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


文|王雪岩 简单心理咨询师


随着心理学知识逐渐普及,将自己痛苦的原因指向父母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成长环境会对一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越来越被了解时,一些早年的痛苦体验又被重新唤醒,我们有时会倾向于把所有的责任推向父母:


都是他们的错,所以我今天才这么痛苦。


是的,也许真的是他们不够好,他们不曾给予我们很好的养育。但也许在他们的成长中,他们也不曾得到过。


我们没有办法要求一个乞丐为我们提供一座金库,也许他们只能为我们提供一块发了霉的面包,那虽是有“毒”的食物,但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已经是他们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了。


也许,在他们的成长中,吃到的有“毒”的东西更多,为了让我们活下去,他们已经努力将“毒”性最小的东西给了我们。


而在我们需要看到父母的有限性的同时,同样不能忽略的是:


每个孩子都有成长能量。


孩子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脆弱,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当过于强调父母造成的影响,说“父母皆祸害”时,忽略的是孩子自己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创造自己生命状态的能力。




当我们希望帮助自己生活得更好时,还需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现实感。就是有能力区分得出来:此时我所感受到的内容,到底是来自客观现实,还是只是源于我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这里面最大的难度是,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真实的,这些感受会驱动我们判断面前的这个人是好的还是坏的,但问题是,这些真实的感受,未必是基于对客观现实的理解。


这说起来有点绕,现实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举个例子:


比如在咨询室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咨询师没有说话时,可能来访者会感觉到自己被忽略,进而变得愤怒,对着咨询师大声说“你就是不喜欢我!”这时候,“你不喜欢我”是来访者的一个内在现实,而客观现实可能只是咨询师这时候没有理解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所以也就没有说话。此时的咨询师就像是来访者的父母,让来访者感觉受伤,但这个受伤的感觉并不是来自咨询师要伤害他,而是来自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在伤害他。


我们要努力搞明白的就是在所处背景之下的客观现实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的内在现实与客观现实越接近一致时(减少投射),我们自己的人格水平越趋于健康,应对能力也相对更高,生活也就会更加自由轻松。


而“父母皆祸害”这个感受,很多时候来自个体的一个内在现实,而不是一个客观现实。


那么,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经历什么呢?举个栗子,当一个孩子很饿的时候,妈妈却生了病,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乳汁,妈妈也许会因此心疼和内疚得哭,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把孩子喂饱,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对于那个婴儿来讲,尤其是非常小的婴儿,Ta无法理解明明现在有一个充盈的乳房在面前,却不能为自己提供乳汁,在Ta的内心世界可能的解释是:那个有乳房的人不爱我,不肯给予我,这是孩子的内在现实。这对一个孩子来讲,是非常具有伤害性的体验,这个伤害有可能巨大到摧毁Ta对整个世界的信任。即使是成人之后,Ta也可能在人际间常常体验到这样的伤害感。

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


其实还原到最初的那个受伤的场景之中就会明白,不是妈妈不给,而是妈妈没有能力给。只有当孩子接受了妈妈的没有能力,Ta才可能与母亲和解,当然那也是与自己和解,才能把自己从伤害感里解放出来。


所以,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孩子自己内部的处理功能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同样占有了很大的比例,这个处理功能用克莱因的观点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在一个孩子内心所占的比重,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慢慢用生本能的部分中和了死本能的伤害感,Ta就能健康发展起来,而这部分的处理是在孩子内心以非常复杂的运作机制完成的,而这些内部的运作,真的不是来自父母的祸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151/671775812384.html

更多阅读

报喜不报忧:儿女的体贴还是父母的失败?

微评:与父母的关系和亲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但很多人更认同“报喜不报忧”是儿女与父母沟通时应秉持的原则,新浪网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3%左右的参与者认同应“报喜不报忧”,只有20%左右的参与者认为他们的生活状态

养老行业创业 如何选择创业贷款和父母养老保险?

  年轻人想要自主进行创业,资金无疑是最大的绊脚石,而贷款则成了缓解资金问题的首选途径,但是到底哪种贷款更适合?需要什么条件?父母50多岁没有任何保险,养老、保险怎么选才合适?   自主创业咋融资?  网友:我是一片云  你好,我

父母皆祸害看哭了 80后父母皆祸害?

系列专题:研究80后我曾经在强调80后发展的关键的时候,提出过:不要简单听从父母的说法。最近网上热这么一个80后社区,“父母皆祸害”,据说人数已经达到几十万人,其核心就是讨伐父母对于他们的控制。有媒体问我对此有何看法,我回答了两段话:

《你在为谁学习》——你有多久没有与父母促膝长谈了?

有一项调查显示,高中生需要钱时,有近六成会找自己的父母,而心情压抑时只有7.5%的学生找父母谈心,这表明当前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着深层次沟通方面的某些不足。与父母缺少沟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极端的例子是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少年杀

美国养老院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

我爸妈开了一间老人院,从开始至今已经有五年。虽然我个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并没有实际的参与到老人院的运营之中,但是,这么些年的观察,还是有一定的心得。总结在我父母运营的老人院里的老人,大致有以下的共性:1. 有相对丰厚的退休金或者子女

声明:《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为网友绘世浮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