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新的毛概论文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篇一

《浅谈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这些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和学说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诸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方法等等。毛泽东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重要理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党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我们党的缔造者、伟大的理论家和政治家,而且还率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他对军队政治工作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精辟而科学的阐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一、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事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中国革命长期都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的,革命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联合起来的力量异常强大,其统治的手段又极其残酷,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最初组成时,却是相当弱小的,革命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队伍是靠什么来维系自己、发展自己的呢?主要靠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认为它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1]1094。因此,在中国革命中,思想政治工作就被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就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譬如1944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他主持和修改过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一文中,亲笔总结了政治工作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经验,科学地阐述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所指的意思。指出:“我们认为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生命线,无此则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2]新中国成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命题。1955年,正值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又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3]

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毛泽东运用列宁关于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理论,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4]803的科学论断。这里既指明了政治对经济工作发展方向的保证作用,又明确了政治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地解释了政治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既指导经济,又为经济服务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就为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目的、地位等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毛泽东根据思想政治工作鲜明的政治性特点,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780政治方向是人才健康成长的根本,因此,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也要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思想。毛泽东还认为,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的教育、形势与政策的教育,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3.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加强领导

毛泽东早在红军创建时期,就提出“支部建设在连上”[5]64,党代表要做好政治工作,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认为,不论搞什么业务、事务,包括经济事务、文教事务、国防事务、党的事务,不搞政治思想工作,那就很危险。因此,他提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负责同志都要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政工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培养和选拔优秀的政工干部。从整体上看,加强政工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专职政工队伍的建设。同时,毛泽东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党的专职干部的事,而且是各行各业、各部门的事。毛泽东关于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原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科学化奠定基础。

4.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出发,提出了党性修养的任务。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与此同时,他要求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817的精神搞好整党、整风,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所以,毛泽东认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1]1094毛泽东的这一论断既阐明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方针与意义,又对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提供了理论指南。

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毛泽东特别强调解决工作方法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5]139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各种工作方法,领导群众,进行斗争,经过在实践中运用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科学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要“抛弃命令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5]140。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地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总题目的一套科学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强调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反复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899从而把方法论的总路线和认识论的总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并且提出要实行两个结合,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1]897。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还提出了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委领导要学会“弹钢琴”,还要胸中有“数”,划清“延安”与“西安”、战绩与错误的“两种界限”等许多方法[6]。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过程中,仍然非常关注工作方法问题。1958年初,他写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文,其中有许多都是讲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原则和方法的。如:(1)典型示范的方法。集中展览先进的产品和做法,组织干部和群众对先进经验进行参观,是“两项很好的领导方法”。用这些方法可以“推广先进经验,鼓励互相竞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可以举办生产建设展览会”[7]349。(2)“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一个群体,既有先进,也有落后,而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住两头就可以把中间带动起来。“这是一个辩证的方法”,抓住两头,也“就是抓住了两个对立面”[7]349。

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相当丰富的,其中的很多理论和观点、原则和方法,都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创新,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51.

[3]毛泽东文集:第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0-1444.

[7]毛泽东文集:第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篇二

《浅析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路》

有关创新的毛概论文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摘要:当下,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孕育着更新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决定国家发展前途的主要因素。昔日,当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华夏大地上,中国之科技变革开始了新的篇章。从新中国成立后勒紧裤腰带发展重工业和国防科技,到改革开放迎来了科技全面发展的春天,新中国科技发展之路,正是中华的崛起之路!六十多年沧桑巨变,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让我们越发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越发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的走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说,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改革;创新;发展;科教兴国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科学技术虽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当它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就会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发生重大变化,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有力杠杆,是生产力。马克思《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他首先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同生产力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而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不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指出:“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力的对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在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深刻的社会变革,将社会生产从传统手工生产、自然力生产推进到大机械化集中生产,开启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蒸汽时代,促进了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极大发展,将西欧社会带向繁荣。可见,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

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列宁在《俄共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共产主义,就必须掌握技术,掌握科学,并为更广大的群众运用它们„„这个基本问题应当提得十分明显,应当提作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又指出:“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要素。以上论述阐明了马列主义中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

而至今日,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称得上第一生产力。因为:

1、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成为与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之一。

2、科学技术已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已经一体化了,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3、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无比正确之真理,理所应当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之一。

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在如今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飞速发展的科技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做出巨大贡献。六十多年来,我们探索着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一)艰难前行(1949-1976)

在建国后三十年间,我国的科学发展整体上是相对缓慢的,甚至是不平衡的。民用工业滞后,科技产业经济效益甚微。经过分析,大致原因有如下几点:

1、正规的知识教育受到冲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中等高等教育搞革命,中高等教育的考试被废除,一般的知识课程设置被打乱,中高等基础和专业知识被大量删减和简单化,耽误了一代人知识的教育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匮乏。

