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

创业要学习别人的精神,学习他们的成功方法,学习积极向上的习惯。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经历,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一

海归回国种田从卖大米做起 加拿大海归回国种田

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长假,20岁的加拿大海归谭静远依旧忙个不停,虽说是长假,但因为创业,地里新种的一季稻米即将收割,她要忙着对接、推广,把最新鲜的粮食送到预订的客人手中。

因为长期在户外待着,谭静远的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鼻子上有最时髦的鼻钉,手上涂着鲜亮的甲油。她生在成都,15岁那年随母亲到加拿大留学,一路从本科到硕士,毕业后回国工作。去年,她加入广州的社会企业天地人禾消费合作社。

“我留学时的加拿大,不像现在有那么多中国移民,如果你在街上听到有人讲普通话,会惊讶地回头。亲朋好友也会告诉你,未来要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留在加拿大生活。”她笑称自己的职业路径“有些奇葩”,“不像家里其他同龄人选择金融等商科专业,在加国就业或是回国当白领”,她选择在中国南方的乡村做农人。

谭静远说,自己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为世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去年她刚刚加入的天地人禾,是一家致力于生态保护和土地永续耕作的初创企业。她和团队在广州附近的清远市连山县向阳村,承包了100亩地,与当地18位村民签订协议,用稻鸭共生的传统方式种植。他们负责将产出的有机作物推销出去,保证并提高村民的收入,同时邀请消费者家庭走进稻田,体验插秧和收割等农活,让农民与消费者共受益。

在公益圈人眼中,天地人禾是名副其实的社会企业——谭静远和她的团队用商业的手段解决食品安全、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让城里人和农村人共同参与到乡村社区建设中来。

作为社会企业,天地人禾的资金一部分来自商业收入,一部分来自公益资助。商业收入用于日常生产运营,公益资助则投入公益项目,例如乡村建设。

她说自己目前的状态“挺不错,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做起来非常专注,生活上也能很好地平衡,空闲时间还能做喜欢的事情,对绘画、健身、阅读都有接触”。“如果跟身边人比,我身上最明显的一点可能是没有太多的焦虑情绪,偶尔工作上会有一点,但属于正常,我会尽量处理好。”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乡村支教经历改变人生轨迹

谭静远来自“高知家庭”,爷爷毕业于同济大学,外公毕业于清华大学,父母都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她15岁到了加拿大,后来在多伦多大学念分子生物专业。“说出来可能有些抽象,但从高中起我就抱有一个理想,未来要做些对社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做那些别人不愿意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科研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已过而立之年,但看上去还像20岁刚出头样子的姑娘对《青年参考》记者说。

在加拿大搞科研,为何要跑回中国乡村“务农”?这一戏剧性的转折得回溯到她在大学时的回国下乡经历。

2005年大三的暑假,谭静远申请到江西景德镇下面的一个农村实习,开展推广阅读和捐书的活动。从加拿大辗转到中国农村,他们一路的热情被当地村干部的一番话浇灭了,“你们来回一万多的路费,可能比过来推广读书的价值要大”。

读研期间,谭静远又申请去了一次江西的抚州,再次选择当支教志愿者。前后两次下乡,让谭静远了解到了祖国农村的现状。“孩子们能看的书只有课本,有图书室就算奢侈,医疗条件很落后,很多大点儿的孩子甚至没听过加拿大。还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家庭环境,不得不辍学跟姐姐去广州打工……”

2009年硕士毕业后,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她放弃钻研多年的分子生物学,回到祖国从事公益事业。她先加入北京“多背一公斤”公益旅游项目,负责产品研发,2013年又随团队迁到广州,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天地人禾的创始人刘尚文。

“其实在加拿大读书时,我就很关注弱势群体,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当时看到电视上播的非洲或是东南亚百姓生活的场景,就萌生了以后要在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想法。”谭静远说,“现在的生活状态满足了我那时的愿望。”

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

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间谭静远走访了不下30个中国乡村学校。加入天地人禾团队后,她主要负责品牌策略、产品开发和食农教育等内容。今年,她成为天地人禾的CEO,统领团队业务。

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大米这么简单

在跟土地接触、跟农民打交道的一年多里,谭静远每每感觉“自己就属于那里”。现在,她隔一段时间就到向阳村插秧、割苗,同老乡们唠嗑,她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未来同中国乡村绑在一起。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这位加拿大海归姑娘感受到了自己所做事业的意义。“当时我们马上要启动下一轮的种植计划,很多村民跑来说他们愿意加入我们的组织,想跟我们签订协议,那个时候我觉得很满足,一直努力的事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谭静远说。

