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论文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篇一

《我的人格特征分析》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重要的学科,虽然不是从心理学领域中分离出来,但它帮助我们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和人格的发展规律,并对教育,医学多方领域有积极的影响。我从气质类型学说,卡特尔特质因素论和罗特控制点理论三方面分析了自己的人格特征,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自己及日常行为,处事的方式。这对自己日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有这积极的意义。

理论:

所谓的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整合。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均指人的心理面貌,包括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狭义的人格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智力。人的人格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以先天为基础,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来的。故人格理论就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应用:

人格心理学的两大主要来源是心理测量运动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所以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重要的学科,它有利于我们充实和完备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材施教,健全他们的人格。在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个合理使用人才的依据,优化了群体人格特征的合理配置。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同时人格心理学也推动着医学的发展。

下面我就根据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些人格理论去分析我自己的人格特征:

分析一:

按照气质类型的体液说分析,我属于多血质类型。这一理论是从医学的角度探索的结果。康德认为,从心理学上看,气质首先可分为感情气质和行动气质,每一种气质又可以与生命力的兴奋和松弛相连接而进一步分为四种单纯的气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胆汁质。而我具有多血质的特点。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多血质的人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这种人具有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特点。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他们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他们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等。

因为我是多血质的,所以这种气质类型的外显表现特别典型。我在日常生活中,富有朝气、待人做事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但有时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

分析二:

人格心理学中,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也是里程碑式的理论。他认为特质 是构建人格结构的基本成分,就像化学元素构成宇宙万物一样。通过研究,他找到许多人格特质,并将它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首先按个体与群体的角度分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从层次上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关于人格动力,他提出动力特质,并分为能,外能和辅助。后来卡特尔根据大量的生活记录材料,问卷材料和客观测试材料编制了著名的十六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根据十六种人格因素调查表测试结果,我十六种特质基本属于平均水平, 自律性偏低,敏感性,焦虑性,稳定性偏高。我既适合交际类型工作也适合偏精确性工作,比较乐群,做事也理智不幼稚。这基本符合了我对自己的认知。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不断发展的,但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遗传的天性会影响他人对他的反应,影响他本身的学习方式,也限制了环境力量对其人格的塑造。就我个人而言,我遗传了父亲敏感的特性,即使后天环境存在着影响,我也在试图改变这一特质,可是最后发现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只能缓解,无法改变。但当一个特性处于两者之间时,便可以引导,使其往好的方向发展,或者外显行为时,会表现出好的一面,例如我不是个特别外向和内向的人,可是在人际交往中,我就可以表现得外向一点,争取更大的机会。

分析三: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会影响我们处事的方式和成功与否,那就是我们对待失败和挫折的态度,这就引出罗特的控制点理论。罗特认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对另外一些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而我处在内控与外控之间,偏向内控,我认为依靠自己的努力会成功,不依赖外界的机会,命运的说法。我更倾向于把学习上的成功认知为自己的能力和勤奋,而把学习上的失败归结为自己的努力不够,因而在事后分析原因时,把失败作为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标志。在社会发展中,更需要内控者,因为他们成就动机高,愿意付出努力,负有责任。

总的来说,我是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心理健康,人格发展良好。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篇二

《浅析人格心理学》

摘要:作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人格心理学拥有众多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大流派,即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利用这些流派的思想和观点分析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不仅可以增进对人格心理学的了解,也可以加深对自身人格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大学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人格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又因为人格心理学有其复杂性,所以在学术上关于人格心理学出现了很多流派。其中主要的三大流派分别是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在此就从以上三大流派之间选两个,用他们的心理学观点来分析一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因为本人虽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内容,但毕竟是初学,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各学派的观点及思想,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分析不甚正确,还请老师谅解和指教。

在此我要分析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是进入大学前和进入大学后自己心理上的变化,主要是对大学的看法发生的改变。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的感觉一直是十分美好的,从老师等其他人口中描述的大学,我对大学生活也有非常美好的憧憬,对大学的校园也满怀及其期待的心情,认为大学与以前初中高中的生活相比,应该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当时在网上看到我们学校的校园风光时,更加期待尽快进入大学生活,认为我要进入的大学是风景优美,设施齐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但是等到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与想象中的不一样,甚至是差别很大,校园风光没有网上的优美,设施也没有建设齐全,活动虽然很多,但是总是有一种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感觉。当时感觉到这种差别之后,内心很失望,也很后悔,再加上当时对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是很满意,甚至想过还不如再复读一年重新高考考到其他学校,或者直接回家算了。但是我并没有做出复读的行动,慢慢的,我也适应好融入了大学生活,对大学生活也没有了刚来时的后悔和失望。

下面先用精神分析学派的思想浅显的分析这一事情:

精神分析学派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其中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在我所述的事例中,我想要一个理想中的大学无论是环境还是生活方面,得到欲望的满足。在这里本我起到了作用,是我的心理能量的源头,它本着快乐的原则,想要避免痛苦,追求我自身的舒适,然而这些欲望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才能实现,超我又按照道德原则限制本我的私欲,即限制我要复读或者回家的想法,与本我对立,从而使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即无论目前你所处的环境如何,要珍惜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再后来,我很快融入了大学的新生活中,除了日常学习外,也参加了很多活动,锻炼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渐渐地我发现虽然现在的生活不是高中、初中时期想的按个样子,但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这应该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平衡时的一个结果吧。

接下来再用人本主义的思想浅显的分析一下上述事情:

人本主义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该学派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和动机的重要理论,其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我所述的事件中,我刚进入大学时对大学表现出失望,想过复读,是因为要满足我各方面的需要,包括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因为不满足于自己成绩,想要考到一个更好的大学,取得一个相对来说更高的成就、更大的成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为了满足我对尊重的需要;我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想要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掌握更好的知识,这是为了满足我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因为这两种需要,使我当时有了复读的想法。但是最终没有那样做,也是因为要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我当时也想过如果复读,就感觉会没有面子,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因此我没有选择复读,是为了满足我对尊重的需求;我又想,在哪所大学里都一样,最主要的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自身的提高才是去的成功的关键,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只要自己用功、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成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报复,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达到理想中的自我,这算是我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正是这两方面的需求使我放弃复读的念想。

通过学习人格心理学这门课里的各流派的人格理论,再加之用这些理论分析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件事情,使我对自己的人格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培养美好人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5661/280346175.html

更多阅读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10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09级国贸二班曹烨摘要: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

广告心理学论文 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

广告心理学研究广告对于潜在消费者的作用和普遍意义上购买决策的动机。广告心理学几乎涉及心理学的所有研究专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广告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浅谈广告心理学教学体系创

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

环境心理学论文 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环境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精神病与环境心理因素的关联》随着科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

所谓梦在心理学上的一般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梦的心理学论文篇一《梦的浅析》摘要:每个人都会做梦,不同的梦,千奇百怪

声明:《人格心理学论文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为网友金牌男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