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公文用语必须规范

        (一)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二)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三) 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四) 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五) 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六) 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 ”,第三层为“ 1 .”,第四层为“ (1)  ”。

        (七) 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不要使用已废除的、非法定的计量单位。如:用“厘米”,不用“公分”;用“升”,不用“公升”;用“米”,不用“英尺”;用“海里”,不用“浬”;用“千瓦”,不用“瓩”。

        (八) 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九)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十)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名称牌(招牌)、标志牌及标语、广告、大型活动等各类用字应使用规范字。

        1.党政机关名称牌(招牌)的规范要求是:

        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招牌设计和悬挂的有关规定,不得使用手书字、外国文字,不得出现字型不规范的字。

        2.企事业单位名称牌(招牌)的规范要求是:

        (1)汉字规范:印刷体或手书字完全规范(手书字中若有繁体字、异体字,须在醒目位置配放规范汉字副牌)。

        (2)汉语拼音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书写正确。

        (3)外国文字书写正确,并与中文配合使用,中文置于主要位置。

        3.其他公务用字应使用规范字:

        (1)公文文头、信封、便笺、文件袋、档案袋、印章用字要规范。

        (2)各单位发出的奖牌、奖状、证书用字要规范。

        (3)内部印刷品、文件用字要规范。

        (4)网络、网页用字要规范。

        (5)公务员名片用字要规范。

        公文序号标点须知

        (一)“第一”、“第二”后面和“首先”、“其次”后面用逗号。

        (二) “一”、“二”、“三”后面,用顿号。

        (三) “1”、“2”“ 3 ”和“A”、“B”“ C ”后面用齐线墨点“.”。

        (四) 序号如加括号,如:⑴⑵⑶⑷,后面不加逗号、顿号或齐线墨点。 

        ▲关于“月日”在专项名词中的用法。月、日之间,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加“?”(间隔号),再外加引号,以避免歧义,如“一二?九”运动、“一?一七”批示。如涉及十月,也可用“一0”,如“一0一二”,可不加“?”。事件或文件等现象的月日简称,如果知名度大,可不加引号和“?”,如:五四青年节、九一三事件、十一国庆节等用法都是正确的。用阿拉伯字母表示月日时,中间加“?”(间隔号),不用“.”(齐线墨点)。

        ▲数字“从多少到多少”的写法。“30%到40%”不能写作“30到40%”,“10万-15万”不能写作“10—15万”。

        ▲据北京天文台有关研究人员解释:夜间零时左右习惯上称作“子夜”;2时至4时称作”“凌晨”;4时过后称作””拂晓””。

        公文标点符号纠错举例

        1.破折号错用

        团结——批评——团结 ( 错误 )

        团结—批评—团结 ( 正确 )

        40 —— 50 周岁 ( 错误 )

        40 — 50 周岁 ( 正确 )

        70 —— 80 % ( 错误 )

        70 %— 80 % ( 正确 )

        2.单书名号和双书名号及尖括号错用

       《 < 民办教育促进法 > 实施条例》 ( 错误 )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 正确 )

        3.该用引号或书名号而未用

        要贯彻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 错误 )

        要贯彻“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 正确 )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错误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正确 )

        4.公文发文字号错用小括号、中括号

        扬教办发 (2004)9 号 ( 错误 )

        扬教办发 [2004]9 号 ( 错误 )

        扬教办发〔 2004 〕 9 号 ( 正确 )  

        会议、标语用字纠错举例

        1.本機關全體工作人員竭誠為納稅人服務!(错误)

        本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竭诚为纳税人服务!(正确)

        注:不论服务对象的面有多广,机关各类示意性文字必须使用国家法定的规范汉字。

        2.揚州市臺灣同胞聯誼會(错误)

        扬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正确)

        注:不论服务对象是谁,各类示意性文字必须使用国家法定的规范汉字,对台湾、香港、澳门也不例外。

        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错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正确)

        注:文物古迹的说明性文字、示意性文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广告、招牌中汉语拼音注音须知

        (一)标准拼音标准的依据是《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如果没有把握,宁可不标注汉语拼音。

        (二)注意问题

        1.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

        2.商品包装、广告应当使用汉字、或汉字与汉语拼音混用,不得仅使用汉语拼音。

        三、纠错举例

        错误一:不分音节连写

        中国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洽谈会

        ZHONGGUOYANGZHOUYANHUASANYUEJINGMAOQIATANHUI

         错误二:拼音与一个个汉字对应

        中国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洽谈会

        ZHONG GUO YANG ZHOU YAN HUA SAN YUE JING MAO QIA TAN HUI

        正确用法:拼音应以词为单位对应

        中国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洽谈会

        ZHONGGUO YANGZHOU YANHUASANYUE JINGMAO QIATANHUI

        公文用语纠错

        公文语言有别于其它文体的语言,它具有自己的特点:语言精炼、文风质朴、讲究程式的规范等。由于公文语言运用有其特殊的风格和要求,因此在起草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运用。现就公文用语的“常见病”简析如下:

