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引言:在生活中,你是否一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垂头丧气?在职场中,你是否一有压力就烦躁不已?在家庭中,你是否一看到孩子较差的成绩就大发雷霆?这都是情绪在作怪!情绪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好情绪可以成就我们的人生,而坏情绪则可能让我们败走麦城。 ——心灵咖啡网
书名:《情绪调节术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
作者:张婷 著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6月01日
内容简介: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何学会疏导和激发情绪,如何利用情绪的自我调节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本书告诉你怎样摸清情绪的规律,教你了解情绪、控制情绪、改变情绪,进而控制你的生活,改变你的生活。
心理学看点:潜意识 情绪 情感
心灵咖啡推荐理由:人生固然是短暂的,但是诗意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本书的目的,就是教你从了解自己的情绪出发,通过分析常见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为读者提供把握自我情绪的妙招,让你在职场、社交、家庭、个人养生等各方面都游刃有余,活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
精彩书摘:
人人都有情绪周期
年少的时候,我们常常对此感到莫名其妙:为什么有时候会毫无来由地心情不好,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其实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一样,人的情绪也有周期性变化。
所谓“情绪周期”,是指一个人的情绪高潮和低潮的交替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它反映出人体内部的周期性张弛规律,亦称“情绪生物节律”。人如果处于情绪周期的高潮,就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对人和蔼可亲,感情丰富,做事认真,容易接受别人的规劝,具有心旷神怡之感;若处于情绪周期的低潮,则容易急躁和发脾气,易产生反抗情绪,喜怒无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
情绪周期就像是人生情感的晴雨表,我们可以据此安排好自己人生的节律。比如,情绪高涨的时候安排一些难度大、繁琐、棘手的任务,因为人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迎接挑战可以淡化畏难情绪;而在情绪低落时就不要勉强自己,先做些简单的工作,也可以放下手头上的事,出去走走,多参加群体活动,放松思想,有了烦恼的事情多向信任的亲人和朋友倾诉,学会化解不良情绪,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安全地渡过情绪危险期。如果情绪低迷时还坚持做复杂而艰难的工作,不仅效率不高,还会增加失败意识,并严重打击自信。
1. 情绪周期的一般规律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周期与生俱来。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一般28天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每个周期的前一半时间为“高潮期”,后一半时间为“低潮期”。在高潮与低潮之间,即由高潮向低潮或由低潮向高潮过渡的时间,称为“临界期”,一般是2至3天。临界期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机体各方面的协调性能差,易发生事故。人的情绪周期一般为五周,也有的人较短或较长。
2. 情绪周期的女人表现
女人行经前的一个星期左右以及行经期间,身体通常会感到不舒适,或出现种种毛病。例如腹胀、便秘、肌肉关节痛、食欲增加、容易疲倦、长粉刺暗疮、胸部胀痛、头痛、体重增加等;有些人还会显得沮丧、神经质及容易发脾气等。
以上种种与经期有关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经前症候群”。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跟体内的荷尔蒙变化有关。一旦体内的激乳素、雌激素、肾上腺素等荷尔蒙出现了变化,马上会影响到心理情绪及生理上的改变。建议你在日历上记下你的情绪周期,一旦出现忧郁、焦躁不安、想发脾气的时候,立即看看是否情绪周期出现了。
3. 情绪周期的男人表现
说到女人的情绪周期,可能所有人都会很认同,可是男人也有情绪周期吗?答案是肯定的。男人周期性的情绪低潮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一种生物节律变化,也是男性机体激素水平变化的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专家解释说,人的生长、发育、体力、智能、心跳、呼吸、消化、泌尿、睡眠乃至人的情绪无一不受体内生物节律的控制。只不过有的人节律明显,有的人不明显。
据国外一些研究显示,男人的情绪节律周期影响着男人们的创造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理解力以及情感、精神、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在“情绪高潮”期,他往往表现得精神焕发、谈笑风生;在“情绪低潮”期,他又变得情绪低落、心情烦闷、脾气暴躁。有趣的是,目前流传一种说法:男人“例假”也会受自己爱人例假周期的影响。还有一种说法称,男人“例假”还受月亮潮汐现象、天气变化的影响。
另外,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是影响男人情绪周期的重要因素,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也会带来情绪上的压抑,要是不能及时宣泄出来,到达一定极限时会不自觉地转化为急躁、烦闷。
另外,对于感情来说,情绪周期在男人身上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一个过程:亲密——疏远——亲密。对于理解男人感情的“情绪周期”,有个完美的比喻:男人就像“橡皮筋”。将橡皮筋拉长,只要没超过弹性限度,一松手,立刻就会反弹回来。典型而常见的情形是:起初他对你爱意绵绵,你对他信任有加。忽然间,男人显得烦躁不安,六神无主。他开始疏远你(此时,橡皮筋正在拉长),他不愿与你聊天,甚至不理不睬。一段时间以后,他才恢复常态,再次对你亲热起来。此时,橡皮筋自动反弹回来了! 之所以逃避,是男人潜意识里要满足“独处”和“反省”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逃避之后,男人就又会强烈地渴望爱,留恋亲密的感觉。
......
