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和他的隐居生活
文 | 物道
归隐,是一种与世界保持距离,以看清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当疏离成为一种潮流,当归隐成为一种标签,事情就变得可笑起来,“归隐”追求的不是本心,那么其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再来看“归隐鼻祖”陶渊明先生提供的生活范本,也许能重新认识所谓“隐居”。
如果大人要跟一个孩子解释什么是理想的生活,人们大多会说:世外桃源!而这,就是陶渊明创造的东西。
陶渊明一生崇尚美、爱好自然、怀有理想主义,还是一个喜欢做梦的男人。而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把自己做的梦,变成了所有人的梦。也许他的一生不尽然有桃花源那般美好,但他辞官后归隐田园的几十年,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黄永玉 《陶渊明诗意图》
钱瘦铁 《陶渊明诗意图》
最逍遥的读书人
陶渊明才气超群,天性爱书。不过他读书比较任性,一不为清言玄谈和人口若悬河,二不为穷经皓首当个老学究。想读什么读什么,爱在哪儿读在哪儿读。
当春夏之间的忙耕时节一过,他家门前的稻田一派新秧之时,陶渊明就心想,“这下可以安心读书了”。
王明明 《陶渊明诗意图》
钟捷 《陶渊明诗意图》
这边城里的读书人还在书院里跟着教书先生摇头晃脑,那边陶渊明正在山里逍遥快活。他一边喝着自家酿的米酒,一边从园中随便摘一些蔬菜作菜肴下酒。一阵微雨携着清风从东门而来。随意读读《穆天子传》,披览《山海经图》,宇宙间一切奇异之事,他了然于胸。比现代人宅在被窝里玩ipad,还不知道惬意多少倍。
杨善深《陶渊明故居图》
车鹏飞《陶渊明诗意图》
最有才气的农民
曾在中年时做官的陶渊明,归隐前,便已看透:人生短暂,纵使眼前美酒美人,也如过眼云烟,哪儿比得上远方的山川水秀和四时节令?

后来陶渊明回到南山,过上了快乐的农民日子。陶渊明曾形容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平时无论是下山打个水,还是上山背个柴,他都高兴的哼小曲儿。别人眼里的苦,对他而言根本不算苦。
范曾 《陶渊明像》
吴山明《陶渊明诗意图》
樊浩霖《陶渊明诗意图》
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不时从破茅屋的窗子望向远山的寂静,闲时自己悠哉来场“山泽之游”。大自然与城市不同,城市四时景色无差,大自然却四时美景皆有其味道。
不过他恐怕是史上最有情趣和才气的农民。别的农民见到山林间美景,都已经习以为常。他看到美景,不仅乐开了花,还要赋诗N首发表感慨。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下就让我眼前浮现了陶渊明对着南山青翠拈花微笑的快意。田园隐居了一段时间,写了无数发自肺腑感恩大自然的诗后,陶渊明终于成为了中国田园诗的祖师爷。
张惠斌《陶渊明赏菊图》
王明明 《陶渊明赏菊图》
刘旦宅 《归去来兮》
最纯真的老哲人
独居山林,偶尔的郁郁寡欢和寂寞清冷心境总是难免。这时,酒是他最好的精神慰藉。
而且陶渊明不醉不饮,是个真正的酒徒。如果他活在今天,大概会经常在自己的朋友圈上发些诸如此类的感叹:“不喝酒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吧。醉酒后的陶渊明和生活在田园中的陶渊明一样,都率性天真,纯真如孩童,这是他最接近他真实的自己的时刻。
丁世弼 《陶渊明酒趣》
贺荣敏《陶渊明诗意图》
郑百重《陶渊明诗意图》
在我心中,陶渊明和电影《卧虎藏龙》里的李慕白有共通之处。李慕白执剑行走江湖一生,不为虚名,不过是为修得心里的“道”。而陶渊明远离仕途、退隐山野,不为逃避,也不过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
比起消极地去山野间逃避俗世的人,陶渊明是积极地追随本心的人。归隐田园,不过是他的内心所向罢了。
陆俨少《陶渊明诗意图》
韩伍 《陶渊明采菊》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源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相关文章
▼
他是亡国之君,却一手开创中国千年的美学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