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爱学生,让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数学
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真思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更能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进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
二、 挖掘教材,让学生欣赏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情感的产生来自于对数学本身内在美的追求。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既具有科学真理,又具有美的特质。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因素无不体现数学之美。新版的实验教材十分重视这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数学中的美还有许多,比如说思维有序的秩序美,排列有法的规律美,数量关系中的统一美等,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教师要善于挖掘使用,使其发挥作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可以引进“黄金分割”,让学生查找资料弄清什么是“黄金分割”;比较“黄金分割”与普通图形给人视觉上的差异,甚至可以选择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用“黄金分割”来解释画面带给人的美感。数学的内在美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使之形成乐学、好学的内在动力,最终形成行为习惯。
三、 培养学生意志,让学生在求索中爱上数学
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还远远不够,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有专一的心理素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积极地努力获得而不是消极地去掌握。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帮助他们建立和增强自我观念,让学生对学习对数学持研究态度。在课堂上多采取问题式教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其推导方法,自己去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在体验中去学习数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学生也才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在求索中爱上数学。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课作为情感教育的阵地,我们必须了解并调动学生的情感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们自觉地养成积极、勤奋的学习行为,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
(冀州市小寨乡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