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求婚习俗

   中国传统求婚

  中国古代的婚俗讲究“六礼”。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是择配、提亲的意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

爱华阅读配图

  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讨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 以定亲。古代的问名习俗,还含有问清姑娘是谁生的,即问清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是正室所生,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为求婚姻的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纳吉,指提亲。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后,就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将这一事实告诉女家,谓之纳吉。

  纳征,即现在所说的“送彩礼”、 “送嫁妆”。“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礼之后。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礼时,婚姻未必成立。

中西方传统求婚习俗

  请期,指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 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请期”。

  亲迎,指娶亲。男家派人或亲自迎娶新娘。

  中国传统的求婚的方式非常的含蓄,男女开始是不见面的,媒人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六礼是六个环节,求婚的过程是在这六个环节中持续进行的,是循序渐进的。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含蓄的爱情观。

  西式浪漫求婚

  《圣经》记载,在远古时代,指环是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公元九世纪,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鲜花可以传达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求婚时,男方手捧鲜花也是在告诉女方及其家庭自己可以承担家庭的责任,具备养家的能力。

  男人无论在力量还是地位方面都要强于女人,所以在求婚时男人单膝跪地,是男人在女人面前示弱,以表达自己的诚意。

  所以,在西方文化里,求婚是一定要男方本人亲自去“问”的。男人正式向心爱女子求婚,在她说了“我愿意”之后,她带上钻戒,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结婚。

  六礼之俗,由来已久,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具体仪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但作为婚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却一直延续下来。至于现代的自由恋爱结婚,不需要媒妁的新式婚姻,则另当别论。

  求婚前让父母多了解对方及他的家庭,毕竟门当户对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观念当中,求婚前请男女双方一定争取双方父母的同意和支持,才可以保证以后的结婚顺利进行,这样也避免了婚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家庭矛盾。所以,求婚不像恋爱那样,在关键的时候“传统”一点,反而能更加巩固你们的幸福。当然,年轻人的求婚也少不了烛光晚宴,钻戒、鲜花,毕竟这些“西式”的浪漫氛围,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所以,前面“传统”的功课做足了之后,便可以进行“浪漫进行曲”了。相信一场精心布置的晚宴和恰到好处的求婚会让所有的女人彻底心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994771/17462150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的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

客家传统节日习俗

客家传统节日习俗客家人,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因此,客家的传统节日习俗,往往也带有明显中原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又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加之,客家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

春 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 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诗 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礼制的精神原则与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声明:《中西方传统求婚习俗》为网友潜伏在你伤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