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囊相授 倾囊相授 灸疗大师毕生灸疗诀窍,倾囊相授 (附其高血压温灸疗法)

懂艾灸的,想必都知道《马氏温灸法》这本经典著作吧。这本艾灸入门必读经典,是艾灸大师马少群先生艾灸行医数十载的经验之谈。老人们写的东西还是实在啊,算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说明书吧。

马氏的温灸,治慢性病是它的一个亮点,今天主要介绍这位灸疗大师的艾灸治病要诀,相信你看完会对艾灸有更多的启发。

一、久病成就良医的传奇人生

天津名老中医马少群先生(1903—1992)自创马氏温灸法,随后九年治病救人,虽然小有成就,仍不知灸可治难病大症。1943年时,马先生本人因为过度劳累,相继患上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胃部不适,求治于中西医,然无济于事,几乎丧失信心。

绝望之时,经夫人启发,且想到慢性病多是因气血阻滞,而温灸不像直接灸接触皮肤,最善于通调气血,于是决定再度研究温灸以图自治。不想一个月就见效,灸至一年,几乎完全康复。以后数年里,先生研究并广泛免费诊治病人。

1976年3月,叶剑英元帅身患心脑血管病,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请马先生用温灸治疗,第一次治疗两个月,病情大见好转。第二次治疗半年后身体几乎恢复正常。

二、马氏温灸之要诀

1、 灸疗部位分清主次

慢性病日久,常常导致病体上盛下虚,上热下寒,这种情况应先重灸病体中下部穴位。等中下部灸通,再酌情增加上部穴的灸量,则“上盛”“上热”之邪自可下行走泄,病情也就随之松动。内热盛,脏腑积滞重的病例灸法类似,此等宜先灸四肢穴,等四肢经穴灸通,再增加躯干部穴。

2、久病羸弱者,以“小火”为先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热(喜凉恶热)者,马先生一般嘱其先以下五日穴灸治:

一日中脘,足三里;二日环跳,阳陵泉;三日风市,申脉;四日肩髃,曲池;五日风池,绝骨。五日后再选穴灸治。

遇病久而羸弱,进食少体寒(喜寒恶寒)者,先生则嘱其按以下四日灸治:

1日中脘,足三里;2日下脘、天枢、气海;3日关元、三阴交,4日内关、照海。4日后再选穴灸治。因病体虚弱,只宜先小通小补,否则病体不能受艾火出现口干,咽痛头晕,等反应。

3、灸贵于早,持久

急性病越早灸越好,慢性病又应持之以恒。慢性病患者,少则两三个月,半年,多则更长。

症状已消失,还不能认为是病已根治,须以穴位触诊再做验证。施灸不单是为了解除症状,而更要以除病,健身为最终目的。

4、灸贵通腑气

各种慢性病,一般会导致腑气的呆滞,灸治要先通腑气,这样可以使肠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趋于正常,则机体气血生化有源,故中脘,足三里等健脾胃之穴为治疗各种慢性病的必用灸穴。

三、灸量和灸药配方也有讲究

灸量掌握:马先生总结出温灸每穴每次的一般灸量是,头面部穴灸20分钟;背部及四肢穴灸25分钟;胸腹部穴灸30分钟。(使用温灸工具可酌情加长时间)

灸药配方:先生习惯在施灸时将少量灸药掺入青艾绒,其配制如下: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夜明砂(微炒)6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大葱根干蒂6克,木通9克,白芷6克。以上药味共研细末即成所用灸药,可与500克青艾绒配用。

四、温灸也能治高血压

1959年春,有一针灸学家对马先生说道:“灸法不治高血压,你知道不?”答道:“知道。”先生反问道:“灸法为什么不治高血压?”针灸学家不语。

倾囊相授 倾囊相授 灸疗大师毕生灸疗诀窍,倾囊相授 (附其高血压温灸疗法)

先生接着说道:“那是指直接灸法。因灸灼痛,致神经紧张,使血压上升。不只此,凡能致神经紧张的事皆能使血压上升。温灸是间接灸法,经温热刺激后具有安定神经的作用,故血压下降。灸后不仅无害,而且有效。”

马先生根据自治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下高血压灸法

一日中脘,足三里 二日环跳,阳陵泉

三日风市,申脉 四日肩髃,曲池 五日风池,悬钟

六日身柱,腰阳关,三阴交

七日委中,照海 八日百会,哑门,列缺

所有穴位25—30分钟

注意: 1、高低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神阙)30分钟。

如果您有更多灸疗方面疑问,或者想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灸疗资讯,

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艾灸匠心居(或者直接搜素aijiu591)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5951/206734916138.html

更多阅读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灸疗 灸疗-概述,灸疗-起源

蒙医之灸疗是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灸疗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功能。蒙医应用灸疗历史悠久,如在《四部医典・总则本》第六章外治段里有“蒙古灸”的记载;又

灸疗 【灸疗】灵骨灸消除疼痛一步到位

 要用董氏奇穴,第一个步骤,当然须先明位置,第二明穴性,第三须有正确的诊断。【灵骨穴】 定位 在手背虎口处,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澡,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灵骨穴為

十种颜色搭配 灸疗配穴的十种方法

一、手足三阳经与头街配穴法《灵枢·逆顺肥瘦》篇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手足三阳经均循行上至头部,所以手足三阳经根、本部的输穴与头街有关穴位相配合,均能治疗结、标部的面五官病症。例如:正面头痛(阳明头痛)者,可

声明:《倾囊相授 倾囊相授 灸疗大师毕生灸疗诀窍,倾囊相授 (附其高血压温灸疗法)》为网友梦里梦不醒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