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患病率正在迅速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前,赛诺菲邀请国内外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在全国多地举办论坛分享全球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与趋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母义明在谈及精准医疗时指出,精准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实现,现在面临的是医疗、医生的规范问题。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3%-95%。
母义明表示,从中国糖尿病未来的流行发展趋势来看,糖尿病是社会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糖尿病,所以说控制糖尿病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单单的医学问题。政府在慢病管理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宣传的理念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5年1月20日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这一计划将使医学向着治愈诸如癌症和糖尿病这些顽症的目标迈进一步,并使所用人都能获得自己的个体化信息。
中山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所长翁建平指出,“经典循证医学”模式推荐采用标准化方案干预典型患者,而精准医学是建立在经验和循证证据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分析不同层次的信息,更深入理解疾病“发病-进展”的每一个潜在影响因素,并给予准确的处置。
针对精准的个体化差异,翁建平表示,分级诊疗要建立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分级诊疗是一种制度,不是医疗行为。“分级诊疗说明中国具备了一定的规范,但是分级诊疗还要具备有执行规范的人,所以这方面国家还要培训更多的人,在基层还不够,无论是社区医院还是县医院,都要培养更多的能够执行分级诊疗这个规范的人才。”
精准医疗,直击“病因”
精准医疗有望革新医疗体系。
如果要评选今年上半年的科技热词,“精准医疗”很可能榜上有名。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疗”大型医学研究计划,宣布将在2016财年为该计划投入2.15亿美元,希望以此“引领一个医学时代”。
这一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引发无数猜想,备受各方关注。
精准医疗是什么?它将给人类健康带来怎样的革命性变化?迎接精准医疗,中国是否做好了准备?

精准医疗是什么?
找到致病机制,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
说起精准医疗,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血液学与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组负责人王前飞举了这样一个案例: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卢卡斯·沃特曼参与了国际首例肿瘤基因组(白血病)的测序工作,但不幸在此过程中罹患自己所研究的白血病。经过传统的化疗后病情暂时被控制,但5年后又再次复发。这次复发后,化疗、激素治疗甚至骨髓移植等所有手段都完全失去作用,卢卡斯的生存几率微乎其微。此时,卢卡斯所在实验室获取了他的细胞进行全基因组DNA和RNA测序,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一个叫做FLT3的基因在肿瘤细胞中“异常活跃”。据此,医生在治疗方案中加入了一种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药物苏尼替尼,它能够抑制FLT3。结果连续服药两周后,卢卡斯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消失了,他又重返科学工作。
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长青看来,所谓“精准医疗”,其本质是通过大量人群的基因组、代谢组等组学数据(包括转录组、表观组、蛋白质组等数据),分析疾病表型特征,在了解疾病发展的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发现诊断、治疗靶点,最终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