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预言帝 李白预言马航飞机失踪、北京奥运、四川地震、日本 马航mh370失踪真相

1.马航飞机失踪,李白早有预言。不信?

《腾云》——李白

马腾驾祥云,

航行阔海郡。

失于蓬莱阁,

踪迹无处寻。

——有木有???把首字连起来,就是“马航失踪”!

这首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马航失踪,最后一个字,就是云郡阁寻。意思就是说李白不光知道马航失踪,还知道去一个叫云郡阁的地方去找。

李白不愧为诗仙,甚至可以把“诗”去掉,直接是“仙”了。而且,他还是仙人界写诗写得最好的,并且是最爱操心的。生在唐朝,还操着一千多年后的心。难怪微博和微信都转那么火,那么忙的杜甫还在百忙之中给李白点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尽管从诗作水平上,就能明显看出不是这首诗不是李白所写,但由于李白写过那么多诗,其中难免也有不靠谱的,我还是仔细查了一下,结果证明了我的眼力还算可以,方法的确笨拙。

有意思的是,除了“写诗”预言马航失踪外,李白还写了很多“预言诗”,如北京奥运和汶川地震。

李白的诗预言已经不是一两次的事!!!

接续看~~

2.李白的诗预示北京奥运与四川地震相连
《兰舟寺》——李白
北暮苍山兰州寺,
惊天落霞缀青川,
傲年叶落缘分地,
运水微漾人却振。

诗的每句首字连在一起是:北惊傲运(北京奥运),
诗的每句尾字连在一起是:寺川地振(四川地震)。

一首号称为诗仙李白所作的七言诗《兰舟寺》风靡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北暮苍山兰舟寺,惊天落霞缀清川。傲年叶落缘分地,运水微漾人却振。”乍看古诗本身的遣词造句似乎毫无抢眼之处,但若是将四句诗的首字和尾字分别连读,则是:北惊(京)傲(奥)运,寺(四)川地振(震)。果真千年以前的诗人已经预知了中国现今的大事?这是巧合还是故意恶搞?这首流传甚广的《兰舟寺》是否真实存在?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山东大学文学院专攻古代文学研究的王平教授。
  这首诗是否由李白所作?王教授一口否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阅一下《全唐诗》,据记载,李白从未创作过一首名为《兰舟寺》的诗,这很显然是后来人杜撰的,只不过冒用李白的名号。而且这杜撰的水平也不怎么样,从诗词研究角度看,这首诗本身的押韵和平仄都有问题,诗仙李白怎么可能作出这样的诗。”
  留心关注,近段时间像“《兰舟寺》”这种“拿古诗说事”的现象并不少见,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王平教授认为,要从深层次和人的心理上进行分析。“一个原因是由于这些事件的始作俑者认为借助古诗来传递自己的看法、达到目的,似乎显得自身很文雅,很有文化,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第二是这种传递的认同性比较高,也许有很多人不清楚李白的诗,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李白这个人;再者就是用这种比较新鲜的方式满足了很多人心中的好奇感,民众由于一种类似猎奇的心理传递了这个消息。”
  对于这种现象,王平教授认为不宜提倡,甚至还要严厉批评,“今年算得上多事之秋了,一些无聊之人却还在这里唯恐天下不乱,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坚强面对灾难和困境,多做一些理智的和有意义的工作。认为这样的大事是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人预言好的,明显带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这对整个社会来讲有很不好的影响。”

李白的诗预言真的已经不是一两次的事???

似乎很久以前古人就知道中日之间存在不和谐的敌友关系!

3.关于李白《日本去死》诗的注解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
日本去死,小泉定亡。

上面这首诗的真正由来有的说是---侠客梦 第四卷:江湖搏命 第一百零一章 日暮苍山兰舟小 作者:燕随心
 该诗首尾八字连读,隐含“日本去死,小泉定亡”之意。恰恰与非典期间流行的“非典最早出处”堪称相似(《三国志》操遭吴袭时,幸典韦护卫,操脱险大哭“非典,吾命休矣!”)。遍览《李白诗全集》和《全唐诗》,无此语。仅仅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句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较为接近。我想这是今人假托中华诗歌以至唐代诗歌的顶级巨星李白之名义而要表达一种民族的愤慨与爱国之情罢了。刘长卿《日暮苍山》原文是: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此诗所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点明时间是傍晚;“苍山远”是风雪途中所见;“天...贫”投宿地点,“白屋”,寒白贫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气氛--诗人感受独特;“柴...人”诗人就寝忽听吠声不止,大概是芙蓉山人归来了吧。“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是在“白屋”外路上);归”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诗人在“白屋”内)。无论怎样,由此诗派生出来的那首诗绝对巧妙: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
  因此,不妨可以这样去推测:就像赵薇穿日本国旗服引起公愤,民众便假借于名人而对其攻伐。比如,桃花粪水深千尺不及观众泼薇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君不见黄河之屎天上来泼向赵薇不复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屎尿千万盆大泼赵薇天下俱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台中被泼谁最多大眼赵薇靓衫湿--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醉翁之意不在屎在乎被泼者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虽然《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但“愤青”们的举动确实教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灼热的爱国之情。至于他的作者属于谁,是否是对李白和祖国优秀文化的亵渎,或者是为中国和李白感到悲哀,或者是对中华礼仪之邦”的玷污...都已经无足轻重了,而最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激进的思想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已经引起了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最强烈的共鸣与灵魂的震颤,叫人深刻地感悟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并为之而加倍工作学习奋斗!即使此诗严重不符合格律和韵律,但内容所表达的爱国热情积极上上,使人振奋耳...

