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各地关于元宵节由来的说法很多,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吕氏之乱是正月十五;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三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赏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73071/113616559.html

更多阅读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

端午节的传说、来历及习俗

端午节的传说、来历及习俗平平安安图、文:网络整理:金猪玄易端午节的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

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及有关的古诗词

清明节的来历、习俗及有关的古诗词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只有清明节。清明节,又称扫坟节、

传统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历史久远,很多的记载都模糊不清,也因此,端午节的来历是众说纷纭,而其中认可度最高的就是纪念屈原说。而端午节的习俗也因为时代的进步和推移,许多的传统习俗都已经不再用,大家还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50字以内 元宵节的来历50字

元宵节,亦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声明:《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为网友孤僻似困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