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一想(1)
烟水楼主

开栏语
在电影《非诚勿扰2》中,主人公曾说道,活着就是修行。本人为之续了一句话:修行就是转念。历代圣贤非常注重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的关键一点,就是摆平自己的念头。在传统文化的各家中,有的说“格物”,有的说“转物”,此“物”并非外在的事物,实际上就是心中的念头。
转念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古人说,擒山中之贼易,擒心中之贼难。现在很多人也说,道理我也明白,就是事头上过不去。正所谓“看得破,忍不过”。
如何看得破,也忍得过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平时多训练,事头上涵养,事后深挖根。只要理念透彻,方法得当,转念也不难。与大家一起训练、涵养、挖根,正是本人应《家庭百科报》之约,创建烟水楼主专栏所要做的工作。
“转念一想”,是本专栏的第一个系列。本系列将结合古今故事、切身体会、心理咨询案例、深度分析等,为大家提供转念方面的参考,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裨益,也希望各位有切身经验的朋友,将您的体会发到本人的邮箱,与更多的人分享。
训练、涵养、挖根
部队上有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修身养性也是如此。平时不训练心性,希望遇事能摆平,那是空想。哪有天生的圣人?都是磨练出来的。只不过主动地磨,进步快;被动地磨,进步慢,甚至活了七八十岁还不开窍,烦恼一大堆,那真是可惜了。
平时如何训练呢?就是多读多看多总结。不光是纸张版的书,社会的书也多看多读多总结。这样就能深深地明理,并了解、掌握多种思想武器。另外,还有一个个人总结的偶像练习法,也很有效。这个方法日后给大家介绍。
事头上的涵养,是靠事前多模拟演练,给自己种下良性预警化解程序,这样定性就会增加。一旦烦恼起来,马上良性预警化解程序也能跟着起来。虽然未必能完全转过来,但比起那些“没装防病毒木马软件的电脑”,要好上百倍了。
事后的挖根,非常重要。就像公安部门,对案件的线索那是非常重视,因为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贼窝。每一次的烦恼,也是我们找到烦恼贼窝的宝贵线索。烦恼是痛苦的,岂能白白地烦恼一回?事情过去,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自问自心:烦恼的背后是什么?背后的背后是什么?挖到无可挖处,挖到哈哈一笑处,方才罢手。
高血压与较劲
心平健康学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在研究高血压的情志因素时,指出血压高与内心的较劲有关。有一次,我遇到一位退休的老团长。他的血压很高,而且年头不短了。
我问他:您什么时候开始血压高的?
他说,我在部队时就高。
我问:您对什么事最较劲?
老人倒也实在:与我一起参军入伍的,都比我级别高,都比我工资高,我想不通,不服气。
我当时想,哎呀,这都老团长了,还能不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但问题不在理智上,在于情感上。
我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问:老人家您今年高寿?
他说:七十五了。
问:那些比您级别高,工资高的,还有多少在世的?
老人一听笑了:嗨,都死了。
我相信,这位老人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工资级别的事较劲了。
有人可能问,万一那些级别高工资高的没死呢?我一直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引导老人做一份转念作业等等。只要愿意想开,总有一个角度让我们打开新天地。
两只苹果哪个甜?
这是一个网上看到的故事。寿康学会曾加以整理,用清心格言的形式与很多人分享:
妈妈洗了一大一小两个苹果问5岁的女儿:“宝贝,你要哪一个苹果?”
女儿说:“两个我都要咬上一口。”
妈妈听了满心不悦,正要批评。转念一想,孩子会不会有别的想法,于是耐心地蹲下来问:“为什么呢?”
女儿说:“哪个苹果甜,就把哪个留给妈妈吃。”
我们都不想被别人武断地下结论,但我们是不是经常给别人武断地下结论呢?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他们对于我们来说很弱势,没有多少辩解能力。故事里面的妈妈,如果直接批评孩子自私,那么就很可能扼杀孩子对妈妈的一番爱心。
转念一想,不可不学呀。
文章来源:烟水楼主的博客及《家庭百科报》
图片来源:深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