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寺

西安.大雁塔寺

 

大雁塔又叫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中国的佛教流传至今,应该首功推玄奘,看着百度百科中说的简介清楚,复制留存:

玄奘(600-664年),生于隋仁寿二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十三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不久便升座述经。贞观元年(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朝廷,申请赴印取经。唐王因建国之初,社稷未稳,下诏不许。其他人纷纷退缩,而他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并且利用出国前三年时间,从佛经研究、语言梵文及物质精神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寺

  玄奘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公元642年,在玄奘求法圆满欲回大唐之时,受邀参加了古印度规模空前、规格很高的佛教学术盛会。在会上,玄奘法师为论主,其辩才无碍、博学宏论折服了与会者,连续十八日无人能发论辩驳。大乘僧众称玄奘法师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萨众神。


  为回大唐译经弘法,玄奘说服劝阻自己回国的恩师、道友及各国国王,于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并于次年奉敕与长安弘福寺译经3年。


  公元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并于唐永徽三年创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经像、舍利。唐显庆三年,玄奘移居西明寺译经。又于次年奉旨率翻译住僧与弟子至铜川玉华寺,居素成院,从事《大般若经》的翻译。终在公元663年(唐龙朔三年)率众译成《大般若经》六百卷。


  唐麟德元年(公元664)操劳一生的玄奘法师因病在玉华寺圆寂。其灵柩还京奉大慈恩寺并安葬于长安城东白鹿塬上。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登塔南望 -

14 西望 -

15 登塔北望 -

16 东望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051/362931233696.html

更多阅读

西安二 ----大雁塔北广场上 主题雕塑 大雁塔南广场雕塑

(接前)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以千年大雁塔为轴心,以集大唐文化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大雁塔北广场为主体,涵纳了陕西民俗大观园、陕西戏曲大观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及大雁塔南广场等景区。占地3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24万平方米、音乐喷泉面

西安,大雁塔2014年二月二 西安大雁塔和颐酒店

西安市内,真正见证过大唐盛世的恐怕就要数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法师为藏经而建。塔身7层,通高64.5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48.7米,东西宽45.7米,塔身平面为正方形,每边长25.5米。大雁塔是古都西安的象征,位于慈恩

大雁塔导游词 大慈恩寺导游词

大慈恩寺及大雁塔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的道场,而大慈恩寺、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

声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寺》为网友树屿牧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