几度获颁了哪些奖状,而是一种长久信任的建立,一种殷切思念的延绵”。

(慕羽:舞评人,音乐剧学者,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5834.html

更多阅读

侯耀文是被《艺术人生》害死的? 侯耀文的徒弟

  CCTV《艺术人生》成了一栏经典节目。本来上这档节目的人都是一些名人,而另人诧异的是,上过这档节目的许多艺人,竟然莫名其妙的早逝,在我们感叹艺星陨落的时候,不禁要问,《艺术人生》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魔力?  成为一经典节目是因为这

电影《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英文

悲惨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史诗般的歌剧电影!可以说,我看这部片值了。结尾处在广场上的庄严激昂的画面,我简直有想站起来举臂高声呐喊的欲望。看这部戏之前,我以为第一次看歌剧电影会不适应,以为会像舞台剧那样画面平淡。不是,我看到了很大

晋陆机《平复帖》是章草吗? 西晋陆机

无意间浏览本网【投票箱】之《章草,你主张练谁的?》帖子,见陆机《平复帖》也列其中,且得票数最高。因不久前拜读了四川大学侯开嘉教授的文章《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认为该文观点之一“......以此两大特点来看待陆机草书《平复帖》,它应属

声明:《《悲惨世界》是音乐剧电影?歌剧电影?还是歌舞片? 歌剧魅影音乐剧》为网友亡魂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