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顾茅庐时间
诸葛亮在他27岁时即建安十二年那一年。
三顾茅庐像
刘备来到诸葛亮家中,想要邀请他出山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大事,地点就在诸葛亮当时耕种南阳的一个小村子里,刘备当时46岁,不惜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抛下国家大事,三次到孔明家中商讨国家大事,这一年里曹操写出了“龟虽寿”,这一年周瑜与小乔成亲将满十年,这一年是汉献帝统治的第五个年头,在这一年时,东汉的国家大权依然被曹操所掌握着,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家也大多是出自曹家的,建安是东汉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三国鼎立时候的著名战争都出自此时。
在这个暴乱横生的时期,百姓生活艰辛,文人的作品多是描写刻画战争的诗词。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发生了三顾茅庐这一事件,尽管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但这件事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这样一个天下三分的时代里,一位四十六岁的国家掌权者放下自己的身段,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天下安居乐业,不惜外人眼中的年龄隔阂,去像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二十七岁的农耕之人请教国家大事,暂且不说他的为人品行如何,就从这一事件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刘备是一个要成大事之人,一个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的人,不论怎么说都是值得被人们尊敬的。建安十二年,天下大乱百姓名不聊生,三顾茅庐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了。
三顾茅庐在哪里
位列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不论是情节还是在人物的刻画上都是成功的,得到大众认可,许多故事脍炙人口,流传百世。
三顾茅庐剧照
由《三国演义》衍生出的成语、谚语等都非常多,其中“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后来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以表达求贤若渴、诚意邀请等意思。“三顾茅庐”这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曾三次到过诸葛亮的草庐中诚意邀请他。
这一典故在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中亦得到验证。《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描写,在细节上将刘备这一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成功的塑造出了一个“伯乐”的形象。三顾茅庐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典故,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同时,又有人心生疑虑?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茅庐在哪儿呢?根据《出师表》里的语句,茅庐在“南阳”,因而这一地名就令人疑惑了。古时的“南阳”是现在的哪里呢?有说法是“南阳”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因而部分学者认为诸葛亮的草庐应该在现在的河南。有另一种说法,“南阳”应该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是襄阳离荆州近,从距离上可以说得通,而且襄阳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三顾茅庐在哪里?根据记载分析,湖北襄阳处较为可信。但不论如何猜测,都可能与历史上的“南阳”不一致,毕竟在小说中有许多的东西是虚构的。不论茅庐在哪里,我们真正需要记住的不是那个地方,而是刘备身上的精神。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末年三国时期,是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刘备多次去诸葛亮的家中拜访诸葛亮,即使他的官位比诸葛亮高,他也亲自登门拜访,可见他是多少渴望得到人才。
三顾茅庐像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这样发生的。刘备在与曹操大战时失败了,曹操想借此把刘备身边的文官徐庶,便布下了一个骗局,曹操谎称他的母亲病危了,需要他及时回家去,徐庶在即将回家的时候,告诉了刘备一个可以一统天下的秘诀,那就是去卧龙找一个叫诸葛亮的人,刘备听到有此好消息,当然很高兴,迫不及待的就准备去拜见诸葛亮,果然第二日他就带领了自己的两个手下去卧龙拜访诸葛亮,结果因为当时通讯还是很不方便,不能提起预约,第一次去恰巧诸葛亮出门去游山玩水了,因此第一次探访失败了。刘备当然不会就此放弃,没过几天,他又带着他的手下去拜访诸葛亮了,那天的天气十分糟糕,但也不能阻挡去拜访诸葛亮的脚步。好不容易到了,却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恰好和好友出去了,这次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给了诸葛亮弟弟一封信便走了。新年过后,刘备再一次去拜访,这次诸葛亮终于在家中,可是恰恰他正在休息,因此刘备在外面等了很久,当诸葛亮醒来之后,刘备见到了诸葛亮,与诸葛亮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帮助他成就霸业,经过一番谈论,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三顾茅庐背景
在向刘禅提出北伐建议的书中,诸葛亮曾提到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自己的事情。刘备身为一方的君主,能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求能人相助自己,不论是谁,都会为之所动容,诸葛亮也不例外。刘备这份虚心求贤才的诚意,怕是拥有万千军队的曹操所不能及的,也是孔明先生愿意倾尽全力襄助刘备,甚至于在日后扶助刘禅。
三顾茅庐像
史料上对于三顾茅庐这个典故,多多少少有着些许的记载,从这些史料记载,我们不难看出三顾茅庐发生时的历史背景。三顾茅庐发生在东汉末年之时,准确的说法应是发生在公元二零七年至公元二零八年之间,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是会跨年呢,难道是记载有误。其实是因为刘备在最后一次拜访孔明时是在次年的昔年后,因此才有如此记载。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因不敌曹操麾下大军,大败于官渡,不得不投靠刘表。然而更令刘备丧气的是,自己有力的谋士徐庶不得不离开自己,自己的身边忽无一人可用。后来从他人口中,刘备悉知了孔明这一能人,为了求得孔明的相助,刘备便有了三顾茅庐这一举措,这也是三顾茅庐发生的背景的由来。
正是因为当时的背景以及刘备的虚心,这才使得孔明助得刘备取得一席之地,终成三国之势。现今仍有不少后人仍在继续研究三顾茅庐发生时的背景,也是因为有环境造就人和决策这一说法。
三顾茅庐的意思
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就是三次前去拜访茅草屋。茅庐就是茅草屋的意思,顾就是前去拜访的意思。这个故事来源于汉末的三国时候。
三顾茅庐图片
这个故事发生在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刘备经过徐庶的指点知道了诸葛亮这个人才,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去见诸葛亮,然而第一次,第二次没有见到诸葛孔明,这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经过自己的一番解释,并表示十分看重诸葛孔明,诸葛孔明最后答应了刘备的邀请,于是三顾茅庐的典故便流传至今了。诸葛亮在接受重用之后,还写了文章来描述自己对刘备的感激之情,自己的才能终于被伯乐发现,并加以重用。三顾茅庐的意思主要是表达寻觅人才的人对人才的渴望。
三顾茅庐现在作为一个词语使用,表面意思是(刘备)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的茅草屋。现在有了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形容领导者很渴望得到人才,不惜一切代价,带着自己的真诚去邀请有能力的人前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三顾茅庐的典故给现在的领导者一个提示,那就是要当领导者挖掘有才能的人是很重要的,对成就自己的事业帮助是十分大的,因此多用于领导者善于接纳有才能的人。三顾茅庐的意思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发现并接纳有才能的人,人才是获取财富及名利的重要手段,否则刘备也不会那么着急去请诸葛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