在小谭眼中,他们的团队虽然推广的是稻米,但想要达成的目标并非卖米这么简单。“我们的长期使命是推广对农村环境有正面影响的农产品生产与生活消费模式,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权益及健康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她说,下一步,团队还将建立一个生态社区,同时成立中国第一个面向4~14岁孩子的食农教育体系。

“这个项目现在已展开,我们希望小朋友来乡村体验多样的文化,观察田间地头的萤火虫、青蛙、猫头鹰等各种动物昆虫以及植物景观,增加农耕知识,同时培养环保意识。”谭静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归结为一点,我们想做些乡村建设的工作。”在她看来,中国乡村有很大的魅力,只是现在处于一种衰落状态——村子里的人往外走,很少有人去建设它,学校也撤了,没有青年文化,失去了生机和朝气。但它有很大的潜力,农村是几千年来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中国人世世代代在其中生存,发展出了很多宝贵的农耕智慧。

“究竟在新的世代下,乡村能跟外部社会有怎样一种好的对接,以恢复新的活力?通过改良农作物的品质,还是发展观光旅游?这些都是很大的课题,我们在做其中一种尝试。”小谭说,“最近公司招募新员工,我还意外收到一封邮件,对方说自己是向阳村的村民,想跟我们一起建设他的家乡……这是新近收获的一份感动,团队的努力被认可,真的很难得。”

理想诞生自内疚

去年,谭静远的朋友偶然间问起她,为何会对中国乡村的发展那么关注,她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是因为内疚。

“一切的原点,是我第一次到乡村支教时,碰到的那位改变我世界观的五年级女孩,我在那个年龄段时已经跟父母在加拿大生活了,有机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包括后来的自学设计、旅行、上大学以及做科研。当我看到那些比我小的孩子因为社会不公平等原因造成的机会缺位,会觉得内疚,虽然这种不公平不是我造成的,但某种程度上我是获益者,如果不为他们做点什么的话,我会愈发内疚。”谭静远在一篇个人自述中写道,“有人说内疚是最强大的情绪,而这也是我理想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那个女孩在未来会遇见属于自己的可能性,而我也会一直努力让脚下的土地孕育美好,梦想或许真的不需要坚持,硬着头皮做就好。”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

除了现在专注的乡村事业,关于未来,谭静远还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再过个三五年,等到天地人禾不需要她出面,很多项目就能自行运转的时候,她不排除自己再去读个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博士,重回老专业。“因为一方面国际上有很大的发展,人类基因图谱计划相信未来5年也会有非常大的进展。”她说。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二

培育杂交构树代替粮食喂牲畜节约粮食

核心提示

“我们知道,野生食草动物能吃树叶,可如今饲养的牲畜却吃粮食,如果牲畜也吃树叶,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粮食。”初次见面孙哲说,他的创业项目就是要让构树代替粮食,成为牲畜的主要饲料。一个月前,孙哲和他的创业团队带着“杂交构树”项目落户城阳招商.LAVIE公社。

初创:

环保种植袋赢得市场

“我父亲经商,主要从事对日贸易。”孙哲说,受父亲的影响,大学选择的是日语专业。毕业前,父亲的生意遇到一些挫折,那时对日贸易不是很景气。“当初学习日语,也是考虑以后子承父业,所以择业时有些迷茫。”孙哲说,眼看要离开大学,父亲给他指出三条出路,到企业上班,稳定;自己创业,有风险;出国深造,需要时间。最终,他选择了自己创业。

第一个创业项目是高分子材料,与所学的专业毫不相干。孙哲说,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也是有些偶然。老家德州有一家大型高分子材料生产厂家,而负责人正好是父亲的发小,一次聊天中对方提起,何不在青岛开一家贸易公司,经营高分子材料?于是,他和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开始了首次创业。

最初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高速公路、铁路、垃圾填埋等用的防渗膜。“你们能不能把材料做成种植袋,说白了就是一种盆栽植物用的花盆。”期间,一家荷兰的客户提醒说。当时,国内的植物多种植在大田里,是一种粗放式管理,如浇水、施肥都会造成极大浪费,而且还耗费人工。而在国外,由于人工成本较高,容器种植已流行四五十年,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向容器内定向浇水、施肥,最主要是节省人力。

“制作种植袋并不难,难的是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孙哲举例说,从种子到一棵小树,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根据植株的大小更换不同规格的容器。而国外讲究环保,用完的容器不能造成二次污染,这就要求使用期内容器必须自行降解掉。自行降解还有一个好处,不需要更换容器,这样也可以保证植物不伤根。目前,公司生产的种植袋已远销众多欧美国家。

