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作品 李贽的作品 文学家李贽广为流传的作品有哪些?

李贽焚书

李贽著有《焚书》和《续焚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李贽著作

《焚书》是李贽寓居麻城芝佛院时所写书籍,据说完成时已64岁高龄,该书共有6卷。《续焚书》是李贽死后他的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共5卷。两者性质和题材都非常相似,后者算是对前作的补充,收集的就是前作完成后李贽的所言所写。

《焚书》不是单一的诗集、小说集、短文集等文体,它的内容包括了李贽的书信、杂文、历史评论、诗歌等,也展现出他政治、社会、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主张,涵盖非常全面。

虽然内容题材广泛,但它们的主题是一致。整部书都是李贽在批判儒家尤其是理学,其中有许多文章是在讽刺和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底子里满是藏污纳垢的文人士大夫。借由批判披着儒家外衣的伪君子和假道学,李贽开始怀疑儒家学说,开始否定它的正统性。《焚书》中,李贽的言词是犀利,宛如一把利刃,直直地戳在统治中国思想几千年的儒家学说的弱点上,甚至要把它解剖了给世人展现它的内里。

整部《焚书》的思想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是不容于世的,所以李贽给它了这一个名字,认为它只有被焚毁的宿命。而结果也正如他预言的,在被捕入狱后,他的著作被一并焚毁,里面也包括《焚书》。之后明清两朝一直禁止李贽的著作并多次焚烧,即使如此,民间对这些书还是反复刻印广为流传。

独坐李贽

李贽除了思想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不过他留世的诗词不多,《独坐》一篇可以说是其中最出彩也最出名的。

李贽作品 李贽的作品 文学家李贽广为流传的作品有哪些?

李贽独坐

全诗如下: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首联写有客来时自己欢喜不已,独自一人时孤独寂寞,两者形成对比,而前者应该说是在衬托后者。就李贽的生平而言,他的一生是以孤独为主的,离家辞官寓居在外,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颔联是环境的描写,大概是李贽独坐时所见的景色。颈联和首联相似,将有客来时与孤独一人时的情况形成对比,一人时翻翻回忆思念家乡,只有朋友相伴才能排解。尾联点题,写李贽看晚霞的场景,晚霞虽美也不过一人独赏,而且我也终归要送它而去。

全诗正如题目所写,紧扣的是一个“独”字。通过环境描写、对比等手法来体现诗人李贽内心的孤独寂寞。李贽年轻时离家,之后据说只回过两次家乡,甚至最后在狱中知道要被押送回去毅然自杀,可谓少小离家老大也不回。这是李贽孤独的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同道中人太少。李贽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是不容于世的,是异端邪说,能肯定他与其结交的人自然少得可怜,此后好友也四散各地终极少见。

李贽的言论与性格,常给人一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但从这首《独坐》可以了解到他内心更真实的脆弱一面,让人想到阮籍猖狂却穷途之哭。

李贽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最著名的散文之一,被他收录在《焚书》的第三卷杂述里。

李贽蜡像

李贽的《童心说》全文字数不过一千,却极大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提出的“童心”观点更是可谓真知灼见。文章从《西厢记》序文的一句话开始,李贽直接提出了童心就是真心的观点,并给童心定义为一颗不受外界干扰、绝对真诚的心,上来就振聋发聩地强调了童心的重要性。

然后,李贽解释世人失去童心是因为后天学到的知识堵塞了内心。而非发自童心写就的文章,也必然不是优秀的文章。李贽接着开始抨击当时文坛上复古的文风,认为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判断文章好坏。最后,李贽还贬低了下《论语》等儒家经典,认为它们不是真理,是被假道学们拿来唬人而已。

李贽写《童心说》除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在批判社会现实。明朝是中国思想禁锢极为严重的一朝,当时儒家理学已经僵化,八股文开始盛行,一代代教育和科举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儒生。而他们的文章无不以四书五经为理论根据,以八股文为格式模板。写文必须要向秦汉时的散文学习,至于写诗就只能向唐诗学习。其实没有所谓的权威和范文,因为只有童心才是文章的源泉,所以任何时代任何人都能够写得出好文章。

