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读易图》画面表现的是读书的场景。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一书童在门外侍立。景色清幽,主人儒雅,童子恭敬,各尽其态。房屋、院落、树木、篱笆墙,都是精工细写,一丝不苟,将秋天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一片湖光水色之外,更有远景的山石隐现。
刘松年,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家住清波门(俗称“暗门”),时人呼“暗门刘”,淳熙年为画院学生,绍熙年为待诏,师法张敦礼,工人物、山水,神气精妙,名过于师。关于张敦礼(后避光宗讳,改名训礼),《图绘宝鉴》卷四《宋·南渡后》WWW.aIhUaU.coM载:“张敦礼学李唐山水,作风恬洁滋润,时辈不可及。一说著色青绿如赵千里笔法。”所以说,刘松年师法张敦礼,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师法李唐的画法。当然,刘松年也有可能受到青绿山水工致画风的影响。

山水画的时代风格的转变与此时代画家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的全景式山水,到南宋马远、夏圭的“边角”取景,我们看到山水画的风格发生了一个极大的变化。这种从北宋山水风格向南宋山水风格的转变最早始于李唐。从南宋山水画的几个主力画家的师承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从作品的风格上看,更是一目了然。“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在同一风格的基础之上,又各有特色。
山石的画法明显是学自李唐,先用健朗的线勾轮廓,然后施以斧劈皴,精巧、有力,青绿设色,杂树用夹叶法,这些都是典型的南宋画法。
但细读之下,却也不尽然。《秋窗读易图》同时呈现出另一种风貌。我们拿这张作品和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做比较,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四景山水图》画山石用斧劈皴和淡墨渲染,具有刚硬的特点。树的弯曲,用笔偏于方折,远山仅画一角。虽然画面的总体感觉上是湿润的,但具体景物却是干裂的。再看《秋窗读易图》的山石画法,很明显地具有董源、巨然的风格——长披麻皴的运用和具有江南柔美的韵致。另外,从树木、苔点、远山、秀水的画法中,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一种萧散和淳厚,这又具有元人的绘画风韵。
总体而言,《秋窗读易图》较之《四景山水图》,硬朗之风略逊,而优雅、闲适之气则胜之。从这个意义上讲,刘松年的作品突破了时代的风格,以典雅、秀丽的风貌预示了元代山水画的走向。虽然元代山水画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排斥南宋绘画传统,但刘松年绘制的这件作品,正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元代山水画家或者说南宗山水画家将反对的对象集中在马远和夏圭上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