4.李白预言之“爱国志士”抗议法国,抵制家乐福

更有意思的是,前几年,有“爱国志士”抗议法国,抵制家乐福,李白的诗果然又出了一个版本,成了“法国去死”和“家乐福亡”。

法暮苍山兰舟家,

国无落霞缀清乐。

去年叶落缘分福,

死水微漾人却亡。

也许,李白如果活着,也许会被这几首诗活活气死。

不知道替李白写诗的人是谁,但这么干,其实是有传统的。

在相当漫长的一个时期,中国人对谶语非常迷信。所谓一语成谶,很早就出现在了历史上。比如周朝的周厉王时期,出现了一句神秘的谶语:“桑弧萁服,实亡周国”。

桑弧就是桑木弓,萁服就是用萁草编成的袋子,用来装箭。周厉王听说,就去抓卖“桑弧萁服”的,恰好有一对夫妇,在市场卖这个,听说消息,收摊就跑,逃跑的路上,收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后来导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褒姒。这么看来,西周亡国,还是和“桑弧萁服”没有逃脱关系。

在汉朝,特别有名的一句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也”。

从字面上分析,意思就是取代汉朝的,应该是一个叫涂高的人。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的时候,就拿出这句话,和对手公孙述争论,意思就是谶语都说,涂高才能取代汉,你再高也白搭。

这句谶语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袁术要称帝,称自己就是涂高。理由是他别号公路,涂高的涂和路途的途同音。

等袁术这涂高不行了,又出来一个涂高,就是曹丕。曹丕称帝前也说自己是涂高,有两个解释方法:一是曹操老家是谯,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和当涂县,曹丕的老家离那里不远,这个跟当涂沾点边。另外,曹丕对涂高还有一个解释,说涂高指得是路途中的高台,也就是阙,阙有一个别称,叫做象魏,所以,魏可以是取代汉的。

所有的这些谶语,事先编造事后应验的,就成了谶,没应验的,就仅仅是语。

更多的谶语都是事后编造,伪托古人之口说出,显得更加准确可信。就像替李白写的诗的人,就充分发挥了这种有着中国传统的谶语效应。

5.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李白确实在诗中预言过马航事件呢?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一个谣言传播公式,即“重要性×模糊性”。就是说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马航事件这么大的事,马来西亚政府却一直语焉不详,反复否定与自我否定,必然导致谣言四起,在各种谣言的轰炸下,我们原本不会相信的事情,也会半信半疑,原本半信半疑的事,突然深信无疑。在这种心理的微妙作用下,李白再次躺着中枪,也再正常不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8/376229.html

更多阅读

马航MH370去向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

一、谁有能力干?谁干的?干这事有什么目的?1,恐怖组织,要想做到象马航这样杳无音讯的劫机需要庞大的经济实力,各系统长期隐密的渗透准备和周密的组织,一般小股的恐怖组织可以做到偶尔的劫机,但没实力象这次这样把飞机搞到杳无音讯无影无踪;而

飞机去哪了 马航mh370唯一幸存者

爸爸去哪了?时间去哪了?时间进入2014年,这两个充满浓浓情味而略显感伤的叩问一夜之间爆红大江南北。当人们在稍带戏谑的文字中品味和咀嚼生活和人生的时候,一个“飞机去哪了”的讯问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跟进的最辣

在飞机上、公汽上打架的中国人 中国人和日本人打架

在飞机上、公汽上打架的中国人前不久,有两个中国人在从瑞士苏黎世飞往北京的飞机上打架,连劝架的机长也挨了打。就为前排那个中国人将座椅放躺,挤占了后排那个中国人的生存空间,话不投机,于是挥拳相向。也是前不久,在中国某市某趟公交车上

声明:《李白预言帝 李白预言马航飞机失踪、北京奥运、四川地震、日本 马航mh370失踪真相》为网友似最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