        一、书写不规范

        公文用语的一词一句、一个概念都必须准确无误,不容产生歧义。汉语中,形近字、同音字特别多,起草公文应特别注意字词的书写,消除错别字。由于疏忽大意或对其词语内涵不清楚.容易造成公文语言中错别字的产生。如“升国旗”写成“开国旗”;“苦干、实干、加巧干”写成“苦干、实干、加23干”;“启事”写成“启示”;“务必”写成“勿必”;“反映”写成“反应”;“消除”写成“消灭”等。

        二、语义辨析不当

        汉语言中,表达同一个意思,有时可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近百个意义相近的近义词语,在选择时要注意它们语义的细微差别,准确恰当地运用。如:关于“死”的词语就有“逝世”、“亡”、“英年早逝”、“寿终正寝”、“牺牲”、“殉职”、“作古”等,运用时要注意其细微的区别。

        三、词语外延限定有误

        公文中往往因一字一词之误导致种种歧义,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和损失。“公司决定,从一九九九年一月起,适当增加在岗职员的工资”。这里的“从……起”至关重要,起到了准确界定的作用。这里特别指出要避免语义过分地夸大或贬低,防止诸如“特大”、“最”、“最最”、“首创”、“第一”等“特大调”的误差。

        四、简缩词语欠规范

        人名、地名、年月日等不能滥用简称。年份写法应概用全数,不得省略。简称应规范化。如“全国人大”不能写成“全人大会”,也不能用作“国大”。“两个文明”、“三个代表”、“四有新人”等都不能随意增删。并且要注意的是,公文中简称词语不能过多,多则滥,滥则有损文风。

        五、词语搭配失当

        公文写作中语言要互相搭配,以使语句通顺、表意清晰。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如“我们要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动宾搭配失当:不能“继承”“作风”。

        六、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缺少某些成分,也会使语句不畅,表意不清。如“在社会实践中,使大学生们了解了社会”。这就缺少主语,应将“使”去掉。

        七、指代不明

        公文写作中使用代词,要使句子连续、结构紧凑,还要保持代词的前后一致。否则就会指代不明。如“我厂经过治理整顿,面貌一新,该厂领导班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这个厂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这里“我厂”、“该厂”、“这个厂”前后不统一。

八、套话、空话连篇

        公文旨在实用,切忌套话、空话。如“在……大好形势下”、“在……指引下”、“时间飞逝,日月如梭”等等。千篇一律,反将公文写得死板生硬,没了生气。

        九、滥用文学语言

        公文用语要精确、庄重、简洁。即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修饰、渲染。如“罪犯张某,在我公安人员的追捕下,抱头鼠窜……”。其中“抱头鼠窜”就是文学语言,在此应用欠妥。

        十、逻辑混乱

        公文语言也要符合逻辑,符合逻辑就是符合思维规律,否则就会出现语病。如“不生产出东西来,拿什么去消费?所以必须多积累,少消费”。应该说“生产消费一起抓”;“全体党员都投人抗洪队伍中,只有少数党员还躲在家中”。“全部加人”就不应有“少数党员还躲在家中”。

        十一、语句重复又叠用

        公文以简明为佳,忌用语上的重复、叠用的余赘。如“全体师生们”、“反映了情况和问题”、“截止三月底为止”等,都是用语的重复、叠用。

        十二、数字使用不规范

        数字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材料,因此使用时要准确无误,并力争规范。如“80年代中期以前,多数新闻单位实行的是全额预算管理。……从八十年代初,北京首次举行了大规模读者调查后,受众调查逐渐被各级新闻单位所重视”。这里的“80”与“八十”应当统一起来。

        十三、语序混乱

        词语在句子里,句子在段落中的安排是有一定的次序的,这是汉语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个规律。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出现表意不清,甚至错误现象。如“艺术创作的题材,要反复仔细地到生活中去检验和推敲”。显然,状语“反复仔细地”是修饰“检验和推敲”的,应当与它*近;“紧密地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是两种说法混用在一起,造成了语序混乱,应改为“紧密地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

        十四、标点符号误用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同样也具有表情达意、传播信息之功效。标点符号的误用,同样影响公文的写作质量。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这句话中,书名号常常误用做引号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3951/603734348498.html

更多阅读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 公文纠错

公文用语必须规范(一)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二)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三) 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

《现场检查笔录》常见不规范用语 现场检查笔录范文

《现场检查笔录》常见不规范用语《现场检查笔录》是指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调查过程中,对案件有关的地点和物证、场所进行检查,或在日常卫生执法监督过程中依法对管理相对人的生产、经营等场所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监测

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6 公文规范

公文规范【1】一、打开OFFICE,新建一个空白文档;二、保存这个空白文档,起名为你定义的公文名字,这里我们定义为“公文模版”三、打开“文件”-“页面设置”,设置文档属性,主要属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3.7厘米

公文写作规范 公文写作中的用词规范

&#160;  公文作为传递策令、沟通信息、推动公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特别注重对各种词语的 选择和使用,讲究“炼词”的艺术性。它直接关系到公文的内容表达,关系到它的质量和效 力。就通常而言,在公文写作中要做到正确用词,应当注意把

公文使用的汉字 公文中汉字的使用规范

&#160;  一、公文法规中关于公文用字的规定 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联系和处理各种公务的工具,具有很强的政策 性、权威性和现实的效用性,因此,要求其在用字方面必须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关于公文的用字问题,国家有关公

声明:《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为网友種依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