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列子》中读到杨朱的有趣哲理:“行善不以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杨朱是谁呢?相信大家也知道他就是那位被孟子批评、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战国思想家。上文的引述的这番言论,正好也与他那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相当吻合:做好事不为求别人的赞赏,赞赏却反而会自然而来;虽然你根本就没期望得到赞赏,更没有想过因为做好事而得到利益,但随着赞赏的出现,利益也会自然涌至,继而就会惹来纷争,所以我认为不论做好事或坏事,也务必谨慎小心。
天命看完这番言论,不禁会心微笑,皆因我刚好就听到一宗与之相通的现实例子:朋友在公余时参加兴趣班,在偶然的机会下,应导师的邀请替同学们在课前回顾了上一课的内容。本来只是无心又偶一为之的事,但因为她实在讲得太好了,于是以后每堂继续徇众要求, 担起这替大家温习的责任,逐渐成为了班中的受欢迎分子。但正如所有世事一样,凡事有阳必有阴,她如此的表现不但招来一些同学的嫉妒,也开始有人抢着要取缔她,更有不少人私底下邀请她作私人补课,令本来简简单单只为快乐的兴趣班,变为牵涉极多人事问题的负担。
既然无心做好事尚且会招来如此多的麻烦,我们是否真的应如杨朱一样,就算只牺牲一条毛发就能有利天下亦拒绝不为呢?其实我对杨朱的认识不深,所以不敢妄下论断,不过我给朋友的意见,就是凡事尽了力就好,无谓因怕得失他人而苦了自己,皆因这个世界上没有 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而且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珍惜。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杨天命)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