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套路教学视频 通背拳套路教学视频 五行通背拳 轻套路重招法

  每日观察山中猿猴的寻食、打斗、攀援等动作,逐渐有所感悟,便取其精华,仿效猿的长臂为形,猿的灵快为意,化而为拳,于是,一种新的拳法——通背拳产生了。而司徒玄空也成为了有史以来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时光荏苒,经过千年的传承,通背拳传到了张策的手上,张策是清末的武术大家,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臂圣”,又因其经常穿每只二十斤重的铁鞋练功,又有“铁鞋”之称。他自幼习武,秉承家学戳脚、二郎拳、黑虎拳,习练通背拳,后又习练太极拳,在习武的过程中,张策将太极拳和通背拳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五行通背拳。

通背拳套路教学视频 通背拳套路教学视频 五行通背拳 轻套路重招法

 

据五行通背拳的第四代传人张国栋介绍,五行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肘,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张策作为开宗明义的第一代五行通背拳祖师,其功夫登峰造极,曾在当时的中央国术馆任教,并曾在张作霖的大帅府里教授其子张学明、张学思练习通臂拳,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术界如日中天。著名武术家吴图南在他的《国术概论》中称赞道:光绪初,有张策者,字秀林,直隶香河人士,精通各家拳法,技始成,山、陕、燕、赵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与之较者,刀必落地。

 

董秀生是该拳的第二代传人,他是满族正红旗,其父曾任清朝的游击将军。董秀生是张策的关门弟子,又跟随张策族弟张喆学习,尽得五行通背拳真传,其练至全身松时柔若无骨,紧时坚似铁石,肩胯能摘能合,肋骨能如琴键按下,将人体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他一招制服日本武士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道,1939年日本占领北平期间,日本特务机关长慕名前来比武较量,董秀生手持竹刀,只一回合就将日本特务机关长钢刀击落,对方当即拜服,不敢再来骚扰。

张国栋说,他们这些滨州的第四代弟子是跟崇德顺学习五行通背拳的,崇德顺是董秀生的弟子,张国栋强调,该拳侧重实用,不讲究套路而讲求招法,追求的是“拳成兵器就”,故没有器械的固定套路,习练时按拳术使用器械,常用器械有刀、枪、棍等,在他们看来,器械就是手臂的延伸。

 

谈及五行通背拳的特点,张国栋表示,该拳动作简明、舒展大方、放长击远、粗犷豪放、凶猛沉实、雄浑有力、终于技击、内外兼顾、刚柔相济。在手法上主要有展劈挑撩、砸砍撞推,挨崩挤靠等,其中以展法最为见长。腿法上有踢踹蹬踩、绞绊扭拐等,在与对方交手时,往往是手脚并用,上下兼备,闪展腾挪,协调自然,常使对手防不胜防。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551/681820440894.html

更多阅读

通臂拳和通背拳的区别 张策五行通臂拳

通背拳 通背拳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

通背拳的基本技法 牛街白猿通背拳基本功

通背拳的基本技法一、手法(一)、手法通背拳手法有十二正劲:冷急脆、绵软巧、灵法妙、轻速捷。手法使用时要做到:含胸、探背、合肘、顺膊、舒腕、手指舒松。切忌用僵力、拙力。(二)、掌法通背拳五种掌法的形态与变化为:1、捽掌似

四面八方通背拳概说 四面八方打一生肖

四面八方通背拳概说“四面八方通背拳”是秦汉时期,冲天道祖在崆峒修道时创制的一套古老搏击术“明空术”为技击基础框架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个古老拳种。明末我王姓先祖王建率家人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洛阳县军屯村后,一直秘练此神拳。后

宋氏通背拳第三代掌门人-----宋铁龙 宋氏通背拳

宋铁龙,出生于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七日,今年五十五岁,祖籍河南省堰师市李村镇下庄村。宋铁龙的祖父宋天祥,乃宋氏通背拳创始人。该拳创始于清末年间,以天祥门的三绝艺为蓝本,汇集了散传于民间的白猿通背、沙氏通背两派之精华,经宋氏三代(祖父

声明:《通背拳套路教学视频 通背拳套路教学视频 五行通背拳 轻套路重招法》为网友零落浮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