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伤筋(三)
在上篇,如何找伤筋(二)所提之方法,是最基本的功夫,我称它为”听”(如太极拳推手的听),这本应是在面对面教导,才会有效果,但,上我们论坛的均有一些底,有些人也摸到这手艺的边边,就此因缘,我也参一脚,先以文字叙述,看大家能悟多少再说了,观看不练是入不了门的。
这伤筋处,大部分在关节附近,即肌腱和关节结合处,那里结构须要各种角度的弯曲,这些细筋在负担着一些重要的运动,一如傀儡布偶上之多条细线,一打结,就须逐条解开,大家仔细思量有2-3个布偶的线缠在一起时,要在所有端头不能动,一如每一细筋的两个端头是固定的,要解开定是要旋转到某方向、角度时,才好处理。另外,你们也可以用有通水的橡胶水管,中间有些打结,去感觉那种上下不同强弱度的阻塞,而好判断那伤筋的方向及病灶处。这些道理弄懂了,就可知那么多的推拿手法的用法及用处。我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拨筋而已。
因此,关节活动角度愈大的部分,其治疗的复杂性就愈高,理论上讲,如纯非骨折式及内脏及先天所引起的问题,90%以上是不须经由或大或小之手术来破坏人体的自然结构,经由现中医系统的保守疗法,加上现讲之手艺,就可恢复原来健康之状况,而根除人们之问题,但如肉体一经破坏,则这庝痛就难消失了,这也可节省很多的社会、医界资源、成本及人力。最重要是让患者早日脱离痛苦,才不失医生的本色啊!
还有那些伤筋有60-70%是沿着经络走向的,30-40%是沿着肌肉之走向的。
另一个重要道理很简单,人是活的,会动的,治病时须适当的转动,才能把问题处理掉。
依笔者的经验常用的找伤筋方法有:
1.全身检查按摩法:即在如何找伤筋(二)所提到的,由头至脚的按摩法,即一面检查一面按摩,遇到问题处马上解决(把筋拨开),找到关键问题处,就用心的治疗了。
2.眼观法:看患者走路,或痛处的旋转运动,观看其有障碍点在何处,和患者核对其伤痛处。另外重点是看其所被影响的经络上,其他受牵连的地方。以供等一下的检查重
点。
3.查肌肉松紧度法:用拇、食、中指尖,轻轻的在患者所指,或医者所知之处较大面积的寻找,哪里的肌肉紧张度较高。即由大面积缩至小面积,再用手感法去找出伤筋处。

4.气功手诊:
将气运至医者的手上,在患者身上痛处的上方挥几下,查出有病气积聚较多处,再用手感法去找出伤筋处。此点我较不喜欢人去学习,因气功疗效不错,但会牵涉到一些对
医者有害之问题。
5.遙诊成像法:此更玄,我有一朋友和我比赛找伤筋处,他当然赢了。这是气功较高段的功夫,此且带过,让大家知道有这回事。
当然以上是笔者之经验谈,天下何其大,能人何其多,如有心人也能把你们所知方法让大家来学习,努力的方向,以弥补现在医界不足之处,也是功德一件啊!
如何找伤筋(三) 續请问老师,
筋伤有60至70%是沿着经络走向的,30至40%是沿着肌肉走向的。
这一段不清楚其意,能否请你说明 ...
