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患有骨质疏松症的89岁女性患者的骨质图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樊粤光教授
确诊骨质疏松症不能单凭血钙数据,测测骨密度更靠谱
岭南名医云山大讲堂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我国至少有 6944 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 2.1 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我国 50 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 15.7%,成为与高血压等并列的常见慢性疾病。在上一期岭南名医云山大讲堂中,广州日报携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请该院骨科教授、广东省名中医樊粤光开讲骨质疏松症防治专场。他指出骨质疏松症有迹可循,如中老年人身高“缩水”变矮、驼背、腰背痛甚至骨折等等。但真正下诊断不能靠平时体检中的血钙数据,而应测骨密度更靠谱。
樊粤光提醒,50岁以上、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即使目前没有明显的症状,脑子里也要有意识提醒自己:骨头逐渐在变脆,甚至已经进入骨质疏松的后备队伍里。而要预防骨质疏松症、避免因其引起的骨折等伤害的发生,除药物治疗和饮食补钙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窍门”。从家里装修、日常坐车出行如何选座位,到选择运动项目、怎么晒太阳才更有助于维生素D在体内的转化、促进钙的吸收等多方面,他都一一支招。
现状
50岁以上人群多有

不同程度骨质疏松
“50岁以上人群多数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特别是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发生率更高。”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樊粤光教授指出,人均寿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发展,骨质疏松群体越来越庞大。据报道,截止2009我国至少有 6944 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 2.1 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我国 50 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 15.7%。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它是老年人致残、活动能力下降的常见原因。”樊粤光说。事实上,医学界已将防止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塞、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这三种疾病放在同样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