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增失训练
把橡皮、书、水杯、眼镜、钥匙、积木、汽车、小刀、磁带、尺子、硬币、圆珠笔、钥匙、饼干等物品摆在桌子上,让孩子看1分钟,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部分,或加上其他一些物品。再让孩子说出增加,或拿掉了哪些物品。
记忆广度训练
父母依次念下列三组材料,每组都有汉字和数字,父母每隔一秒钟念一遍,念完后先让孩子按顺序复述数字,然后再让他们按顺序复述汉字。
如:父母念:“8-天-6-纸-2-车”;孩子:“8-6-2”;“天-纸-车”。
第—组:“8-天-6-纸-2-车”;第二组:“3-好-4-水-2-画-7-灯”;第三组:“9-跑-6-球-4-床-5-电”。
父母也可以对孩子先单独训练数字和汉字。
分类记忆训练
父母引导孩子将必须记忆的内容按一定要求进行分类记忆。这种方法既训练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也使得记忆变得简单。
分类过程其实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孩子一边在分类,一边在理解,一边就已经在记忆了。
例如,记忆下列10种物品:猫、帽子、狗、挂钟、桌子、衣柜、眼镜、鹦鹉、鞋子和戒指。让孩子把上述的十种物品先进行分类,比如:猫、狗、鹦鹉是动物;帽子、眼镜、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东西;挂钟、桌子、衣柜则是家里的摆设。把这些物品一一分类后,再让孩子记忆就容易多了。

奇特联想记忆训练
奇特联想记忆法即让孩子在记忆时,发挥想象,根据材料的特点,建构故事情节,组织记忆。它能活跃孩子的思维,丰富想象力;越奇异、有趣的事物,孩子印象越深刻,记忆越牢。
如要让孩子快速记住“火车、河流、风筝、大炮、鸭梨、黄狗”六个词,可形成如下奇特联想:一条黄狗登上了飞行的火车,火车穿过河流,河流上飘着几个大风筝,风筝下吊着大炮,大炮的炮筒里打出鸭梨,鸭梨正好打进黄狗的嘴里。
结构知识记忆训练
孩子大脑中存储的知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结构组织的,这些知识结构实际上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认知工具。
在孩子学习记忆材料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记忆的材料整理得有规律性。如按时间顺序、空间排列、故事情节、逻辑关系、分类、列表等形式增强材料的系统性、结构性,便于孩子记忆。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