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 散文 铁凝散文《想象胡同》赏析

胡同 散文 铁凝散文《想象胡同》赏析
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做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孩子。
外婆家的胡同地处北京西城,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的四合院是一所坐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规矩全齐,大约属于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着“福”、“寿”的门簪,垂吊在门扇上用作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以及迎门的青砖影壁和大门两侧各占一边的石头“抱鼓”,都有。或者,厚重的黑漆门扇上还镌刻着“总集福荫,备致嘉详”之类的对联吧。只是当我作为寄居者走进这两扇黑漆大门时,门上的对联已换作了红纸黑字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这样的对联,为当时的胡同增添着激荡的气氛。而在从前,在我更小的时候来外婆家作客,胡同里是安详的。那时所有的院门都关闭着,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在自家的树下过着自家的生活。外婆的院里就有四棵大树。两棵矮的是丁香树,两棵高的是枣树。
5月里,丁香会喷出一院子雪白的芬芳;到了秋日,在寂静的中午我常常听见树上沉实的枣子落在青砖地上溅起的“噗噗”声。那时我便箭一般地蹿出屋门,去寻找那些落地的大枣。
偶尔,有院门开了,那多半是哪家的女主人出门买菜或者买菜回来。她们把用一小块木纸包着的一小堆肉馅儿托在手中,或者是一小块报纸裹着的一小绺韭菜,于是胡同里就有了谦和热情、啰嗦而又不失利落的对话。说她们啰嗦,是因为那对话中总有无数个“您慢走”、“您有工夫过来”、“瞧您还惦记着”、“您呐”等等等等。外婆隔壁院里有位旗人大妈,说话时礼儿就更多。说她们利落,是因为她们在对话中又很善于把句子简化,比如:“春生来雪里蕻啦”“笔管儿有猫鱼。”“春生”是指胡同北口的春生副食店,“笔管儿”是指挨着胡同西口的笔管胡同副食店。猫鱼是商店专为养猫人家准备的小杂鱼,一毛钱一堆,够两只猫吃两天。为了“春生”的雪里蕻和“笔管儿”的猫鱼,这一阵小小的欢腾不时为胡同增加着难以置信的快乐和祥和。她们心领神会着这简约的词汇再道些“您呐、您呐”,或分手,或一起去北口的“春生”,西口的“笔管儿”。
当我成为外婆家常住的小客人之后,也曾无数地去“春生”买雪里蕻,去“笔管儿”买猫鱼,剩下的零钱还可以买果丹皮和棕子糖。我也学会了说“春生”和“笔管儿”,才觉得自己真正被这条胡同所接纳。
后来,胡同更加激荡起来,这样啰嗦而利落的对话不见了。不久,又有规定让各家院门必须敞开,说若不敞开院中必有阴谋,晚上只在规定时间门方可关上。外婆的黑漆大门冲着胡同也敞开了,使人觉得这院子终日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时,外婆院子的西屋住着一对没有子女的中年夫妇——崔先生和崔太太。崔先生是一个傲慢的孤僻男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现任某自动化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夫妇二人过得平和,都直接呼着对方的名字,相敬如宾。有一天忽然有人从敞开的院门冲入院子抓走了崔先生,从此十年无消息。而崔太太就在那天夜里疯了,可能属于幻听症。她说她听到的所有声音都在骂她,于是她开始逃离这个四合院和这条胡同,胳膊上常挎着一只印花小包袱,鬼使神差似的。听人说那包袱里还有黄金。她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街道的干部大妈抓回。
街道干部们传递着情况说:“您是在哪儿瞧见她的?”“在春生,她正掏钱买烟呢,让我一把就攥住了她的手腕儿……”或者,“她刚出笔管儿,让我发现了。”
拎着酱油瓶子的我,就在春生见过这样的场面——崔太太被人抓住了手腕儿。
对于崔太太,按辈分我应该称她为崔姥姥,这本是一个个子偏高、鼻子有些发红的善净女人。我看着她们用胳膊把她押回院子锁进西屋,还派专人看守。我曾经站在院里的枣树下希望崔太太逃跑成功,她是那么不该在离胡同那么近的春生掏钱买烟啊。不久崔太太因患病死在了西屋,死时,偏高的身子缩得很短。
这一切,我总觉着和院门的敞开有关。
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安歇院门又关闭起来,人们在自己的院子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当长大成人的我再次走进外婆的四合院时,我得知崔先生已回到院中。但回家之后砸开西屋的锈锁他也疯了:他常常戴白色法国盔,穿一身笔挺的黑呢中山装,手持一根楠木拐杖在胡同里游走、演说。他并且在两边的太阳穴上各贴一枚图钉(当然是无尖的),以增强脸上的恐怖。我没有听说过他的演说,目击者都说,那是他模拟出的“施政演说”。除了演说,他还特别喜欢在貌似悠然的行走中猛地回转身,将走在他身后的人吓那么一跳。之后,又没事人似的转过身去,继续他悠然的行走。
我曾经在夏日里一个安静的中午,穿过胡同走向大街走,恰巧走在头戴法国盔的崔先生之后,便想着崔先生是否要猛然回身了。在幽深狭窄、街门紧闭的胡同里,这种猛然回身确能给后面的人以惊吓的。
果然,就在我走近“笔管儿”,离我近两米之遥的崔先生来了一个猛然回身,于是我看见了一张黄白的略带浮肿的脸。可他并不看我,眼光绕过我,却使劲朝我的身后望去。那时我身后并无他人,只有我们的胡同和我们共同居住的那个院子,崔先生望了片刻便又返回身后继续往前走了。
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崔先生,只不断听到关于他的一些花絮。比如,由于他的“施政演说”,他再次失踪又再次出现;比如,他曾得过一笔数额不小的补发工资,却又被一个京郊侄子骗去了……出人预料的是,我没有受到崔先生的惊吓,只觉得那时崔先生的眼神是刹那的欣喜和欣喜之后的疑惑。他旁若无人地欣喜着自己只是向后看,然后便有疑惑着自己再转身朝前。