cfm8827 发表于 2011-6-30 05:25
对不起,我尽量的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以便有心人好记着,而没讲清楚。
一般的伤筋的地方,会成线索状,有60 -70%的伤筋会沿着经络走向,30 - 40%的伤筋会沿着肌肉走向,在此主要再说明,主要抓着经络走向,不管他是顺或逆着经络,多没关系,就可找到或重要或次之的伤筋。就是说经络来的伤筋处理完後,可能还须处理肌肉的部分。其实,那些线索多是相连的。请你们先摸自己的庝痛便知了。 在此强调,有心人定要记好我强调的重点,在自己身上有问题处多练习,定会有所获的。我不期望所有感兴趣的人均会学会,我以前当面在教人时,一班25人,几个月下来就只有一人我稍满意。连盲生,我以为手的敏感度会好些,心还是静不下来,频问我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因此,目前阶段弄不清楚是正常的,不要气馁,只要你有爱心及毅力,我会帮你们的,这需要非常多的人来帮忙需要我们医的人。有问题尽管问!但先不要问医病的事,那很简单,我会慢慢讲出来的,基本功夫不够是不行的。
如何找伤筋(三) 續謝谢胡老师回复,想再请问老师,
60~70%的筋伤是呈线索状延着经络走向。
是指在 -- 皮肤表层就能摸到的线索,摸起来的手感像线索的样子。
30~40%的筋伤是沿着肌肉走向。
是否是指在 -- 经络走向的→皮层下面的→肌肉,此筋伤摸起来像条索的样貌。
感觉起来,经络的皮层线索是浅层筋膜。经络皮层下的肌肉条索是深层筋膜。这样的说法不知对不对。
如何找伤筋(三) 續伤筋会成线索状,在伤筋(二)提到,痛点于医者是气阻塞,一如触摸两头稍阻塞的塑胶水管之感觉,气愈塞则是愈痛,反之则较不痛;愈上去愈痛的方向,就是伤筋的方向。直到某一点时,患者会很痛处,而医者感觉气塞最严重的地方,如超过这点,则又不痛,且无气塞。则那痛点即是筋伤处,一般那里定有筋出槽的异响声。
此线索并不是真得成形的线条,而是气阻塞方式的线条,直到伤筋处才成形,这也是为何,那些先进的医学机器,只能查到点,而无法查到线索。如能查到线索,那他们就不会这样的在治病了。
掌握气阻塞的轻重是要学这手艺的绝对必备的功夫,请在自己身上的痛处多摸索,刚开始也许须按重一点,久之就可轻了。这手感觉的气阻塞线条,你如跳开这线到旁边没问题处,就没那气阻塞的感觉了。
气阻塞的感觉,手指按时会感觉皮跟肉之间有个软软之物,我称它为气垫。这垫子的厚与薄,关系着病人庝痛的重与轻。沒事的,只摸到皮和肌肉是在一起的,中間無物。
如何找伤筋(三) 續
请教胡老师,
我早就发现了我的小腿内侧的胫骨面上,,特别是肝经循行区域有 横的硬结,他们是横行的,手指从上往下滑动的时候,能感觉手下累累的感觉。
有压痛。
这个是在骨头上的
不是在肉上的
也算 伤筋?
如何找伤筋(三) 續回复 胡凡人
请教胡老师,
我早就发现了我的小腿内侧的胫骨面上,,特别是肝经循行区域有 横的硬结,他 ...
豆豉 发表于 2011-8-9 17:25 一般伤筋是会有线索可找的。你看那横结,的上下或是左右的两个端头,再往哪两个端头的外面再延伸出去,会有线索可能到膝盖及内脚踝的,在那附近你可能会找到伤筋。
如感觉不清楚,就把小腿往右转或左转(右脚右转,左脚左转)到极限处,叫再放松。由那横结处,用手摸看那线索到哪里,再在那边治疗。
你试看看,如在找不到,照个一般相片像,(须同时有膝盖及脚踝)标明一下位置,寄到我邮箱,bojinam@126,com , 我再告诉你大约伤筋的位置。这仅供参考,因没用手检查是不准确的。
如何找伤筋(三) 續此点我较不喜欢人去学习,因气功疗效不错,但会牵涉到一些对
医者有害之问题。
想了解一下 如何对医 ...
王默文 发表于 2011-8-9 22:08
用外气帮患者医病时,两者的气会互相交流的。如医者本身的气功底子较弱或身体较虚时,患者的气会停在医者身上,如没有适当的排此病气,那患者被加气的位置上的病气,会停留在医者同样位置一阵子。除非你有碰到很好的道家师父,不然,我不建议医者去学外气发放。且,用针灸和药膏等也可有同样的医疗效果。
如何找伤筋(三) 續回复 胡凡人
谢谢啦 原是此理。 我虽然不会气功也不会发气治病 但是我点按穴位时 有时可以明晰的感觉到指下的 寒凉之气 。
还有我昨天退拿了20多个股骨头坏死的病人 隐约感到自己股间不舒服 有无此理?
王兄,
最近在整理一些东西,发现没回你这个问题。虽然我懂这些东西,但,在这里不太适合讲太清楚。大约说点就好:
1. 指下的
寒凉之气
:一般有两个含义。
一个本身患者就带寒气,或是寒冷天气。
二就是你碰到的位置是佛教讲的冤亲债主的事。
2. 隐约感到自己股间不舒服
有无此理?
