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 40岁 2017年3月10日初诊
主诉:左踝扭伤2周余
现病史:2017年2月20日下午下台阶时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当时局部肿痛,自行冰敷后赴医院诊治,X线排除骨质病变,外敷药膏治疗1周,肿痛等症有所减退。但至今2周余,左踝仍有轻度肿胀,局部压痛,行走时左踝痛,尤其是上下台阶时左踝痛甚,影响生活、工作。
检查:左踝轻度肿胀,局部压痛,尤以前外侧与下侧为甚,自行足踝活动尚可,但站立负重时诱发疼痛,行走不便。
诊断:左踝扭伤(伤筋),足少阳筋病
治疗:在左踝上方小腿部,循足少阳筋寻及筋结点,2支筋针治疗。带针行走验效,行走时疼痛减轻8成。
2017年3月13日复诊:
左踝肿胀减轻,现平地行走基本无妨碍,但上下台阶时诱发左踝痛。再在左小腿前与左足踝前下,循足少阳筋寻及筋结痛点,4支筋针治疗。带针行走验效,能单足直立踮起足跟,嘱其带针上下台阶,上台阶无妨碍,下台阶仍有轻度疼痛,总体减轻9成。

2017年3月15日三诊:
左踝肿痛明显减轻,现行走、上台阶均无痛感,正常,但下台阶时左踝前下仍有轻度疼痛,小腿后侧酸痛乏力。
守法筋针治疗,循筋寻结筋针后,带针上下台阶验效,已无酸痛乏力之感,留针20分钟,期间再次上下楼梯验效无痛而收功。
注: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眇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眇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