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手抄报 腊八节手抄报资料

  1.我们中国喝腊八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从前有一个三口之家,老俩口和一个儿子。老俩口一年到头勤勤恳恳,家里不愁吃穿。那儿子却又馋又懒,什么活也不会干,老俩口拿他也没办法。老头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儿子说:“儿啊,你要学干活,要不早晚会受罪的。”

  2.儿子没把爹的话放在心上,靠着爹留下的房子、地、粮食,仍然天天吃喝玩乐。不久,他娶了个媳妇,碰巧这媳妇和男人一样懒馋。老太婆看着这不成器的儿子和媳妇,没多久就给气死了。

  3.从此,夫妇俩更是无所顾忌地吃喝挥霍,渐渐地把父母留下的东西都吃完花光了。冬天到了,寒风凛冽,大雪纷飞,俩人挤在墙角冻得直打颤,饿得眼发花。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熬不住了,勉强挣扎起来,抖抖囤底,煮了半锅五谷杂粮稀粥汤喝了。这时他俩才想到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粥汤顶什么事呀!两人连冻带饿不过半夜便死去了。

  4.这事很快传开来,后来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五更天起来,人们将红米、红枣、莲子、花生等等和在一起,做成“腊八粥”,在吃粥时,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

  腊八的传说之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的传说之三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

  腊八的传说之四

  在中国古代,「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它的意义,有人认为:「腊」是「合」的意思,腊祭就是合祭诸神;也有人认为:「腊」是

  猎」的意思,猎禽(qín)兽以便岁末祭(jì)祀(sì)祖先。从前的腊日,并没有一定的日期,大约在冬至后的第十三到三十五天之间,最晚也不会到除夕,大多在二十四节气的小寒节气内,落在农历的十二月,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就称为腊月。农历的十二月八日,是所谓的「腊日」。

  腊八的传说之五

  汉代以前,腊祭虽都在十二月,但日子并不固定,有时在月初,有时在月底。隋(suǐ)杜(dù)台卿(qīng)《玉烛宝典》说:“汉以戌(shù)日为腊,魏以辰(chén),晋(jìn)以丑。”后来,人们为了好记,又因多数人订在戌(shù)日,戌(shù)日又正好是腊月第八天,应上祭(jì)祀(sì)八神的腊八,到了六朝,就把行祭的日子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了。

  (三)全国各地腊八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福建热线)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京华时报 李仪)

  [page]

  (四)腊八诗歌朗诵

  悠悠腊八(诗歌)

  炉灶正敞开胸膛等待,

  等你用干柴把肚皮填满,一丛火苗跳跃而起。

  犄(jī)角旮(gā)旯(lá)的五谷相约在一口沸腾的锅里,

  坚果去掉了硬皮也来凑热闹。

  熬粥熬出的是乡情,

  火舌炙(zhì)烤出来的是思念,

  严寒中的暖阳流漾在空气里。

  穷日子里的腊月是拼凑起来的开心,

  而今的腊月是挑挑拣拣的品尝,

  不一样的记忆闪动在一样的心境中。

腊八节手抄报 腊八节手抄报资料

  今天母亲又一次把腊八粥熬好,

  叫我去喝一碗,

  我看见母亲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

  我的泪滴砸在粥碗里。

  许多年前,

  我为母亲拔过一根白发,

  那时母亲真的很好看啊!

  在寒风中颤抖的一蓬衰草啊!

  向我传递着悠悠腊八的浓情,

  这样的日子还有几个?

  谁在怀念中回忆过去,

  谁在珍惜中把握现在,

  还有那即将来临的别离……

  易感的心常忘记曾经的苦难,

  雪花飞起 ,我心降落。

  飞翔和降落都在这个腊八。

  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fán) 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chān)入。”

  宛(wǎn )丘粥

  粥食文化源有头,长命百岁神仙求。

  炎帝都陈尝毒草,五谷艺就始作粥。

  食粥之人长康健,博寿风习传九州。

  我饮腊粥寻根蒂,亦追先祖亦千秋。

  古诗有云:

  “七宝僧(zeng)厨(chu)味, 于今古礼存”.

  路自半山向天开

  银烛高照青莲台

  禅房明灯证佛法

  腊梅依旧唐时栽

  俗话说: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儿”.

  民谚所云: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腊八日水草庵(ān)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粥

  细火精工米枣稠,几分甜蜜几分忧。

  民俗如水将熬尽,腊八惟余一碗粥

  天雨夜

  文?广丰

  丝丝冰雨沾裳,巍巍冷意带份。

  薄薄情雾迷茫,悠悠思念怅惘。

  冬恋

  霜霜湿面颊,思念浴熔心。

  醒梦绕卿颜,冰雨冷寒冬。

  (五)腊八粥

  腊八里不可缺少的吃食儿,自然是腊八粥。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

  告诉你们腊八粥的组成吧: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líng

  )角米、栗子、红豆、枣等煮制的,有的还加进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等作点缀(zhuì

  ),使腊八粥更精细可口。

  腊八粥是怎么做的呢?红枣、莲子、 核桃、栗子、 杏仁、松仁、桂圆、榛(zhēn )

  子、葡萄、白果、菱(ling)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

  腊八粥的做法

  材料:糯米1杯、小红豆100克、葡萄干、花生仁、

  莲子、红枣、桂圆干、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

  作法:

  1.糯米洗净,浸泡一个晚上,小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

  2.小红豆、莲子、花生仁放入内锅,烟叶水6杯,移入电锅中,外锅加水1杯,蒸至开关跳起;加入糯米,外锅再加水1杯,续蒸至开关跳起;再加入红枣、桂圆干,外锅加热水半杯,继续蒸至开关跳起,再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300克即可。

  看!喝着这热热乎乎腊八粥,心情多高兴呀!