无论是好是坏,情绪都会传染
美国心理学家在对5089对夫妇进行调查后发现,产后抑郁并非女性专利,男性也容易在孩子出生后患上产后抑郁症,且这一比例高达10%,仅比女性低4%。更令人担忧的是,丈夫如果患上产后抑郁症,妻子也会继续受到感染,从而减少对孩子的关爱。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呢?
接受调查的5089对夫妇来自美国各地,他们均育有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调查的心理学家解释道,虽然人们会对这种结果感到惊讶,但是这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而且无论是好是坏,都会进行传染。情绪确实会通过你的姿态、表情、语言传达给对方一些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到对方——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情绪效应。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及她的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这种感染力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一眨眼的工夫,而当事人也许并未察觉到这种情绪的蔓延。
哈佛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詹姆斯·福勒共同完成了一个“快乐传染”实验。
克里斯塔基斯和福勒发现,快乐情绪能够感染亲友、邻居和室友等人。他们估算,如果社交网络中一个人感到快乐,其朋友和兄弟姐妹感到快乐的可能性分别增加9%和14%,室友和邻居的这一可能性分别增加8%和34%。
同时,快乐通过人际传染,最多能持续传播1年、影响3个社会圈子成员。据测算,当群体中有一个人变得高兴时,他的快乐情绪可能感染给“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可能性是5. 6%。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良好情绪比5000美元更能让一个人高兴,因为实验证明5000美元只能增加一个人2%的幸福感。
按照克里斯塔基斯的说法,这项研究证明 “人类的快乐并非仅限于独立个体”“你是否快乐并非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还受一些与你素不相识者的影响”。
不仅是好的情绪容易传染,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与好的情绪相比,有着更强烈的传染性。比如在股市中,这种情绪传染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周边股市普遍走低的话,就很容易动摇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从而可能会抛售手中的股票,这将导致股市下跌,而股市的下跌又将进一步动摇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产生恐慌情绪。一旦恐慌情绪在市场上开始蔓延,那么股市就会加速下跌。
因此,我们在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污染”。不妨看看下面这些避免情绪“污染”的小方法:
1. 自己的情绪自己来控制
自己的情绪自己来控制。找出使自己情绪不好的原因,努力排除它。你可以用自我暗示法调节情绪。有时,引起你情绪不好的原因很难排除。这时候,你就先接受它,然后进行自我暗示。常用的自我暗示的方法就是自我鼓励,例如:对自己说“我是×××,×××是最坚强的!”这种积极的暗示能够调节情绪。
2. 用行动转移法调节情绪
心情开始不好的时候,去忙忙别的事情,使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不愉快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此外,将自己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也是一种好办法。
3. 向别人发泄情绪是恶劣的坏习惯
我们都能理解坏情绪对人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有情绪发泄出来是对的。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可以发泄坏情绪,但不能随便向别人发泄,我们应该意识到,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十分恶劣的坏习惯。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为别人考虑,情绪问题不是个人的私事,我们应该学会调节控制自己。否则,一有情绪就拿别人当出气筒,不仅会遭到别人的反感,也会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4. 把握情绪的关键时刻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有两个关键时刻,一是早起时,一是晚上就寝前。如果能把握好这两个情绪的关键时刻,在这两个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情,稳定自身情绪,就很容易获得一整天的好心情。
......
