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好事?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被认为是造成李自成失败、明朝彻底灭亡的国家耻辱,可是在当时的残明人士史可法等人看来,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因为清兵打败的人正是自己的仇敌李自成,因此,北京被清军占领他们并没有仇恨,反而要好好感谢清军。

  1644年,中国向何处去?4月25日,已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一周后,本已归顺大顺的吴三桂反戈一击,投降关外的大清,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山海关;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兵入北京;同一天,史可法等在明朝实行双都制的留都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监国,而后是为弘光皇帝。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被认为是造成李自成失败、明朝彻底灭亡的国家耻辱,可是在当时的残明人士史可法等人看来,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因为清兵打败的人正是自己的仇敌李自成,因此,北京被清军占领他们并没有仇恨,反而要好好感谢清军。当时南明的国策就是一厢情愿地奉行“借虏平寇”,即借清兵剿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这可谓“借刀杀人”。史可法是这一政策的发起者、支持者和执行者,他上书皇帝说:“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在自身存亡危险之际,史可法提出的对策是马上派遣使节带上财物去见顺治皇帝或者多尔衮,“灭寇在此一举”。当时有清醒者劝说,“如果只借助他人力量,如宋朝借金国灭辽,借元灭金,最后只是为虎添翼加速自己灭亡罢了。”史可法却听不进去了。首都不过陷落两个月,南明政权已决定偏安江南,以淮河为界,“坐山观虎斗”,畏葸不前,不对清兵有丝毫触犯,以免无法进行和平谈判。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好事?

  就实际来说,史可法并不是第一号人物,南明的大政方针并不能完全由他决定,但是从始至终史可法都和其他南明当权者一样鼠目寸光,推行愚蠢的对清和平政策。

  此后近大半年的时间里,清军的军力一直是对付退到西北的李自成军,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处于群龙无首的力量空白区。史可法如派明军北上,收服中原如探囊取物。只可惜,华北在混乱中等待来的不是明军,而是休整好的清军。南明政权的一直坚守“通好”政策,史可法作为军事首长则龟缩在扬州。史可法是和平时期的好官,有着纯正的人品和爱国心,但道德品德却无法转化为雄才大略和政治魄力。

  1645年5月20日,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后遇难。6月16日,清军抵达南京,南明弘光皇帝逃窜,余下人员开城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1051/159581951877.html

更多阅读

吴三桂反清复明 吴三桂反清复明 为什么要反清复明

吴三桂反清复明提起吴三桂这个人物,人们脑海里浮现的便是他大汉奸的形象。其实他还有着许多有意义的成就,例如平定叛乱、镇守海关、建立政权等,实为一代枭雄,只是被他这个反主求荣的行动所洗脑。吴三桂也是一届大官,任职清平西大将军,可

清军入关杀了多少人 清军入关杀了多少人 清军入关经过介绍

揭秘清军入关杀了多少人在明朝末期,因为民不聊生,故而发生了很多的农民起义,其中最厉害的为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他们过关斩将,一路厮杀,终于到了京城,而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也不愿忍辱负重,而自杀而亡。而当时由满族八旗和汉人八旗组成的满洲

吴三桂反清复明 吴三桂为什么反清复明 如何评价吴三桂

吴三桂反清复明明末清初,朝代交替,吴三桂深知自己正陷于两难境地,当时崇祯帝已被李自成威逼,于景山自缢,而自己的父亲也幽禁于李自成手中,无论是出于什么考量,归顺大顺军都是吴三桂的第一选择。 吴三桂反清复明 然而当吴三桂意气之下

声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好事?》为网友酒后乱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