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档电视节目中(看到后面你们大概也猜出来了),来自美国的儿科专家罗伯特.汉密尔顿挑战“5秒哄娃止哭”,这估计是节目开播以来看的最轻松的但最神奇的一次挑战了。连刚生孩子的王力宏都感叹:这也太快了,这样不用喂奶也可以哄她了。
汉密尔顿医生到底用了什么方法瞬间让孩子不哭也不闹,大家直夸好宝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节目组邀请了11位志愿者——他们都还是襁褓中的小婴儿。只是,他们在特别搭建的一个临时无菌育婴房里。
但是,很快就有小宝宝受不了开始哇哇大哭,甚至有些哭的撕心裂肺。
11位小婴儿的哭声此起彼伏,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持人小撒已经在崩溃边缘,连把女儿哭声当作音乐的王力宏都说:那个是立体环绕声啊。(做妈妈的秒懂!)
然后惊艳的一幕出现了。汉密尔顿医生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抱起每一个孩子,轻轻摇晃几下,无一例外,孩子们都止住了哭声。
上面这位被抱起来的孩子当时是哭得最厉害的,旁边的父母虽然保持这笑容,但内心估计已经恨不能马上抱起来喂奶了。但汉密尔顿抱起这个哭得脸都发紫的孩子5秒钟之后,孩子真的不哭了。
之后如法炮制,每一个哭闹的孩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神奇的止住了哭声。
然后王力宏也模仿医生的方法,把孩子抱起来,手法虽然不十分到位,但也不哭了。新晋奶爸不由得感慨:这也太快了。
还自言自语打趣说:这样不用喂奶也可以哄她了。果然是当老爸的,已经有了哄娃的经验了。
汉密尔顿医生的秘诀是什么?
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当然。
我们这就来解析
1、把婴儿两手交叉叠于胸前,成人用一只手掌包住,并拖住孩子的下颚两侧。另一首轻轻拖住宝宝屁股——这是在还原他在子宫里的姿势。
给宝宝这样的姿势,让他马上就有了安全感。因为他在妈妈肚子里就是这样的姿势。
关于姿势的问题,乍看起来怪怪的,还有网友在弹幕中说那个姿势是:掐喉咙止哭。其实是视觉错误。
新生儿脖子还不能自主竖立起来,所以医生用食指和大拇指拖住孩子的下颚处,让孩子的脖子能够有一个依托力。如下图小撒:

真正抱过孩子的人就知道,100天以内婴儿的脖子都是软软的,所以抱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只手是拖着孩子的脖子的。无论你是用哪一种抱姿。
3、新生儿是有一定记忆的,这样的姿势能帮助孩子回忆起在妈妈肚子里的那些安全回忆。
当宝宝还在肚子里是一个胎儿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记忆。当孩子出生以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在努力的去适应,但当然一开始会时常崩溃,这种崩溃来自于陌生环境的种种刺激,而不是肚子饿。
所以,我们适时的模拟宝宝在母体里的一些环境,就可以激发孩子安全感的回忆。比如,孕妈妈经常会和肚子里的孩子互动,拍拍肚子,摸摸肚子,这其实基本摸得都是孩子的屁股。所以孩子出生之后,抱着孩子,轻拍屁股也能让孩子瞬间安静下来。
还有襁褓式包裹孩子,也能激发孩子关于子宫的记忆。襁褓式包裹一定要记得,上紧下松,稍稍束缚孩子的双手,让孩子的腿部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3、此方法呢,只适用于0-3岁的婴儿。再大一些,孩子太重,就不能再用此法了。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在3~4kg左右,三个月后基本就翻一翻,甚至更多。父母用这种姿势抱孩子太吃力了。
另外,孩子3个月以后,手脚和身体都开始具有一定的粗大运动能力,开始会具有初步的翻身意向。所以这样哄孩子,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孩子也不再觉得有很强的安全感。
小宝麻麻:在了解婴儿真正需求的时候,掌握这些“迷人”的技巧确实可以帮我们事半功倍,在育儿的过程中倍感轻松。但同时,我们不要忘了,促进孩子长期内心安全感的建立,依然要靠父母的亲密陪伴和互动。
在《希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中,希尔斯医生强调了背巾的强大作用,呼吁妈妈们尽可能长时间和宝宝用背巾保持亲密接触。并提出“把怀孕想象成18个月,9个月在子宫内,9个月在子宫外”。9个月子宫外和妈妈紧密联系的生活,能平衡新生儿通常无规律、不协调和无目的的倾向。
同时,长时间和宝宝保持同步(比如背巾、或抱着宝宝),能平衡宝宝的前庭系统。科学证实,在妈妈怀里或背巾里每天至少待3个小时的孩子,哭闹次数都比在婴儿床里养大的孩子要少43%。
所以,在宝宝还小的时候,多抱抱孩子,用他喜欢的姿势。
更多原创育儿资讯
欢迎关注【森巴育儿】(senbayuer)订阅号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