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今年的8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
核心目标是按照统一目录、统一标准、统一评价、统一标识的方针,将现有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整合为绿色产品,到2020年,初步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次认证、一个标识的体系整合目标。
作为食品安全追溯行业的观察者你食真来说,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文件也指出这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对于农业方面的绿色产品,很多社会公众根本就分不清,例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等,你知道这些产品有什么区别吗?你有如何区分这些产品?
首先,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不同产品的标识吧: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标识系统,而这些产品究竟又有什么区别?
可以看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核心还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有机产品由于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最严格,品质和安全最有保障,所以价格也越高,而绿色食品次之,不过,绿色食品又分A级和AA级,AA级接近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再次之,是食品的基本要求。
你食真查询中国绿色食品统计年报(2015)的数据显示:2015年绿色食品企业认证数3562个,认证的绿色产品8228个;而目前的绿色食品企业总数为9579个,绿色产品总数达23386个;绿色产品年销售额4383.2亿元,出口22.8亿美元;产地环境监测面积2.6亿亩。
由此可见,2015一年的绿色产品和绿色产品企业认证分别占总数的1/4和1/3,由此凸显出在目前社会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趋势,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背景下人们亟待需要绿色、安全、可追溯的食品的一个体现,而目前绿色产品的供给远远达不到社会的消费需求。
当然,这背后与绿色食品的严格标准有关,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标准、最终产品标准、包装与标签标准、贮藏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六个部分,要同时满足这么多严格的标准,可不是一般的产品就能满足的,因此绿色食品的供应量就有限了,而有机食品的要求和标准更高,则供给就更少。不过,这是一个好事,食品安全必须以最严的标准和监管才能真正保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结构架构
(长按图片可查看大图)
可以说,绿色产品的标准体系是非常庞大的,根据农业部的最新公告,现行 有效使用的绿色食品标准目录共有126项。
绿色食品标准
1、绿色产品产地环境标准:
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2、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标准: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包括我们日常经常会食用的芽苗类蔬菜、芥菜类蔬菜、薯芋类蔬菜、食用菌等等。
4、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与贮运标准:
对经过权威绿色认真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后才能在食品的宣传、包装中使用绿色食品标识,确保绿色产品在产后的包装、运输等环节不被污染。
可以看出,绿色食品的标准真的是非常严格,覆盖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环节链条标准体系。而农产品和食品的种类繁多、生产来源地多元、生产环境变量复杂、不同产品的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各不相同、包装材料千差万别,因此标准体系也就非常复杂。
因此,自2015年12月7日,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之后,为了进一步对我国的绿色食品的标准进行全面的梳理,更好的方便社会公众对绿色产品的识别,出台了这个新的关于统一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的意见,其中,标准是核心,认证是为了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标识是为了更好的让社会公众识别,并引导消费,促进绿色产品生产的变革。
这就意味着,以后将会对环保产品、节能产品、节水产品、循环产品、低碳产品、再生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等的叫法进行整合,统一都叫绿色产品,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次认证、一个标识的体系整合目标。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信息平台,公开发布绿色产品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清单、规则程序、产品目录、实施机构、认证结果及采信状况等信息。
文件在确立基本原则中指出,制定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也同时意味着,今后的绿色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也将纳入到标准体系之中,只有可追溯的产品才能符合绿色产品的要求,因为,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绿色食品复杂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要求直观、形象的向消费者传递,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