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输液好处 感冒输液的危害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下面是爱华网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感冒输液的危害,供大家参考。

  感冒输液的危害

  1.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这种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输液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

  2.“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黑医院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其中,“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3.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4.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因此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不仅仅在于个人,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医疗环境及设备的管理。

  输液治疗感冒并没有什么用

  1、感冒病程一般约5-7天,吃药或输液只可缓解症状,并不能缩短病程。

  2、90%以上的感冒为病毒性的,目前没有静脉注射的抗病毒药。输液治疗感冒,是在葡萄糖溶液中添加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没用。

感冒了输液好处 感冒输液的危害

  人们认为“输液疗效好”的原因:

  1、输入静脉中的成分绝大部分为生理盐水,可使机体补充大量水分,所以,每次输液以后人会感到“舒服”。

  2、输液是药液直接输入到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并不会缩短病程。

  宝宝感冒的方法处理

  (1)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喝红糖水或者葱白水,红糖性温,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3271/536740958.html

更多阅读

孕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孕妇感冒了怎么办 孕妇感冒吃的食物

  孕妇感冒了可不能胡吃药,食疗最安全。天气忽冷忽热,孕妇最容易感冒,孕妇感冒了能吃些什么食物吗?孕妇感冒吃的食物由爱华网小编来为大家介绍!  孕妇感冒了怎么办  1、紫苏叶姜糖饮  做法:紫苏叶15克、生姜5片。生姜、

经常输液的危害 经常输液的危害大吗

  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疾病方法。下面是爱华网小编为你带来的经常输液的危害,一起来看一看吧。  经常输液的危害  1、降低宝宝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宝宝身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以至于再发生感冒发烧时,宝宝即使只是

经常输液的危害 孩子经常输液的危害大吗

  不管是感冒发烧还是其他疾病都想要靠输液来治疗,那么,输液真的是治病最佳选择吗?现在就跟着爱华网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孩子经常输液的危害,资料仅供参考。  孩子经常输液的危害  第一,容易引起感染  输液时如果注射器、

儿童偶尔输液有危害吗 儿童经常输液的危害

  临床发现“吊瓶”输液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现在就跟着爱华网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儿童经常输液的危害,资料仅供参考。  儿童经常输液的危害  1、降低儿童抵抗力。  长时间的输液,儿童身体对

声明:《感冒了输液好处 感冒输液的危害》为网友操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