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月亮有关的民间风俗 小年民间的祭灶风俗

  祭灶风俗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

  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与月亮有关的民间风俗 小年民间的祭灶风俗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

  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三联阅读配图)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051/155840180753.html

更多阅读

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 有关月亮的诗句 古诗

中秋赏“月”,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物质生活书吧中秋节,这个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是数不胜数,“赏月”“吃月饼”是最为常见的习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有四季三月,将一年分为孟月、

与月亮有关的歌曲1-5 歌曲十五的月亮

与月亮有关的歌曲(一):Oh! My Luna!过三十岁生日那天,夜里在床上看见洋台上的月光,水泥栏杆像倒塌了的石碑横卧在那里,浴在晚唐的蓝色的月光中。一千多年前的月色,但是在她三十年已经太多了,墓碑一样沉重的压在心上。——《小团圆》张爱玲张

有关月亮的诗词 那些和月亮有关的诗词

一年一度又仲秋。仲秋望月在即,品一品古文人关于月亮的诗词,或乐其中,或哀其忧,天上明月,人间美文。天上人间,共此良宵。分享和月亮有关的古诗:1、古朗月行 《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 桂

跟月亮有关的神话成语 跟月亮有关的成语

 跟月亮有关的成语:  春花秋月  拼音:chūnhuāqiūyuè简拼:chqy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指春秋佳景  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声明:《与月亮有关的民间风俗 小年民间的祭灶风俗》为网友望穿秋色凝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