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补冬藏 中医养生:“冬补”如何补 “冬藏”藏什么

“三九四九不出手”,“夏长秋收冬藏”,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也是冬季进补养生的好时节,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养生保健,那么冬季到底要怎么藏,如何补?

 

  “冬藏”也要适当运动

  冬季在五行中属水,具有滋润、向下、寒凉等特性,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有不少市民把 “冬藏”理解为冬眠或冬歇,整天窝在空调间或者沙发上看电视、玩电脑,认为不动就是保存能量,其实这是个误区。

  中医所说的 “宜藏不宜泄”关键在于注意保温,避免风寒侵身,不等于消极躲避低温,要适应冬天的气候而活动,避寒就暖,勿使腠理过度开泄,以减少体内阳气向外发散,并要使精神内蓄,保持于潜藏伏匿的状态,不要随意宣泄无度。

  冬季除了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外,也要多吃热温性食物为身体藏热量。一般来说,可以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同时,可吃些补脾胃的粥,民间就素有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习俗,比如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三九四九不出手”,“夏长秋收冬藏”,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也是冬季进补养生的好时节,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养生保健,那么冬季到底要怎么藏,如何补?

  冬补也防“过犹不及”

秋补冬藏 中医养生:“冬补”如何补 “冬藏”藏什么

  中医的“进补”是经过长期理论和临床研究出来的辩证的医学方式,运用药性和食物的偏颇,调整人体的偏颇,从而使人体内阴阳两气平衡,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任何药物服用过量都有害,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

  许多人以为膏方就是补药,多点少点没关系,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其实,膏方的服用有一定禁忌。比如膏方中有当归等活血中药,女性经期中不宜服用,会增大月经量。此外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发生便秘、腹泻、腹胀、痰多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一般来说,在正规医疗场所开具调理进补的药方都是根据个人的体质开具,但是少数人在服用期间仍会出现一些反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微调。比如一些滋补较多的膏方可能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胃口不好不适,可以用点山楂、神曲等消食药物,出现胃胀、腹胀等症状,可以服用如陈皮理气化湿的中药。如果出现咽喉干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可以用点菊花、金银花清火中药。

  在服补药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能使药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药物时,应忌食萝卜,因为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同时不能茶叶水冲服,因为茶叶会影响参类疗效。(图片来源:华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07251/700784461604.html

更多阅读

金菊遇秋花盛开 霜降金菊开,秋补正当时

  衣:天气变冷,要特别注意腹部、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女性尤要注意脚步保暖。  食:补冬不如补霜降,秋补以润燥健脾养胃为主,应该多吃秋季水果,少吃冷硬食物,并应注意胃的保暖。  住:精神调养最好就是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能够使人精

春季中医养生药膳 4款中医药膳 补肾养生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按照季节时令的变化规律,采用相应的养生手段。秋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适当服用温补肾阳的中药。  推荐四种简便可行的温补肾阳的中医药膳。  1、锁阳壮阳粥 材料:锁阳10克,羊肉100克,大米100克

粥里春秋 秋补带点凉 以粥代药更健康

  秋天已来,冬天未来,很多人纷纷开始进补,但你是否知道,秋补与冬补其实是不一样的,对应时节正确地选用进补的方法,才能对身体有好处。小编与你分享保健养生健康饮食小常识,带大家一起学习秋补知识,让我们一起健康过秋天!  秋补与冬补的

枸杞子食疗方 适合秋补的3款枸杞食疗方

爱华食疗养生配图   适合秋补的3款枸杞食疗方  枸杞子是一味常用的补肝益肾中药, 中医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遗精等病症。  ■枸杞煲粥  枸杞子30-60克,粳米100克,可少量添加豆豉,同煮为粥,再以葱白、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养生知识_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

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人在养生方面都喜欢用中药的方法。那么关于中医养生知识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知识,希望大家喜欢。中医养生妙方1、南瓜益气止咳秋冬天寒是呼吸系统高发季节。南瓜含有丰富

声明:《秋补冬藏 中医养生:“冬补”如何补 “冬藏”藏什么》为网友没心情没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