李贽的《童心说》,就本质而言,是在批判封建对思想的束缚,主张自由和个性。

李贽名言

李贽是一代思想伟人,而他的思想主张基本包含在他的著作文章中,而那些文字也成了他的警世名言,发人深省。

李贽名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认为理就在人们穿衣吃饭的日常琐事当中,这是在肯定人的欲望,也是他“真心”观念的体现。他批判理学,厌恶道学家,这句话就是在对它发起挑战。理学强调灭人欲,这是朱熹最重要的观点之一,认为想要学到理就必须控制甚至消灭自己的欲望,后来也就成了封建礼教禁锢自由的思想来源。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李贽承认人的私欲,认为那是人伦,是人心。由此,他也认可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不贬低反而重视商业,反对中国延续上千年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李贽否定孔子、孟子的圣人地位,认为孔孟非圣人也和常人一样,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人人皆可成圣。他批判明朝一味加强儒家正统、捧高圣人地位的做法,认为不能以此为一成不变的教条。

“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据说,这句话是李贽在狱中夺剃刀自刎前所写,他用这句出自孟子之口的话来表明自己心志。李贽深知自己的思想不容于世,所以早就预言了自己死在监狱的宿命,而他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的真理不畏死愿牺牲。

李贽好文章摘抄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出名的文章除了《童心说》,还有一篇《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也同样收录在他的《焚书》里。

李贽全集注

这篇文章旨在驳斥当时人们认为女子见识短不用读书的观点,而这一观点的提出者主要就是理学家,他们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断,这都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体现。

全文其实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文中“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而李贽通过自己的论证和举例得出的最后答案是,人有男女的性别之分,但见识没有;见识有长短之分,但不是男人见识一定长、女人见识一点短。

李贽认为,女人不是天生见识短,只因为她们被一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关在闺房里,而男人可以志在四方各地游学,而且这样的远见和短见之分是错误的。他假设女子也像男人一样学习,结果会让男人“羞愧流汗,不敢出声”。除了逻辑推理,李贽在文章中还举了邑姜、文母和薛涛三位女人的例子,她们都是历史上见识长远又有才华的优秀女子,由此来证明女子一定见识短的说法的错误性。

李贽的《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是最能体现他男女平等思想的文章。而除了口头说说和笔下写写,他也身体力行做到了这点,在各地讲学时一直不分男女有教无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0451/864791180491.html

更多阅读

生命的礼赞 饶毅 李磊的生命礼赞

      武康路是上海的一条优雅小路。路上有个美妙的地方,名为“武康庭”,那条弄堂的门牌号是376。走进一看,里面有不少老洋房,被打造成新天地的式样,开了酒吧、花店、酒庄、饭店、服饰店、SPA等,还有一家画廊,名叫“狮语”,这些天,它正

老李家的战争 老李家的战争-简介,老李家的战争-演员列表

老李家的战争_老李家的战争 -简介搞笑一家人剧照2006年11月6日韩国MBC电视台开播的167集喜剧电视剧《搞笑一家人》(又译《无法阻挡的HighKick》),该剧是执导《LA阿里郎》、《顺风妇产科》等剧的金秉旭导演的又一部喜剧作品。与以往只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李安的商业漂流

   李安的商业漂流  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再回忆李安已拿过两座奥斯卡重量级小金人(2000年的《卧虎藏龙》和2005年的《断背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好莱坞一直都很“宠幸”李安

画家李迪卿 南宋画家李迪 李迪的作品

南宋画家李迪作为两宋时期非常著名的花鸟画家,李迪的画是非常受大家喜欢的。据传南宋画家李迪不仅在绘画题材中不拘一格,就连画画时的表现手法也是十分多样化。南宋画家李迪作品有大师是这样评论李迪的画:在南宋画家李迪的画作上既

声明:《李贽作品 李贽的作品 文学家李贽广为流传的作品有哪些?》为网友怨风离愁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