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哈佛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Rab2A GTP酶(GTPase)通过激活Erk信号促进了乳腺癌干细胞扩增以及肿瘤形成。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3月26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华人科学家卢坤平(Kun Ping Lu)教授。卢坤平现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教授以及福建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周期、端粒酶调控、肿瘤及Alzheimer病。在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140篇,其中Nature 7篇、Cell 3篇、Science 2篇、Nature Cell biology 3 篇、PNAS 4篇。
癌症干细胞(CSCs)假说认为这些细胞保留了自我更新能力,由它们再生出了大部分的异质性肿瘤。由于人们将癌症干细胞视作为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和耐药的根本原因,其对于了解癌症进展的分子机制以及鉴别出癌症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阐明癌症干细胞的调控机制并鉴别出可以根除肿瘤中癌症干细胞的靶点有可能对于实现癌症长期缓解至关重要。
Pin1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的肿瘤诊治分子靶点。它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特异性的多态脯氨酰基顺/反异构酶,通过催化细胞周期中的重要蛋白的异构反应,调节了蛋白的功能和活性。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中都有Pin1的高表达,而且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早期复发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Pin1通过c-jun、β-连环素、细胞周期素D1等多种基因和蛋白质调节,从多条途经诱导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被称为肿瘤发生的催化分子。
近期,卢坤平研究组和其他的研究人员发现,Pin1在人类乳腺癌干细胞(BCSCs)中表达升高,驱动了乳腺癌干细胞及肿瘤发生。尽管已有研究报道Pin1分别激活和失活了一大组关键的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对于乳腺癌干细胞中Pin1的下游靶点仍不是很清楚。
通过全基因组表达分析在乳腺癌干细胞中搜寻Pin1下游靶点,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主要定位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ER-Golgi intermediate compartment,ERGIC)上,对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之间的膜运输至关重要的一种小GTP酶——Rab2A。他们证实Pin1通过提高Rab2A转录促进了体内外乳腺癌干细胞扩增和肿瘤形成。

机制研究表明,Rab2A直接与Erk1/2互作并阻止MKP3磷酸酶去磷酸化及失活Erk1/2,导致了Zeb1上调以及β-catenin核易位。在癌细胞中,Rab2A通过基因扩增、突变或Pin1过表达而激活。Rab2A过表达或突变赋予了正常原代人类乳腺上皮细胞一些乳腺癌干细胞性状,而沉默Rab2A则可有力抑制新鲜分离乳腺癌干细胞的扩增及肿瘤形成。最后,研究人员证实Rab2A过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相关联。
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Pin1/Rab2A/Erk信号轴驱动了乳腺癌干细胞的扩增和肿瘤发现,由此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
延伸阅读:Science刊发开辟癌症治疗新范式美研究称亚裔癌症患者死亡率低于白人30岁癌症妈妈放弃治疗 坚持先管孩子肺癌居山东癌症死亡率首位防控癌症要像汽车年检那样做体检“癌症疫苗”有新突破 强效对抗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