转折:

选择构树作为创业载体

2013年,孙哲的公司承接了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防渗工程。“以往经营的都是对外贸易,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内团队。”孙哲说,可工程结束后,国内团队一下子变得无事可做。这时他又开始思索,既然种植袋在国外很流行,为何不将这一业务引入国内?想起来简单,可实际推广却困难重重。使用种植袋需要前期投入,受观念的影响,在国内的实用率很低。经过调研发现,国内用户只有一小部分使用黑色塑料袋,好处是价格便宜,但塑料袋不可降解,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我个人觉得,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环保种植袋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孙哲说,但做生意不能坐等市场。随着种植袋业务的不断扩大,与苗木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一个想法在他的脑中闪现:有没有一种更好的盆栽植物作为载体,在推广的同时,又顺带将种植袋推广出去,这样也可以实现新老业务的有效衔接。

这期间他接触到中科院的“杂交构树”项目,而且今年2月份,国务院将此项目列为十大精准扶贫项目之一,文件一出,孙哲感觉机会来了。一个月前,他和团队带着项目正式落户城阳招商.LAVIE公社孵化器,在这里,团队拥有150平米免费的办公空间,而且有了更多与投资商和客户接触的机会。

创新:

以树代粮可节约粮食

“这就是杂交构树树苗。”在办公室里,孙哲拿出一盆用种植袋种植的小树苗。他告诉记者,构树野生树种在全世界都有广泛分布,生命力非常强,叶子中蛋白质含量高。从古到今,构树的叶子常用来喂养牲畜,摘下叶片,就会渗出奶白色的液体,所以在我国南方俗称“奶树”。问题是,野生的构树叶片上通体有毛,这就极大影响了牲畜吃起来的口感,因此现实生活中,养殖户还是习惯用粮食作为主要饲料。

构树有花有果,用种子种植,该项目用中国的构树和日本的光叶楮杂交,杂交后的植物要么无花无果,要么有花无实,但叶片更加光滑,蛋白质含量也提高一倍,是玉米中蛋白质含量的三倍。目前的栽培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细胞组织培养,但成本较高;一种是通过技术让枝条生根,这也是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

说起发展前景孙哲说,构树抗病性强,生长过程不需要喷洒农药,牲畜吃了后没有农残。此外,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粮食进口,进口的粮食中绝大部分用来喂养牲畜,以树代粮可节约大量粮食。而且,构树适合在盐碱地、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而这些地方都不适合种植粮食。随着杂交构树的大面积推广,未来有望代替粮食成为牲畜的主要饲料。

展望:

打造“一条龙”服务模式

“项目还处在种子期,主要是从事苗木的培育。”孙哲说,目前团队已在莱西、泰安、东营、潍坊等4地建立苗木培育基地,总种植面积达千余亩。根据规划,到明年将生产构树苗木一千万株。

说起未来孙哲说,团队的目标是打造“一条龙”服务模式。现在,杂交构树还没有被客户所熟悉,强行推广难度较大。鉴于此,下一步除了培育、销售树苗外,还将推出后续服务,如派出技术人员,帮助种植户进行田间管理。

另外,以往的构树喂养,多数只使用树叶,而杂交构树是全株收割,就像割韭菜一样,将枝叶一起粉碎后,再经过发酵处理,最终做成牲畜饲料。这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今后团队还将提供收割、发酵等全程服务。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4361/537376839.html

更多阅读

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网络名人创业致富故事

在网络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接纳网上购物,网上购物也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网络市场潜力巨大。那么下面就让小编分享网络名人创业致富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共鸣。网络名人创业致富故事一近年来,有关农产品滞销的

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大学创业名人致富经历

创业活动是人类商品生产活动中的最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形态,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劳动就业等都表现出了愈来愈紧密的联系。在这个创业社会里,有很多大学生选择创业寻找机遇。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学创业

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农村创业名人致富故事

创业,一定要有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创业名人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农村创业名人致富故事一唐山留学生回乡创

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

创业要学习别人的精神,学习他们的成功方法,学习积极向上的习惯。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经历,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一海归回国种田从卖大米做起 加

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

创业者,眼睛要看得清目标,脑海要想得到策略,多看看那些农业名人创业的事例,学习他们的致富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农业创业名人致富事例一:他养竹鼠“听”世界名曲月入两

声明:《致富经养猪创业名人 农村名人创业致富经历》为网友静临烟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