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在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那么,如何将天分变成天才呢?曾国藩告诉我们,唯有勤奋才能功到自然成!今天带你领略曾国藩一代大儒勤能补拙的奥秘!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身勤
险远之路,身往验之;
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身勤”,即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
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眼勤
遇一人,必详细察看;
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
曾国藩把具体考察人才的方法归纳为“询事”、“考言”、“奏折”、“诱迫”四法。他主张对人才宜“留心察看,分别贞邪”,相貌、言语、举止、行为……曾国藩无时、无地不注意观察人才,并将其优缺点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参考使用。
手勤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
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手勤”,就是要养成好习惯。
曾国藩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
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二个就是读书习惯。他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10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
第三个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
口勤
待同僚,则互相规劝;
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口勤”,是他与人的相处之道。
曾国藩认为同僚相处“两虎相斗,胜者也哀”。“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口勤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对下属也会耐心地训导。
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
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心勤”,即坚定的意志品质。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我们党历来都强调要“勤政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五一”劳动节时就引用过“一勤天下无难事”这句民谚;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中,习近平依然强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因为所谈的话题均和劳动节有关,习近平所言的“勤”字,可能与“辛勤劳动”关系密切一些。但通观习近平同志的一言一行,与曾公所倡导的“五勤”说均可对应。由习近平推而广之,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陈超英以及众多的英模,他们的身上也无不体现出“五勤”的优良品质。而反观那些腐败变质的官员,以及那些懒官、庸官、太平官,则全是不具备“五勤”或“五勤”不全的角色。可以说,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优秀,用“五勤”作为标准,也能得出个大致的评价来。
其实,曾公的“五勤”说,也不仅仅是为官者应该恪守的品行,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着意追求“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我们的工作之所以做得还不能像劳动模范们那样出色,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做到“五勤”。而之所以未能做到“五勤”,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清除掉怠惰懒散,贪图安逸的不良习性使然。身为华夏儿女,从大处说我们要想着实现“中国梦”;而身为企业的员工,我们要想着集体的发展壮大;身为家庭成员呢,我们也总会想着多为家人谋幸福。但须知,“天上不会掉馅饼”,所有的美好愿望,都要靠辛勤的经营才有可能实现。
唯其如此,不论是官也罢,民也罢,我们都应该用“五勤”说来自警自励,从而焕发精神,做个“勤快人”,进而做出无愧于人生与伟大时代的业绩与壮举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