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汪精卫 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第一反应,是对外隐瞒汪出走的消息,动用各种途径劝其悬崖勒马

蒋介石汪精卫 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是严重打击中国抗战的一件大事。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如何应对,将事情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1938年12月21日,蒋介石获得汪精卫私自飞往昆明的消息,大为意外,“当此困难空前未有之危局,不顾一切,藉口不愿与共党合作一语,拂袖私行,置党国与不顾,岂是革命党员之行动乎。痛苦之至,惟望其能自觉回头耳。”①22日,蒋介石已从龙云的电报中知道,汪精卫计划前往香港,与日本谋和。

  对于汪精卫出走的严重性,蒋介石极为清楚,在日记中思考,“汪去后,对党政军以及各地之关系应特加审慎”“汪去后,外交与对敌或有影响乎?”“广东军人是否受汪影响?”“政府内部受汪影响人几何?”。蒋介石预计中的这些连锁反应一旦发生,一贯反蒋的地方军阀、党内亲日势力,都将随汪投敌,导致抗战阵营分裂。

  但直到这时,蒋介石还期望能制止汪精卫的进一步投敌,因此处处留有余地,称“彼虽有意害余,而余应以善意救彼,对于此种愚诈之徒,只有可怜与可痛而已。”首先,蒋介石一再掩饰汪精卫意图投敌的真相,免致其骑虎难下。12月26日,蒋介石一面抨击日本的侵华野心,一面为汪精卫辩白,“汪先生此次离渝转赴河内,实为转地疗养,纯系个人行动,毫无政治意味……外间一切猜测与谣言, 国人必不置信。”蒋介石亲自致电张季鸾,希望《大公报》的报道汪时“宽留余地”,“从舆论上造成空气,防止其万一失之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也秘密指示各报“停止讨汪肃奸”。②

汪精卫访问伪“满洲国”期间,听取军事报告

  其次,蒋介石指示同汪精卫关系较为密切的外交部长王宠惠、驻英大使郭泰祺、驻美大使胡适、交通部次长彭学沛等劝其返回后方,或至少告假游欧,不发表任何宣言。一向主和的胡适在信中说,“此时国际形势好转,我方更宜苦撑,万不可放弃十八个月之牺牲……今日反对和议,实是为国家百年设想,务乞公垂听。”长期追随汪的郭泰祺说,“此时无论如何,请公勿公开主和,免敌人谓我领袖间政见不一而乘机挑拨。”③

  另外,蒋介石让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通知英美大使馆,称汪精卫“并未获得授权去向任何人谈论和平问题;中国不仅不会考虑日本人的和平条件,而且正在积极准备付出更大的努力继续进行抵抗”,以示中国不会同日本停战议和。

  劝说失败后,监视汪系人物,拉拢地方军阀,使响应汪者寥寥无几

  对于各种劝说,汪精卫并不为所动,最终在1938年12月29日发表了主和的《艳电》。1939年元旦,国民党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汪兆铭违法纪律,危害党国案”。蒋介石主张温和办法,先以个人名义去电劝告,或由中央给予警告,但其他与会者大都要求严厉处置,开除汪精卫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不过因蒋介石“力加阻止”,没有同时发布通缉令。在蒋介石看来,对汪“亦不可逼人太甚,使其趋于极端。”

  同时,蒋介石又命汪系人物谷正鼎赴河内,转告汪精卫“如对国事发表主张,写写文章,发发电报,任何时候都很欢迎;如果有病需要赴法国等地疗养,可先送旅费50万元,以后随时筹寄。但不要去上海、南京,不要另搞组织,免得为敌人所利用,造成严重后果。”④汪精卫拒绝出国后,蒋介石知其已决心叛国。1939年3月21日,军统奉命暗杀汪精卫,结果误杀曾仲鸣,反而加快了汪的投敌步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2651/19608119632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林思云《真实的汪精卫》上 及想法 真实的汪精卫txt

近来,缅怀蒋介石和汪精卫的文字有抬头的趋势。问为什么?说是要是蒋委员长打下天下就能走台湾快速发展道路;若是汪精卫当政就会像香港、澳门那样成为殖民地,也会过好日子。自己觉得非常可笑。历史的车轮总是按照人民的选择无情踏碎阻挡

蒋介石汪精卫 真相:北伐都胜利了 蒋介石汪精卫为何背叛革命

1927年3月,杭州被北伐军攻克后,第六师迅即挥师北上,经宣城、高淳、溧水,冒雨奔袭南京。3月24日晚,第二军与程潜率领的第六军先后攻入南京城。攻下南京后,第六师担任了南京西部地区的卫戍任务。一天下午,萧劲光与戴岳率特务连在城内巡视,维

蒋介石汪精卫 陶希圣:跟随汪精卫 脱离汪精后 又获蒋介石重用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汪精卫急于拉拢共产党及其同情者以外的全国各界名流,便在庐山搞了一个见面谈心活动,即所谓的牯岭谈话会。陶希圣也出席了本次谈话会,与会期间得到了蒋介石的召见,很快他的政治生涯得到转变,会后回到南京不久即任国防参

声明:《蒋介石汪精卫 汪精卫叛国投敌:蒋介石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为网友爱不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