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径庭 “喝墨水”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喝墨水”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现在人们常用“喝墨水”这个俗语来比喻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例如,形容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会说:“这个人有一肚子墨水。”文化水平低会说:“这个人胸无点墨。”形容一个人有国外读书的经历会说:“这个人喝过洋墨水。”当然,这只是一种诙谐的比喻,并不真喝,但在古代,“喝墨水”确有其事,不过,古人受罚时才喝墨水,喝墨水越多说明文化水平越低。

大相径庭 “喝墨水”古今意义大相径庭

“喝墨水”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齐规定:“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意思是,士人应试时,字写得不好,要喝下一升墨水以示惩罚!

这个规定与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关。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隋朝,但在南北朝时期也存在各种类别的考试,如选拔秀才、孝廉或贤良等。由于最初重德行,而对文化知识要求不高,很多没什么文化的士人也去报考,做出来的试卷经常惨不忍睹,字迹潦草,用词“孟浪”。北齐时期,一次皇帝御览下面送上来的试卷,不由得大皱眉头。于是,对“字有脱误者”,处以在座位后面罚站;对“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对“文理孟浪(即文法不通、语言轻率不当)无可取者”,罚“夺刀容及席”,即收缴佩刀(佩刀是当时威仪装饰品),撤出席位。

据说李世民当初也有应试当官的念头,可是自己书法不好,生怕被罚喝墨水才放弃了。因此,李世民登基后,不仅一纸诏书废除了这项荒唐的规定,而且还虚心向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喝墨水”虽然被废止了,可是这句俗语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衡量读书人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准。

从此以后,古代文人在其作品中也多有引用。宋初参知政事李肪,在其监修的《太平广记》一书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武夫叫陈继达,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一天夜里梦见有人端了一升墨水让他喝,喝过之后便认字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监试呈诸试官》诗中有“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苏轼的学生、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也有“睥睨纨绔儿,可饮三斗墨”的诗句。刘静修写诗有名,但在诗中竟有“老觉胸中无墨汁”之句。

“喝墨水”本为劣文滥书的处罚措施,但几经传衍,含义扩展迥异,现在人们已把“喝墨水”变成读书多、文化水平高的同义词,从而失去其罚则的原意了。

——摘自《寿光日报》2014年2月12日B8版,作者:张书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551/763405890082.html

更多阅读

第十篇:原创作文《喝墨水》

喝墨水王珺生在我小时候发生的趣事中,最令我难忘的要数喝墨水了。在我五岁的时候,又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买菜。回来时,我听到妈妈和邻 居的阿姨说:“你儿子喝的墨水真多,不愧考上了北京大学。”我一听,心里想:坏了,我一点墨谁也没有喝

北风卷地白草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中国是“一个在世界一隅形成了中国式奴隶制文化的蒙古人后裔”————赫尔德(德国哲学家)中国人天下无能第一,古今意淫无双。也算是能耐,硬是从新石器部落民中找出“夏墟文明”乃至“5000年文明”的“证据”,把自己的“文明”史足足

蜜意浓情之天价甜妻 浓情多喝 香飘红河3:渠道整合

核心竞争对手渠道特点对比(个旧市场)从巴氏奶通路上看,多喝乳业渠道表面繁荣下丝毫不能掩饰经营的苍白。数量多成为了多喝奶逐鹿市场的障碍:1、专卖店效率十分低下,部分专卖店经营还不如一个流动小摊贩;2、零售政策不利于扩大渠道深度

钢笔的自述100字 钢笔的自述

大家好,我可是小主人的得力小助手。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一直陪伴小主人学习了,我就她的好伙伴――钢笔。 我戴着一顶银白色的帽子,还扎着一条又细又长的马尾辫。我有着一副苗条的好身材,每天穿着一条黑色的连衣裙,是不是很漂亮呢?摘掉“

声明:《大相径庭 “喝墨水”古今意义大相径庭》为网友我很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