嫉妒——破坏幸福的黑手
嫉妒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是对别人的成就感到不快的一种心理感受。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表现,是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缺陷。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交往中日益突出,便造成了嫉妒心理。大多数容易嫉妒的人从小都是争强好胜的,总是希望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好。如果别人在某方面超过了自己,心里就惶惶不安、不是滋味,继而产生了一种掺杂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疑与失望、自卑与虚荣、伤心与悲痛等的复杂感情。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从嫉妒、怨恨,发展到打击、报复,最终导致犯罪。
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就曾经指出:“在人类的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是最顽强、持久的了。”
《科学蒙难集》中记载有这样一件事:
举世闻名的大化学家戴维发现了法拉第的才能,于是将这位铁匠之子、小书店的装订工招到皇家学院做他的助手。法拉第进入皇家学院之后进步很快,接连搞出多项重要发明,就连戴维失败的领域他也取得了成功。
然而,当法拉第的成绩超过戴维之后,戴维心中不可遏制地燃起了嫉妒之火。他不仅一直不改变法拉第实验助手的地位,还诬陷他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极力阻拦他进入皇家学会。这大大影响了法拉第创造才能的发挥。
直到戴维去世,法拉第才开始其真正伟大的创造。
戴维本应享受伯乐的美誉,却因嫉妒心理阻碍了法拉第的迅速成长,不仅给科学发展带来了损失,也使自己背上了阻碍科学发展、使科学蒙难的恶名,留下了令人遗憾的人生败笔。其实,许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不过大多数人在产生嫉妒时能够理智地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控制自己的情感。也有少数人由于消极情感失控,必须采取不良的行为才能寻求自己的心理平衡。
人的本性容易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好,嫉妒正是人的不满足本性的表现之一,是对己不如人的一种不满足心态。嫉妒也是人之常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 在这样的心理。嫉妒不能被完全理解为怨恨。有的人因为嫉妒,对别人忌恨仇视,诋毁中伤;而有的人却因嫉妒而积极进取,鞭策自己迎头赶上。
黑格尔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生活不相信嫉妒,你有什么样的价值,生活自有评判。你的价值不会因你的嫉妒而增加,却会让你因为嫉妒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声誉。最终不但苦了自己,还会殃及无辜。
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下列方法能帮你克服嫉妒心理:
1. 正确认识法
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你。
2. 攻击嫉妒法
嫉妒心一经产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
3. 不妨想开些
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即是此理。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状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是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的。
4. 正确比较法
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免受自卑的打击。
5. 自我驱除法
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本书目录:
第一章 情绪伴随你的一生——了解情绪
情绪是一种力量
情绪的表现状态
人人都有情绪周期
你的情绪从哪里来
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无论是好是坏,情绪都会传染
环境因素影响心理健康
打扫心灵,清空烦恼
高情商是人生制胜的关键
小测试:你属于哪种情绪类型?
第二章 收起这些坏情绪——影响你心理的十种坏情绪
愤怒——人人都会有的坏情绪
悲观——快乐生活的终结者
焦虑——坏心情的催化剂
恐惧——禁锢心灵的枷锁
嫉妒——破坏幸福的黑手
孤独——束缚交际的绳索
自卑——不可小觑的自我否定情绪
郁闷——快乐与健康的大敌
抱怨——成功路上的陷阱
生气——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小测试:你经常受情绪的影响吗?
第三章 让自己的情绪好起来——改变你心情的六种好情绪
乐观——相信阳光总会再来
感恩——对生命恩赐的体会
包容——一种智慧和境界
豁达——洒脱快乐的源泉
自信——为自己播撒希望的种子
热情——能战胜一切的力量
平静——常存一颗平常心
小测试:你知道隐藏在自己体内的性格优势吗?
第四章 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把握自我情绪的诀窍
江山易改,禀性可移
“假装”拥有好情绪
用情感滋润心灵
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把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用自制力将坏情绪转换成好情绪
避免自毁倾向,及时打住消极情绪
安静专注,拒绝浮躁的纷扰
白璧亦有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欣赏自己,勇于肯定自我
小测试:你容易受别人影响吗?
第五章 好情绪让你工作顺利——职场中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
正确认识你的工作
注意不要感染职场情绪病毒
别让自己陷入“精英”的围城
空杯心态,发挥最佳工作状态
无需尽如人意,但求尽力而为
少些抱怨,多些行动
了解并影响你的上司
适度自信拥有力量,等待不如主动争取
厌职情绪来了怎么办
小测试:你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
第六章 好情绪助你交际成功——社交中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
与人与事不要太苛刻
与人为善,才能得到快乐
幽默,让你左右通达
真诚待人,便能获得别人的喜欢
替别人想想,就不容易生气
面对误解,要保持理智
摆正心态,低调人生
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
有的放矢,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
小测试:处理问题时你的态度如何?
第七章 好情绪令你家庭幸福——家庭中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
第八章 好情绪为你的健康加分——养生中如何把握自己的情绪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