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目前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表达和团体协作能力等欠缺的问题。职业素质拓展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来。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拓展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主题训练,突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特色,是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计划,是高职院校顺应社会市场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开创高职教育新局面、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1.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行高职院校偏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淡漠、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缺乏相应有效的措施。而这些正是职场所需要的必备素质。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可以弥补了这一不足。笔者所在单位很多专业都开设了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笔者也参与了学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教学深深感觉到开设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必要性。
通过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掌握了更加专业化、实用性的技能;认识了自身潜能,增强了自信心,改善了自身形象;克服了心理惰性,磨炼了战胜困难的毅力;激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了群体的作用,增进和加强了团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了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提高了社会职场的竞争能力;学会了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2.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施
2.1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建设方案,将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提升紧密结合,培育学生对企业文化、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强化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增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2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
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学校职业素质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开发的一种方式。从企业角度而言,职业素质的培养、开发大致可分职前开发、企业开发和个人开发。而个人对自身职业素质开发包括向主管请教、向同事请教、研读书籍、网络学习、自费培训(所有自费学习项目、参与相关组织如专业协会等)、阅读报纸杂志和简单宣传材料等。无论从哪方面看,个人在职业素质的开发和提升中都发挥着主要作用,个人的自觉主动是个体职业素质提升的关键。高校教育是职业素质培养、开发的一种方式,也是职前职业素质培养、开发的最重要方式。对于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系统的教育服务,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诸要素的水平,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
2.3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施原则
2.3.1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要突出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动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瞄准就业岗位需求,主动做好市场调研,按照就业需求设置专业和配置教学资源,在就业市场上打造有影响力的骨干专业品牌,形成专业特色。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实施必须要结合专业特色,比如对工程力量、水利施工等需要野外艰苦条件下作业的专业要加强对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高。
2.3.2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要突出“互动性”和“支持性”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力和创新精神的挖掘与提升,通过创设种种特殊的情景,使学生几乎始终处于一种寓于挑战性的高压之中,每一个人的人格缺陷都将在挑战中显示出来,得到正视的机会和团体的真诚诊治,在积极的诊治过程中,个人在小组中以互相学习的形式互动,个人提高与小组提升的互动,同学与同学问情感的互动,使人的内在品质因为鼓励而得到培养,让一种行为在赞赏中得到强化,形成习惯。在此期间,学生将不断战胜挫折,体验成功,让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得到精彩的释放和发挥,实现“顿悟”。
2.3.3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要以行为促进人格改善,提升学习效果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宗旨就是“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课程进行期间,学生获取价值的最佳途径是实际参与、亲身体验,这是一个自我认知与探索发展的过程。课程的进行方式是将每位学生置身于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必须主动去探索内心世界,了解自我并通过体验得出突破性的因应之道。在小组的回顾与分享中,学生能主动将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现象提出来与其他组员共同分享、讨论,并且与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联系起来作比较,得出结论,转变思想与行为模式,并由此制定目标、选定全新的未来行动。学生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和蜕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对开设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几点建议
3.1 将职业素质拓展课纳入常规教学计划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素质拓展训练,但通常是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采取举办一两次活动来进行的,而且并没有与职业素质的拓展和训练相结合。实践表明,这种做法效果欠佳,应该将职业素质拓展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学生的常规教学计划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并做出具体的学分规定.可根据学生教学计划的安排,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些不同的课程内容。
3.2 加强职业素质拓展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老师是素质拓展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开始拓展课之前必须对老师进行培训。要首先组织老师在校内培训学习有关资料,掌握职业素质拓展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职业素质拓展的主要目的和内涵,掌握素质拓展培训的技巧,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与高校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开设职业素质拓展课。
3.3 将职业素质拓展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职业素质拓展教育这个平台必须融入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体现出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素质与技能的形成性过程,以此为依据,牵动师生员工的高度重视,帮助社会用人单位科学全面地了解把握每个学生的状况,这是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规律和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克燕,蔡洁.高职院校开设素质拓展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6).
[2]姜晓梅,黄桂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3]董红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4]朱海莲,李涛.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1).
作者简介:李忠旺(1981—),男,河南商丘人,教育学学士,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