许多年过后,我仍能清楚地回忆起崔先生那疾走乍停、猛向后看的神态,我也终于猜到了他驻步的缘由,那是他听见了崔太太对他那直呼其名的呼唤了吧?院门开了,崔太太站在门口告诉他,若去“笔管儿”,就顺便买些猫鱼回来。然后,崔先生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带着要演说的抱负朝前走去。
《想象胡同》赏析
●红孩
看散文《想象胡同》使我很自然地想到小说《城南旧事》。两个作品写得都是关于北京胡同里的童年往事。所不同的是,《城南旧事》的背景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想象胡同》则为六十年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林海音(小说中的英子)对城南胡同的记忆。而铁凝对北京西城胡同的记忆是: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的四合院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规矩齐全,大约属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着“福”“寿”的门簪,垂吊在门扇上用作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以及迎门的青砖影壁和大门两侧各占一边的石头“抱鼓”,都有。看散文,不单单看其叙事、议论、抒情,也要看能给读者提供多少信息量,包括情感的含量、文化思考的含量和史地知识的含量。《想象胡同》通过对胡同、院落的景物及人物环境的描写,呈现出这里的人们生存的十分和谐,宁静,富于美的质量。尤其是那两句“纯生来雪里蕻啦”“笔管儿有猫鱼”将整个散文的气氛烘托的很精彩,也很极致。
然而,这种和谐、宁静的生活并没有让聪颖、善良的孩童记忆得很长,一切皆因为“胡同更加激荡起来,这样罗嗦而利落的对话不见了”。这点同《城南旧事》很相象,山河破碎,经济崩溃,孩子们是不能塌实地静心地去读书的。在以往对“文革十年”题材的选材上,人们编织了许多故事,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蹉跎岁月》、《巴山夜雨》、《庐山恋》都有精彩之处。而在《想象胡同》中,作家是通过一对姓崔的中年知识分子来表现的。他们在文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境遇:开始“外婆院子的西屋住着一对没有子女的中年夫妇——崔先生和崔太太。崔先生是一个傲慢的孤僻男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现任某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夫妇二人过得平和,都直呼着对方的名字,相敬如宾。”接着,便是“有一天忽然从敞开的院门冲入院子抓走了崔先生,从此十年无消息”。直接结果使崔太太疯了,得了幻听症。她一次次逃跑,一次次被抓回,抓回的地点恰恰是给作者留下美好记忆的春生和毛管胡同。最后,“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那些院门又关闭起来,人们在院子里做着自己的事情”。然而,此时的崔先生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傲慢的孤僻男人了,“他也疯了,他常常头戴白色法国盔,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手持一根楠木拐杖在胡同里游走、演说……除了做演说,他还特别喜欢在貌似悠然的行走中猛地回转身,将走在他身后的人吓一跳。”至此,文章实现了人物命运的三级跳,也是在写作手法上的三层递进。当然,在三层递进当中,还有着她见到“我”时,也来了个猛然回身,可他并不看我,眼光绕过我,却使劲朝我的身后望去。显然,崔先生这个习惯性的动作并非是他的本来面目,而是典型的“文革后遗症”。我觉得,如果说文革能够把好人逼疯固然可怕,但同更多的“文革后遗症”比较起来,那多少要让人担心少一些。因为,被逼疯的人毕竟是少数,他影响的是具体的家庭,而“文革后遗症”的出现则会影响到我们整个民族。因此,读罢散文的结尾,“崔先生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带着要演说的抱负朝前走去”,我不禁要问,凭崔先生一个人的力量他能改变什么呢?
本文采取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的手法,极大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使小说《城南旧事》用10万字表达的东西在《想象胡同》中只用了两千多字就收到了同样的效果,很值得写作者借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4951/3736108680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著名散文《一面》的作者阿累 冰心著名散文

原文地址:著名散文《一面》的作者阿累作者:钦鸿最近江苏涟水有一位新朋友与我联系,说他们正在筹建一个“朱凡纪念室”,知道我曾与朱凡通过信,想在该纪念室里陈列他的信函手迹。我自然非常赞成,今天已将信函扫描后传给了他。朱凡即是鲁迅

文学课堂:汪曾祺散文《胡同文化》解读

“率性自然”的人文情怀与随笔真趣——汪曾祺散文《胡同文化》解读(注:《胡同文化》收入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教科书,本文乃作者为《教师教学用书》撰写的课文导读。承蒙《名作欣赏》编辑厚爱,此文近日发表于该刊2010年第3期上旬刊)

声明:《胡同 散文 铁凝散文《想象胡同》赏析》为网友不负相思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