你这就是我们讲的沾上病人的病气,这在帮病人推拿时常会有的事,点穴当然也不例外,这就像针灸的泻法。何况你点的穴位正是他们疼痛之处,那病气要让它有地方宣泄。你下次碰到这情形,那处点重一点,然后撤手,不要去碰那穴及附近。让那病气排出,有时也可在哪穴位所属的经络的上下挤压一下,把病气压出去。1-2分钟後,再去那里摸看看,效果不错哦!且可稍避开那病气的风头,及对医者的伤害。还有,你那感到自己股间不舒服之处,还是自己要处理一下免得日久成伤。
你试看看。
如何找伤筋(三) 續回复 胡凡人
二就是你碰到的位置是佛教讲的冤亲债主的事。
请问胡老师遇上这样的事,是该如何处理
佛教或道教各有其法处理。重点就是要有神佛主持公道,且如何还债的事。在这论坛上不适合谈这些问题。对不起!
如何找伤筋(三) 續推拿(胡凡人老师的推拿程序)
重点:
1. 以下方式须从头开始,一直做至手指及脚趾,不能中途而废。
2. 所有下述穴位,如要转换位置时,可多揉或点该穴位,或重复上下穴位间的动作后,再移动至下一步骤。移动的时机是指手指感觉该穴位不舒服之病气已消失或减轻。(初习者仍无法体会此点,先一笔带过,往后自己练习时多注意即可感觉到。)
3. 用意念观想把患者的病气,或不舒服之气,从起原点起由手及脚排出去。(此动作有点玄,习惯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步骤:
头部:
1. 百会穴推至眉心穴:点揉百会穴后,拇指慢 慢推揉直下至眉心穴。
2. 眉心穴推至太阳穴:揉眉心穴后,再以左右二手的一指单推或五指齐推眉骨上方(含盖整个前额),而后收至二边的太阳穴。揉太阳穴,勿揉中间穴位,而是揉其四周的骨轮,如太阳穴内积病气太多,可以拇指稍轻点后,再揉穴位四周的骨轮。手敏感度够时可发现,此骨轮有来自各面的不舒服讯息,依此讯息可发现在颜面正面·上自眉骨·眼睛·眼下·颧骨·下巴·耳前等,引起的眼压高·头痛·頸背部紧等之种种原因。
3. 太阳穴推至风池穴:揉完太阳穴后,可以一指或多指沿耳上方及后方直推至风池穴。
4. 百会穴推下至耳上方及后方:推完此动作,可再推一次太阳穴至风池穴之动作。揉风池之法一如揉太阳穴,须揉其四周的骨轮,否则直重压该穴,会使人受不了,气虚的人会有如针灸的晕针之感。
5. 百会穴后推至风府穴:同样可以单拇指或五指一齐推至脑后,而收至风府及百会穴,同时揉此三穴。
6. 风府穴至大椎穴:多揉大椎穴。由此起是按摩頸部,推完此动作后,双手捏揉頸部两边的斜方肌由上而下,頸部不舒服可多作,力道以患者病情及忍受力而定。
如何找伤筋(三) 續肩及手臂部:
1. 肩部:双手自然放於頸下方的肩上,双拇指分按·揉頸后的风门穴。余四指捏揉胸上方的斜方肌,於此,可探知是胸或背部的僵硬,而加强不舒服部位及其上下之按摩,以舒解肩部的僵硬。假如僵硬在胸上方,则须多揉双耳前,额面直下的咬肌经下颚直至锁骨,及耳后斜下至锁骨的胸锁乳突肌,由上而下均是按摩重点;当然,这也有胸部所牵引过来的原因。(详见胸部)
2. 手臂部:双手捏揉肩上斜方肌后,顺延至大臂关节·拇·食指各点点按肩髃穴臑俞穴 (即举高大臂,有明显的二凹入处)。然后双手分捏揉着手臂的两边,顺延下来,至手臂处,揉按肘部的尺泽穴·小海穴·少海穴·曲泽穴·肘髎穴(即大小臂交接处·阴阳两面的数个要穴)。然后双手拇指推着腕关节之最外侧再转入内侧成S形状的揉推着腕骨(此是在推着腕骨的七块小骨),再点按阳池穴,双手各由此穴往各指尖处捏揉下来,再以拇·食指拉牵滑脱患者的每一指尖,用意是把人身体按摩过不舒服之气,经由此动而排出体外,如整支手臂没有感觉轻飘飘地,则须重作手臂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