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师地论》
Yogācāra-bhūmi-ā stra
印度佛教论书。又称《瑜伽论》、《十七地论》。传说弥勒口述,无著记录。100卷。唐玄奘译。为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全书作五部分。本地分(1~50卷),说十七地瑜伽禅观境界;摄决择分(51~80卷),论述十七地要义;摄释分(81~82卷),释诸经仪则;摄异门分(83~84卷),述经中诸法名义差别;摄事分(85~100卷),初明契经事,次明调伏事,后明本母事。本论以本地分为重点。全论主旨为揭示根本心识(阿赖耶识)总持眼耳等六识及所知境界的作用;禅观渐进的各种境界及修习所得果位;借分析名相 ,斥有无二见而使人悟入中道 。重要注疏有窥基《瑜伽师地论略纂》等。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瑜伽师地论》"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951/175053220372.html
更多阅读

【南怀瑾老师警训】*****正文:儒家的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后辈,先学止静的功夫。

(2010-11-24 09:33:09) 转载▼标签: 老子南怀瑾道德经解读道德经交流道德经讲解道德经讨论老子道德经《道德经》译文 南怀瑾1、《道德经》之一章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南怀瑾文网 -> 学习讨论大讲堂 -> 胡浮琛先生《丹道法诀十二讲》已出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无波 2009-11-25 16:45[attachment=2774]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揭示武当山道士养生延寿最核心,最隐秘技术

作者:薛健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一、初识南怀瑾和他的书小时候,当我幼学启蒙时正值大陆文革,四书五经是被列为“大毒草”批判的,禁书当然不允许看,也见不到。我知道孔子这个人是从父亲嘴里听到的,他只读了三年私塾,文化程度勉强能读报,

(2012-05-24 20:56:03) 转载▼标签: 魏伯阳参同契火龙真人南怀瑾文化分类: 道禅/Taoism第55讲现在继续上次还没有讲完的理论,“故曰,推广五行数,较约而不烦”,这是他解释原文。我们了解了五行,天地宇宙自然的规律,就把还丹的理论同事实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