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意思 观书有感的意思 观书有感的简单意思

观书有感的简单意思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观书有感的意思 观书有感的意思 观书有感的简单意思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0751/97074439714.html

更多阅读

静静的夜晚作文 静静的夜晚 作文《静静的夜晚》

静静的夜晚这个夜晚似乎静得可怕。半夜,“哐啷”一声划破了夜的寂静。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尖锐的女声:“你到底要怎么样,给我说清楚了!”原来是隔壁邻居在吵架,虽然隔着一条弄堂,却因为黑夜的寂静听得一清二楚。到底是为了什么,三更半夜吵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 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

红色的血液白色的灵魂 草原上白色的灵魂

清晨的阳光带走了山坳下最后一片黑暗。明朗葱绿的草原上,万马竞相奔腾,如飞泄而下的天山之水,肆意流淌,马群的波涛间洒下点点阳光,如高处鸣逝而过的雄鹰,凭空飞翔。遥远的山峰下,孤立着一匹白马,如草原上独行的游侠。一袭白衣,玉树临

【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_独立思考的能力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孩学习的关键。家长应引导小孩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子现场】段雪雁正在写数学作业,看见最后一道数学题自己不会做,急忙喊:“妈妈,快来帮我的忙,这道题我不会做了!”段雪雁的妈妈听见

匍匐茎的植物 具匍匐茎的

中文名称: 具匍匐茎的  英文翻译: Stoloniferous  名称解释: 具有匍匐茎。  英文解释: Bearing stolons.  图示示意图: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具匍匐茎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声明:《观书有感的意思 观书有感的意思 观书有感的简单意思》为网友伱我永远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