2、科技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并受到歧视。知识分子排为臭老九,有专业知识的人往往被指责走白专道路;许多留洋回国的知识分子,在50年代被打成右派,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压制;特别是1966年后大规模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中的知识分子走五七道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荒芜了一代人的学业,耽误了一代人的事业。

3、当时的环境中很难学习国外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国外前沿的科学知识,包括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容易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因为要通过外语才能看到国外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献,当时的环境中会当成里通外国,被认为是敌特分子。实事求是地讲,建国后的30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科学技术进步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不堪回首的。

4、建国初期,积贫积弱,各方面不成熟,难以全面发展科技。但长期的贫困也跟长期的阶级斗争经济发展滞后以及前三点原因导致的教育体系混乱、国民素质较低不无关系。

5、国际形势紧张,西方国家封锁围堵。

个人认为1-3三点归根到底在于:威权政体下领导阶层的错误判断直接导致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不利于甚至遏制科技的发展,以及有识群体意见难以得到客观对待采纳而导致无法及时拨乱反正;还有,“左”的思想泛滥,过分强调主观意志忽略客观科学真理,同时又惧于改革,固步自封,走回封闭发展的老路。而4,5点于前3点连带影响不无关系。

因此,建国后三十年的科学技术进步,有这样一些特点:

1、国防先行,民用落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在原子弹、氢弹和发射卫星等方面取得了进展,这对于巩固国家安全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民用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进展很慢,特别是东北一些老工业基地,有些工厂使用的还是日伪时留下的技术十分落后的机器设备,极大限制科技发展。

2、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十分匮乏,科技发展方式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缺少创新,知识更新缓慢。

3、研究立项可能不少,能产业化应用的不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对科技人员发明创造没有激励政策,院所和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脱节,一些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不能应用于实际,不能大规模产业化,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4、虽然对外交流方面比较封闭,但还是进行了三次技术设备的引进,对我国工业体系的技术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世界科学技术在战后的突飞猛进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

(二)巨大飞跃(1977-)

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中国人渐渐开始醒悟,开始走回实事求是,以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发展之路,迎来了改革开发,科学迅速腾飞的春天。

1977年的夏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复出后的邓小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板恢复高考。高等教育恢复正常给科技发展输送了不竭的源头活水。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邓小平同志用他浓重的川音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正是这些在当时闻所未闻的大胆科学的定性和阐述,一扫极左禁锢,空前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科技人员从此开始化解积郁心头多年的苦闷和困惑,甩掉强加在他们身上和心灵的束缚与桎梏,重新燃起科技报国的强烈欲望和创新激情。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在大会闭幕式上用诗人的语言宣告:“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是的,这是里程碑式的一刻,昭示着科学春天的到来,昭示着中国科技光辉的前景!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大战略方针,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思想上的解放,体制上的改革,久旱逢甘霖,中国的科学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在社会复苏一派欣欣向荣同时,党又进一步推进科技发展步伐。国家相继部署实施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工作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等三个层面的总体布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创新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做出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论断的指引下,我们党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我国已是一个科技大国,在创新中发展,科技事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1、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形成了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形成了包括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地方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内的重要科技力量布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科研条件和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2、科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集中优势力量突破一系列重大工程科技难关,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4、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5、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三)丰富启迪

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更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1、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在社会改革生产中,实事求是,坚持遵循科学真理;坚持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既要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又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2、必须坚持贯彻落实党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保证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必须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实践证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靠我们自己。只有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真正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同时也要注重借鉴各国发展科技的先进经验,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我国的自主创新。

4、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保证科技发展的源头活水,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5、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实践证明,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必须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和强化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效互动和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整体推进、协调互动的良好局面。

6、必须坚持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争鸣,按科学规律办事。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法制保障、激励机制和良好环境,凝聚各方面科技力量,形成科技工作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已是全民之共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之真理,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唯有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思想,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基础上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发挥科技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纪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提出20周年――新华网

3、《党建》――人民网

4、《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中央文献出版社

5、《创新之路之新中国科技60年》――百科探秘

6、“科学技术”“全国科学大会”“科教兴国”等词条释义――百度百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5461/356145051.html

更多阅读

有关创新的比喻排比句 有关创新的排比句

  有关创新的排比句  1、我们要拥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行动才可以谱写21世纪的新篇章!  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

毛概论文中国梦1500 有关中国梦的大学毛概论文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

毛概论文中国梦1500 以我与中国梦为主题的毛概论文

“中国梦”的提出更加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更加体现了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以我与中国梦为主题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以我

毛概论文中国梦1500 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国梦的2000字毛概论文,希望大家

毛概论文中国梦1500 有关中国梦的毛概论文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国梦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中国梦的毛概论文篇一《我的梦想与中

声明:《有关创新的毛概论文 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为网友铁拳战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