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风俗 专家谈清代满族饮食风俗:皇太极爱吃软烂猪肉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向记者介绍说,由于满族的饮食风俗带有浓厚的北方特色,而且在他们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了色味丰富、独具特色的满族饮食文化。即使定都沈阳,住进入了皇宫里,仍有很多方面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

  满族人非常喜欢吃猪肉

  李理通过研究发现,满族人非常喜欢吃肉,其中更爱吃猪肉。每逢年节及喜庆日子都要杀猪,合家或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共食。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还非常简单。据《满文老档》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努尔哈赤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吃的也是猪、牛、羊,以及其他兽肉,他也和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这种情景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李理说,由于清初档案资料稀缺,目前还没有找到有关皇家菜谱的详细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向汉族学习,清皇宫也开始出现了各种炒菜。那时,吃肉对皇家来说也一顿传统美味,厨房将猪肉用清水煮熟后,分成白肉、血肠、猪头、肠、心、肝、肺等分别装盘,不配任何蔬菜,蘸上作料吃。皇太极也喜欢这么吃,他还从猪大骨上剔下来的软烂猪肉,蘸以作料下酒,与大臣同乐。

  清宫里的饽饽品种达十多样

  努尔哈赤、皇太极在沈阳期间,饮食文化在注重向汉族学习的同时发生了变化。在菜品上,出现了各类的应时炒菜、炖菜。面食上,将过去的炒面为主,改成蒸煮为主,并制成各种饽饽,其中有包馅的,也有不包馅的,如年糕、豆包、年火勺、豆面卷子、苏叶饼、沙琪玛等。

满族风俗 专家谈清代满族饮食风俗:皇太极爱吃软烂猪肉

  其中,豆面卷子就是用黄黏米碾成面,蒸熟后裹以炒熟的豆面,擀成卷切块即成。因为滚上了熟干豆面,所以我们今天又把它称为“驴打滚”。苏叶饼,也叫苏叶饽饽。使用黄米面做小饼,内装豆馅,揉成团状,外裹紫菜叶,然后蒸熟而食。具有苏叶的芬芳清爽味道。

  沙琪玛很多人都吃过,它来自满语音译,意为“金丝糕”。也有传说是在清太祖时,以擅制此糕的大将军名字命名。制作沙琪玛用鸡蛋、油脂和面粉,细切后油炸,再用饴糖、蜂蜜、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等搅拌沁透,甜脆可口,为待客佳品。清朝入关之后,沈阳制作的沙琪玛,还年年送往京城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851/412742696479.html

更多阅读

造锅专家谈安利金锅 安利皇后金锅

2013-03-02张教授是台湾“好媳妇”集团公司董事长,台湾著名的“造锅”专家,现在北京和济南设有办事处。张教授于08年9月因一次金锅宴走进安利。他自己是造锅的, 接触了安利金锅之后,与他自己造的锅反复做了对比之后,称赞安利金锅为救命锅

转载 关治平:浅谈清代宁古塔流人与流民

原文地址:关治平:浅谈清代宁古塔流人与流民作者:郑前者流人包括流民,流放的文人、官吏等,自古有之。其准确说法是“流人,有罪见流徙者也。”(陆德明《音义》)传说尧舜时期,曾将作恶的四大臣流放。中国社会几千年被流放贬谪之人亦有不少,究其历

品牌策划专家谈:空降兵的3条军规

前些年大家很热衷探讨空降兵的问题,但由于很少有成功,大多经历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所以都在探索当中,也谈不出什么实质问题。现在我觉得这个问题现在可以拿出来深度分享一下,大批的500强企业在裁员,大批的成功企业高管在转型,还有好多已

权威专家谈湿疹 品牌权威谈卖茶,教茶人“点茶成金”

“无论你想什么,无论你说什么,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倡导什么,无论你反对什么,你都必须把茶叶卖出去。只有把茶叶卖出去,茶叶才能从茶农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进入消费者口中,实现茶叶的核心价值,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一跃’。”著名品牌

声明:《满族风俗 专家谈清代满族饮食风俗:皇太极爱吃软烂猪肉》为网友等个旧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