  腊八粥不仅好吃,而且配料丰富,天气寒冷的日子里,喝上一碗香浓滑润的热粥,真得是种幸福的享受。

  吃腊八粥,不仅有纪念和敬神的作用,食品本身也是健康补品,明代名医李时珍在药典《本草纲目》中认为粥能“益气、生津、养脾(pǐ)胃、治虚寒”

  [page]

  (六)腊八蒜

  我们再介绍腊八里的另一样吃食儿??腊八蒜。

  腊八蒜可不是在腊八里吃的,而是指腊八这天泡上,等到了大年三十儿吃饺子的时候正好能吃 .

  泡腊八蒜极其简单

  ??大蒜若干头,醋(米醋陈醋皆可)大量,大口的瓶子或者罐子。

  首先把蒜剥好,用清水洗净、晾干,泡蒜用的罐子也要洗干净、晾干(这个很重要,(4)不然蒜不等吃就坏了)。

  然后把蒜放入罐子里,大概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样子,然后倒满醋,把罐子的口封严,放到荫凉出即可。

  泡好的腊八蒜是绿色的,吃起来没有多少蒜辣,却有着醋香;而最好吃的,则是腊八醋,酸里带着些微辣,闻起来却是满鼻的蒜香。

  腊八蒜可以多泡些,吃的时候千万要用没有水的勺子或者筷子夹蒜。只要保存的好,醋和蒜可以吃到三四月份去,而且,如果醋吃完了,还可以再加入醋继续泡,不过到最后,蒜就不能吃了。

  看:这就是用醋泡制腊八蒜,一头头儿湛青翠绿的腊八蒜。真让人口水不止,垂(chuí)涎(yán )欲(yù)滴(dī)呀。

  腊八蒜有没有做成功,主要取决于是不是变绿了。这腊八蒜必须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泡制,因为其他时候泡根本泡不出来那通体的绿来,而且味道也不能彼此相融(róng)。腊八蒜的好看好吃,想必不是简单的醋和蒜的化学物质的作用,也许还有一些物理作用。

  (七)腊八贺词

  悄悄地提前告诉你,腊八节我送你的礼物:好事追着你,病魔躲着你,父母深爱你,

  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愿布达拉宫的神灵祝你心想事成!愿珠穆朗玛的灵气祝你学习进步!愿青藏高原的

  圣水祝你万事如意!愿贡嗄(ga)雪山仙景的

  灵光祝你吉祥安康!

  月光很美,比不上朋友的安慰;星星很美,比不上朋友的点缀;夜空很美,比不上友情的珍贵。愿你天天有快乐相伴,夜夜有好梦相随…,期末将近,愿你成绩优异;学习虽忙,愿心情飞扬!

  月亮是诗,星空是画,愿所有的幸福伴随你;问候是春,关心是夏,愿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温柔是秋,浪漫是冬,愿所有的快乐跟随你。

  腊八时节,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

  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一朵云给飘多久;一阵雨能下多久;一束花能开多久;

  一脸笑能挂多久? 如果问我祝福你多久,我说:心跳多久,祝福多久!腊八节快乐!

  腊八节祝愿你的生活:百事可乐,万事七喜,心情雪碧,学习红牛,友情鲜橙多,天天娃哈哈,日日喜之郎,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永远都醒目,岁岁美年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8371/213605601.html

更多阅读

数学手抄报怎么写 数学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怎么写

数学家本质上是个着迷者,不迷就没有数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怎么写,希望大家喜欢。数学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怎么写1:趣味数学题及答案【题目】有 3 个人去投宿,一晚 30 元.三个人每人掏了 10 元凑够 30 元交给

我的初中生活手抄报 初中的生活英文手抄报

英语手抄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的生活英文手抄报,希望大家喜欢。初中的生活英文手抄报的图片参考初中的生活英文手抄报参考图(1)初中的生活英

小学生古诗词手抄报 有关小学四年级古诗词手抄报的素材

中国古诗话数量浩若繁星,但由于其系统性不强,自身良莠不齐,妍媸共存于天下。古诗手抄报你知道怎么做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小学四年级古诗词手抄报的素材,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小学四年级古诗词手抄报的图片参考有关小学

我爱读书手抄报2年级 2年级上册读书手抄报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关于读书手抄报的资料和相关内容,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帮助:2年级上册读书手抄报:励志的故事2年级上册读书手抄报:励志的故事一时

最美丽又简单的手抄报 又简单又美丽的手抄报图片

制作手抄报是一项手脑并用的活动,它最终呈现的是学生阅读、思考、创作的结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又简单又美丽的手抄报图片,希望大家喜欢。又简单又美丽的手抄报的图片又简单又美丽的手抄报图(1)又简单又美丽的手抄报图

声明:《腊八节手抄报 腊八节手抄报资料》为网友选择放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