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重点时段防范措施 秋季养生须分时段 初秋以防湿热为重

秋季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前一天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气节。中医认为,秋主收,燥为秋之主气,而秋季养生也分早中晚。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秋季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前一天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气节。中医认为,秋主收,燥为秋之主气,而秋季养生也分早中晚。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防湿热为重

  初秋时期,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此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机体,可多吃清暑祛湿的食物,如黄瓜、豇豆、西兰花、鸭肉、莲藕等。

  药膳:葛根荷叶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250克,鲜葛根250克,鲜荷叶15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小块,葛根去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的功效。

  中秋:养阴要防燥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此时特点为“燥”邪当令,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药膳:洋参荸荠饮

  材料:西洋参10克,荸荠50克,白糖30克。

  做法:将西洋参浸透切片;荸荠洗净,去皮,切碎。将西洋参、荸荠放入炖杯内,加入清水约250毫升,放入白糖,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有益气生津,除燥热的功效。

秋季三个月,从立秋开始到立冬前一天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气节。中医认为,秋主收,燥为秋之主气,而秋季养生也分早中晚。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学校重点时段防范措施 秋季养生须分时段 初秋以防湿热为重

  晚秋:防燥兼防寒

  中秋节过后,秋风萧瑟,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与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耐寒锻炼。

  药膳:鲫鱼汤炖甲鱼

  材料:甲鱼一个、鲫鱼3条、火腿片、香菇片适量。

  做法:甲鱼洗净焯水后放入炖锅中,加入火腿片、香菇、姜蒜;鲫鱼洗净后,锅内加猪油,将鲫鱼过油煎,加水、姜葱,用大火煮至浓白;将鲫鱼汤倒入炖锅中,同甲鱼继续煎煮一小时,加入盐、味精调味。甲鱼有凉血滋阴益气的作用,在秋冬时节吃甲鱼,对身体有补益。(图片来源:华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1451/681384965453.html

更多阅读

防台风的措施 台风防范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那么,你知道台风防范措施有哪些吗?以下就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台风防范措施,希望对你有用。  居民台风防范措施  1.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

学生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学校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欢迎大家阅读!  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证明,做好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行安全的小常识,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校园自然灾害防范教育

  爱华网小编寄语:随着夏季的来临,我国一些地方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已经进入暴雨、雷电、洪水、台风、龙卷风、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高发期,同时也是学生溺水、交通事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集中发生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

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学校交通安全防范措施

  全力维护辖区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广大学生出行安全,预防“涉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下面就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交通安全方面的防范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学校交通安全防范措施一:  一、交通安全

声明:《学校重点时段防范措施 秋季养生须分时段 初秋以防湿热为重》为网友心野男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