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BTV 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金水桥边》
您看了没?
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在建国之初
讲述的是首都公安民警喜怒哀乐的故事
那天小北和同事聊天
就有人问:
电视剧中说的“内九区”是哪个区的?
恕小北直言
北京城历史上不曾有过“内九区”
那时候的北京到底是什么样的北京呢?
大家看看自己到底属于哪个区?
这一切要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开说
1949年1月
毛泽东在西柏坡听取王稼祥的意见后
最终下定了定都北平的决心
至于复称北京,原因自然明朗
毛泽东认为,“北平”杀伐气太重
不好
再者北京已被定都
称“京城”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更何况在蒋介石时代叫北平
为了相互区别,改名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是年,9月21日至30日
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
确定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平
并自10月1日起正式将北平改为北京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当时的北平城区,面积不足百平方公里,
却如棋盘格般划为12个区
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以北称内七区
即内城分为内一、内二、内三、内四、内五,内六、内七区
不难看出北京城历史上不曾有过“内九区”
顶多也就是“内七区”
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以南称外五区
即外城分为:外一、外二、外三、外四、外五区
城区外围,还分布着8个郊区
即从十三区一直到二十区
大体相当于如今朝阳、海淀、丰台的大部分地区
1950年,北京城区内城由7个区合并为5个区
外城由5个区合并为4个区
经过合并,一条马路分两区而治的情况少了
过去的安定门大街以东是内三区
以西为内五区,合并后统归第三区
过去前门大街以东是外一区
以西是外二区,合并后成为第六区
。。。
合并后,不再分内城外城,统一按照第1区至第9区命名
到了1952年,区划再次整合
过去以数字命名的北京各区
终于都有了各自的名字
围绕紫禁城
第一区改称东单区, 第二区为西单区
接着是西四区、东四区
前三门以南,前门区居中
左右两边是宣武区和崇文区
同时,郊区有了东郊、南苑、丰台、海淀、石景山、京西矿区的称呼
老东城人不会忘记北京历史上曾有个东单区
面积比现在“东城区”要小的多
大致在王府井、东单、崇文门内一片
说起东单区还是“东城区”的“前辈”
那时候还没有东城、西城一说
直到1958年东单区与东四区合并
才有了今天的东城
说起东单区的历史遗存
演乐胡同工人俱乐部可以算作一处
解放后,国家为了丰富工人们的业余生活
演乐胡同15号二进平房四合院便成了胡同工人俱乐部
这在东城区很有名气
常年有舞蹈班、武术班、写作班、美术班
寒暑假还举办青少年活动
一进门是东城区技术交流站
常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
那时候的工人阶级是自豪的国家主人公
年轻人都主动到夜校学习技术
那时候老北京人没少在这里看电影
当时儿童票1毛,成人两毛五,有会员证的两毛
在“文革”后期放映的电影
像《熊迹》《侦察兵》及《闪闪的红星》时
场场客满,一票难求
胡同内外挤满了等退票的人
可谓“盛况空前”
据说有一个人聋哑人为了等退票还制做了
一个三合板的木牌,上书“要退票”三字

在电影上映时站在胡同口等退票
到了80年代演乐胡同工人俱乐部便停止了娱乐活动
成了补习学校
西单区虽没留下什么遗存
但那时的西马营工人俱乐部着实火了一把
同时期的西单区也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工人俱乐部
她的名字叫西马营工人俱乐部
据说西马营胡同因为建了西单区工人俱乐部之后
才“声名大噪”的
后来西马营工人俱乐部红火了好几十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度达到了顶峰
那时,中国开始放映社会“大片”
后来放映美国电影《车队》和《未来世界》时
人们更是如痴如醉
因为这是大家第一次看到好莱坞电影
后来电视的普及
工人俱乐部的电影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没过多久西马营工人俱乐部就拆了
那会儿,这里的大人们见了面
男的称呼“先生”,女的称呼“太太”
小孩儿见到认识的大人,“伯父”、“伯母”这么叫着
邻里之间互相敬着
不过这种邻里之间文化随着时代的改变
这里的人文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城内原有的12个区调整合并为9个区,内城划为5个区,外城划为4个区,一次定名为一区至九区。
将城区内的9个区缩减至7个区,以地名命名为东单区、西单区、东四区、西四区、前门区、崇文区、宣武区。郊区划归为东郊区、南苑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京西矿区。
1956年
国务院决定将河北省昌平县划归北京,更名昌平区。
12月,将河北省顺义县中央机场场区和进场公路划归北京市管辖。
3月7日,国务院批准将河北省的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5个县和通州市划归北京市管辖。
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前门区,其地域分别划入崇文区和宣武区。
5月,将东单、东四两区合并,改称东城区,将西单、西四两区合并,改称西城区。同时将原属东单区的朝外、东便门关厢地区划归朝阳区。城区由原来的7个变为4个。
5月,国务院批准将通县和通州市合并为通州区,良乡县和房山县合并为周口店区,大兴县和南苑区合并为大兴区,顺义县改为顺义区。将京西矿区改名为门头沟区,东郊区改名为朝阳区。
10月,国务院批准将河北省所属怀柔、密云、平谷、延庆4县划归北京管辖。
经过上述调整后,北京辖13个区、四个县。
1960年
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北京市昌平、通州、顺义、大兴、周口店5区,设立昌平、通县、顺义、大兴、房山5县,周口店区以原区域为房山县辖区。
8月7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决定设石景山区,为石景山办事处所辖区域。
2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建北京市石油化工区办事处,执行区一级行政机关职责,暂由石油化工总厂党委领导。
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油化工区办事处,设立北京市燕山区,将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和城关公社部分地区划归燕山区管辖。
11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房山县和燕山区,建立北京市房山区。
4月,通县撤销,改设通州区。
1月,撤销大兴县,改设大兴区。
12月,撤销平谷县与怀柔县,改设平谷区与怀柔区。
7月1日,北京原东城区与原崇文区合并为新东城,原宣武区与原西城区合并为新西城,北京市新东城区、新西城区成立后,市域辖14个区、2个县。
文/陈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