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小编特别整理了工业和信息化部10个司局负责人关于2017年重点工作与思路的介绍材料。政策法规司:工业立法▲图为政法司领导赴青海开展盐业管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小编特别整理了工业和信息化部10个司局负责人关于2017年重点工作与思路的介绍材料。
政策法规司:工业立法
▲图为政法司领导赴青海开展盐业管理行政法规立法调研
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加强决策支撑。组织提出2017年部重大软课题研究项目建议并推动实施。以重大政策建议为载体,向部党组建言献策。持续跟踪热点难点问题和部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争取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及时提出重大政策建议。
统筹规划工业通信业立法工作。研究形成工业立法体系研究报告,提出中长期工业立法建议。组织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相关配套立法研究。推动法律法规立法取得新进展。加快推动《电信法》、《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提请国务院审议《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修订草案。
规划司:转型升级
▲图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
有序推进京津冀产业加强对接协作、加快转型升级。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跨区域产业联盟,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贯彻“一带一路”工业和通信业领域重点工作,分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部省合作,签署新一轮部省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开展第八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创建。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和对口支援工作。
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建成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以全面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为抓手,大力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推广《工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编制年度项目导向计划,加强产融对接。统筹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实施,扩宽投融资渠道,推动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实施“中国制造2025”。
产业政策司:优化结构
▲图为产业政策司领导深入企业调研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指导各地做好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加强监督检查。按照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统一部署,配合牵头部门,积极组织做好我部相关降杠杆工作。
推动产业重组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兼并重组部际协调机制作用,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税收、金融、职工安置等重点配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制定发布《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提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持续推动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地区协同发展。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营造融合发展生态。继续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活动。遴选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示范项目40个、示范平台20个左右。继续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新认定30余家,总数达100家左右。推动优秀工业设计成果实现产业化,利用“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影响加快工业设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选择重点行业,研究建立企业提质增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行业协会和地方组织对标专项行动。
科技司:网络强国
▲图为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现场
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联合财政部继续开展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做好已认定示范企业的复核评价,扩大示范企业辐射影响力度。组织实施2017年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加强对已认定重点实验室管理。聚焦产业发展未来2~3年内亟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修订《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加快推动科技支撑《中国制造2025》,推动部署《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完成工信部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工作启动实施,促进其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加快融合性领域高技术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统筹协调5G推进工作,深化5G国际合作。持续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标准发展,推动在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快车联网创新发展,推动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试点示范等工作。
中小企业局:改善环境
着力改善政策环境。切实抓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组织实施。配合全国人大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及贯彻实施等相关工作。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结合经济形势变化和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新措施、新办法。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运营等工作,带动社会资本促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配合财政部等部门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配合金融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深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管理有关工作,推进省级再担保机构建设。联合人民银行等共同做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工作。
原材料工业司:关键材料
研究落实专项政策。会同财政部、保监会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解决我国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的“好材不敢用”问题。推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集中突破一批战略关键材料。加大“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新材料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加快重点领域新材料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发挥市场需求对新材料开发应用的引导作用,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关键材料为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点方向、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着力促进供需对接与上下游协作配套,抓紧突破一批材料品种,形成一批典型应用示范成果。
夯实公共平台基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产用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参数库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等4个平台建设。提出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组建方案,在核电材料、航空材料、集成电路材料等领域启动相关平台建设。
装备工业司:智能制造
▲图为三峡升船机
坚持创新驱动。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两机”重大专项以及民用飞机科研计划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组织创建增材制造、机器人、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等国家创新中心。
加快智能转型。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遴选90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编制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导意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突出高端引领。编制《国家增材制造行动计划2017~2020》。构建国产医疗装备服务检测平台。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制定推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实施力度,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绿色转型
▲图为废液晶屏智能分离机
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机制,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百家绿色示范工厂,深化百家生态设计企业试点,发布百项绿色设计产品名录,推进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转型城市,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进“互联网+绿色制造”,推动建立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实施重点区域流域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重点行业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等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等实施方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不断完善节能与绿色发展新机制。继续利用绿色信贷、专项建设基金等支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相关项目,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发布节能、低碳、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目录,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节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项监察。
深入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深化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低碳工业园区、绿色设计企业、再制造等试点工作,树立典型发展模式和标杆企业,引导各地区、各行业绿色转型。加快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开展试点和产品溯源管理工作,推进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两化深度融合
▲为信软司组织召开中德产业合作工作会
深入落实国发〔2016〕28号文件。围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业应用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综合验证试验床。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四基”建设,建设和完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平台,培育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信息物理系统(CPS)参考模型等重点标准研制工作,逐步完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标准框架。
开启大企业“双创”新局面。加强统筹部署,加快实现“到2018年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发展目标。成立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推动制造业“双创”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政策文件,明确大企业“双创”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战略路线图和重点任务。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推动开展“双创”成效及水平评估、测试验证、产融合作等第三方服务。
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深入应用。制定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贯标示范和企业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继续发布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分行业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动贯标工作由试点推广走向全面普及。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推动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标准国际化步伐。
继续优化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加强与财税、发改等部门的沟通,进一步落实软件产业优惠政策,研究新形势下的接续性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加强“十三五”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综合标准化体系,以标准规范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环节,构建高水平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抓好工业云服务平台试点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制定《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建设1~2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建设,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征集编制和推广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加快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开展标准试验验证。
推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着力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安全防护、产业推进等能力。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宣贯实施,制定工控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方法》及其评估细则。选择重点工业行业,开展工控安全检查评估,探索形成自查与抽查、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常态化检查评估机制。推动设立工业信息安全专项,加强对工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支持。
消费品工业司:“三品”战略
实施“三品”战略,扩大消费需求。消费品工业司将继续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工作。继续组织行业协会编制、发布、宣传《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继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完成消费品领域“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继续组织部分行业开展国际对标和产品品质对比活动。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升级。组织实施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指南),促进分业施策。配合推进京津冀地区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消费品工业协同发展;落实《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指导意见》。继续推进铅蓄电池、印染、粘胶、再利用(涤纶)纤维行业准入(规范)管理。
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新闻网、工信微报;先进制造业全媒体重新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
汽车平台:Auto-tech(微信号)服务体现价值 思想创造价值 专业提升价值
【欢迎投稿】
如果你有行业资讯、职位信息、职业案例、感悟能助力大家职业发展,希望你告诉我,可以发稿给我,zjautotech@126.com。感谢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