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做好历史试卷复习题,是提高历史学习成绩的一个途径。对于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你想要尝试一下吗?让我们来做一做小编为您准备的这套试卷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2.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

A.是俄国迅速恢复经济的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3.下图是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4.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府实行实物分配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5.下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图中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国内外战争的结束

D.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6.“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 )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

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 )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8.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 )

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都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9.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前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0.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③忽视消费品生产④长期执行僵硬的计划指令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1.下列苏联(俄)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

①余粮收集制②固定的粮食税③农业全盘集体化④大规模种植玉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针对的是 ( )

A.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斯大林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策略

13.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4.1958年,如果中国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指赫鲁晓夫 (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16.与斯大林相比,勃列日涅夫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进步之处是 ( )

A.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彻底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C.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D.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

1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18.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勃列日涅夫改革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19.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20.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 )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1题13分,22题14分,23题13分,共40分)

21.工业化进程是指从以农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向以工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转变。在近现代史上,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自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的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动力,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对于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工业化必须高速度。

材料三 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思想初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相比有何不同?(2分)

(2)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简要评价苏联的工业化。(5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4)结合中、苏、英三国的工业化道路,谈谈你的认识。(2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461/74731319.html

更多阅读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Module 4练习试题及答案

高一,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如何在这一阶段,把英语这门学科学好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块来做份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Module 4练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Module 4练习试题Ⅰ.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为了学好语文,巩固好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一、(12分)1.下列各项

声明:《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为网友月影依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