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普通话简体字中文学校 - 全体师生共庆新年
看春晚,包饺子
1月22日 农历大年三十, 位于克尼的伦敦普通话简体字中文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12年龙年新春庆祝活动 — 看春晚,包饺子。
"龙年大吉,万事如意”,“龙气冲天,事业昌旺”,“动如蛟龙,身体健康”,一句句与龙有关的新春祝福不觉于耳;喜庆的笑脸,传统的中国服装;瓜子,糖 果,小吃摆满一桌;悬挂的气球,工整的对联,及大使馆赠送的大红灯笼无不令学校的节日气氛更加浓厚;学校特意为家长们准备了两间教室观看春晚,几位具有专 业技术的家长准时把节目下载下来,在活动上播放,大家一边品尝着小吃,一边欣赏着大屏幕上的 春晚节目,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在远离故土的他乡,在奉行多元文化的英伦,没有鞭炮齐鸣,没有锣鼓喧天,但那浓浓的年意及深深的祝福却都满满的,暖暖的充满了整个活动。我们这 些龙的传人,因者下一代的文化传承,因者中文学校, 聚在了一起,好好的过了一个大年三十。
为了让孩子们 更进一步的了解传统中国文化,学校向所在社区学校租借了专业的教学厨房 。安排全校所有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听完老师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后,于不同时段分批来到厨房,亲身体验包饺子,过大年。 几位“饺子大使 朱小久、陈佳、陈蓉萍、陈眀芳、王玉、王小瑛、王玉辉、戴淑英、陈爱霞、林香英、李群英、翟丽、高茜、关海鹰、黄丽香等于开课前已早早来到厨房,自带了饺子皮,饺子馅,油,甚至自带了锅和其他的器皿,务求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为200个孩子做起饺子来有条不紊,得心应 手。三个小时中,她们共为孩子们制作了近500个饺子,为此次活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校长朱小久则充当了一下午 的“饺子大使代言人”,为每一班的同学(共十一班)讲解示范。从饺子的出处讲到中国人过年吃饺子的意义;从饺子的馅料讲到全国各地不同的过年风俗;从示范饺子的 制做过程,到回答孩子们新奇有趣的问题,诸如——饺子皮一定要用面粉做吗?饺子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状吗,如长的,圆的,方的?饺子不煮,像炸薯条一样用油炸 行吗?甚至有孩子说,用巧克力包饺子一定更好吃‘’。学生们在厨房里聚精会神的听者讲解,迫不及待的提出各种问题,兴奋好奇的包着(或者说“舞弄”着)饺子,尤其是饺子端上来那一刻,更是个个都跃跃欲试,一尝饺子的美味
朱校长说,学校今年的庆祝活动形式与往年不同,同学们在不影响正常课时的前提下生动的上了一场文化课,学习中文不光是学习写字,重要的是这些文字背后的文 化与传统。她还说在活动中发现近半的同学没吃过或不知道饺子是什么,通过这次的活动,孩子们不但懂得了中国新年的传统风俗,还因此而发现了一种美味的食物叫——饺子。而学校,老师及家长们都对这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团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挥,所有参与者的奉献才令活动圆满成功,今后学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将举办类似的活动,目的只有一个:传承中国文化。

学校副校长兼教务主任的廖秀琴老师说,倡议和推动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包饺子,而是寓教于乐,寓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于中文教学。包饺子
的地方成了另一课堂, 书本里的知识得以活学活用,孩子们不仅看了,亲手做了,还尝了,相信 这堂课会令他们难忘。
伦敦普通话简体字中文学校全体教职员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传统的文化教育,多次于校内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除了这次的活动,还有才艺表演,音乐会,朗诵比赛等,旨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学好中文这个语言的同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效显著, 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伦敦普通话简体字中文学校 袁军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