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怎么养 牛的生活习性

牛怎么养 牛的生活习性

  牛体型粗壮,部分公牛头部长有一对角。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那要如何正确饲养牛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牛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牛的饲养方法

  肉牛饲养中必须强调优质粗饲料的供应。从粗蛋白含量和饲料的可消化性上看,常用粗饲料中青干草、豆秸、玉米秸比麦秸、稻草和谷草等质量要好。玉米秸粗蛋白可达5.7%左右,干物质消化率可达50%。对于肉牛来说是一种较好的粗饲料,但是玉米秸有比较硬的外壳,影响肉牛的采食。目前最好的方法是用揉碎机将玉米秸进行揉碎处理,变成松软的饲料。经氨化处理可以增加玉米秸粗蛋白的含量,提高玉米秸的消化率。

  非蛋白氮在瘤胃内分解形成氨气能够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是反刍动物营养需要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瘤胃内的氨气是由日粮中降解部分蛋白质产生的。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瘤胃内氨的浓度可以提高菌体蛋白的产量。非蛋白氮特别是尿素,已在养牛业中广泛利用。尿素中氮的含量为46.7%,1千克尿素的含氮量相当于2.6~2.9千克粗蛋白质所含的氮量或者是相当于5~8千克油饼类所含的氮量。一般认为尿素取代日粮总氮的25%左右时效果较好。使用尿素时应注意:

  日粮蛋白质超过13%时再添加尿素效果差。这是因为13%的蛋白质日粮所释放的氨足够供给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的需要。供给充足的碳源与尿素释放的氨相结合,淀粉在瘤胃内发酵快,与尿素释放的速度相适应,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添加量为1千克淀粉加入100克尿素。日粮中补充硫、磷、铁、锰、钴等,氮与硫的比例以10~14:1为宜。代替日粮蛋白的尿素用量应逐渐加入,大约2~4周的适应期。由于氨在瘤胃内分解的速度比微生物利用氨利用的速度快好几倍,因此,多余的氨在瘤胃内蓄积容易引起氨中毒现象。延缓尿素分解的方法有:抑制脲酶活性、糊化淀粉包被尿素、制作尿素衍生物。一般奶牛日粮中尿素的用量决不要超过日粮干物质的1%,肉牛尿素的添加量不超过精料的3%。给氨中毒的牛灌服冰醋酸或冷水使瘤胃降温可以防止死亡。

  只喂麦秸的肉牛体重几乎不增加,甚至出现减重现象,进行氨化后的秸秆饲喂肉牛,日增重也只有200克左右。因此,要使肉牛有一定的增重提高出栏率,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精料。常用的精料有玉米、豆饼、棉饼、麸皮、大麦、高粱等。瘤胃微生物利用氨合成氨基酸的过程中,氮代谢和糖代谢是密切联系的,增加精料的喂量可以使微生物在合成蛋白质时获得充足的能量。一般精料的喂量为2~3千克,肉牛日增重可达1千克左右。过分强调粗饲料的喂养会造成肉牛日增重较低,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肉牛的屠宰年龄偏高,肉质差。

  牛的外形特征

  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们的胃在进化中形成了4个室:即瘤胃、蜂巢胃、瓣胃和腺胃,还具有“反刍”的习性,使食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角与鹿类有极其明显的区别。通常情况下,1岁以后的雄兽和雌兽的头骨上都长有一对粗大的角,角的形状在各种之间有所不同,但都是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外边包着一层角质套,角质套可以脱下,角内部是空心的,所以又叫“洞角”,牛科动物也因之被称做“洞角”动物。角不分叉,外面还有一层坚硬的角套,角套为空心,套在骨质的角心上,并且随着角心的生长而扩大,所以也把它们叫做“洞角类”。与鹿类具有的实角不同,牛科动物的角上没有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除了北美洲的叉角羚羊的角是分叉的,而且每年换角套外,一般牛类的洞角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而且不更换角套。鼻颈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

  牛的生活习性

  牛的适应性很强,能够较好的适应所在地气候,其适宜温度为15 - 25摄氏度;牛吃饱后会停止进食,但还会不住的反刍; 牛是素食动物,且食物范围很广,最喜欢吃青草,还喜欢吃一些绿色植物(或果实),如水花生、红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麦苗等。

  牛的生长繁殖

  牛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怀孕总数的1~2.3%。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发情周期基本都相似,平均21天左右,妊娠期约280天。牛属中的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水牛属中的水牛种相互间也可杂交产生后代,但与牛属中的任何牛种杂交均不能受孕。根据这些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美国用婆罗门瘤牛与欧洲的肉牛进行杂交,育成了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婆罗福特、婆罗格斯、圣赫特鲁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种。澳大利亚用辛地红及沙希华瘤牛与杂交,育成了耐热、抗蜱的澳大利亚乳用瘤牛。美国还用美洲野牛(3/8)与海福特牛(1/4)和(3/8)进行三品种杂交,经过上千次杂交试验,终于克服了杂种公牛不育的障碍,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饲、产肉多、肉质好、饲养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种“比法罗”。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与婆罗门牛(1/2)、夏洛莱牛(1/4)、(1/16)、海福特牛 (1/16)进行多品种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卡特罗”生产性能与“比法罗”相似,对寒冷多雪的气候尤具有良好的适应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中国和俄罗斯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其种间杂种一代犏牛,不仅体型增大,役力更强,而且产奶性能也大大提高。

看过“牛怎么养”的人还看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775371/608732142.html

更多阅读

鲈鱼的生活习性和钓线鱼饵的准备

鲈鱼的生活习性和钓线鱼饵的准备——简介对于鲫鱼,鲢鱼,鲤鱼等常见的淡水鱼类生活习性有些钓鱼年龄的朋友还是比较了解的,咸水鱼类有哪些呢,前几天谈了一下梭鱼的生活习性及简单垂钓方法介绍,鲈鱼的生活习性怎样呢,钓鲤鱼的海竿鱼线和鱼饵

蚯蚓、田螺、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

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蚯蚓、田螺、蜈蚣、刺猬的生活习性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

狗的生活习性

狗的生活习性:狗有等级习性狗生性好群居,但在群体中有着明显的等级制度。在狗饲养场、农村或城郊的犬群中,总由一条头犬(通常是老犬)支配、管辖着全群。级别高或资格老的头犬怎样表明它的等级优势呢?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特定动作来表示:如允

长岛海钓之鲈鱼的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

长岛海钓之鲈鱼的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要想钓到鲈鱼,就应该了解和掌握鲈鱼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觅食活动水深变化、地形与鲈鱼活动范围、气象和流水对鲈鱼的影响等等,有好多经验是别人汇结出的“成品”,更需要我们通过耳濡目染虚心的

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属变温动物,一生经过产卵,卵孵为蝌蚪,生活于水中,后经完全变态成为幼蛙,开始两栖生活。牛哇喜栖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上,将头露出水面,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常常是几只或几十只群居共栖,在适应环境

声明:《牛怎么养 牛的生活习性》为网友十四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