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人就始终在与洪涝灾害作抗争。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后半叶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发生过洪灾,其中以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海河流域以及嫩江、松花江流域受灾最为频繁。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量的水利工程减轻了黄河、淮河流域的洪水泛滥,但随着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山地植被的大量砍伐,这些地区的水源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山洪的危害逐渐加剧。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等
中国历史上旱灾频繁,很多地区都曾由于庄稼颗粒无收而出现“草根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的惨剧。我国古书上有“旱极而蝗”的说法,就是说伴随旱灾而来的,往往还有严重的蝗灾。这些并发灾害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产,当作物减产超过三成,就意味着发生了旱灾。这张旱灾频次图上叠加了中国耕地的分布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十几年中,中国的旱灾东部多于西部,北方多于南方。除内蒙古中、东部外,旱灾的高发区基本与耕地的密集区相吻合,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至今无法彻底解除。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等
风沙灾害包括沙尘暴以及风沙侵蚀、掩埋引起的各种天气与气候灾害,其中以沙尘暴对我们生活影响最为明显。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内蒙古中部以及西北地区受害最为严重。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等
寒潮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每年冬季,西伯利亚南下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境内,并造成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在寒潮的影响下,很多地区一天内的降温幅度超过10℃。今年春节前夕,强烈的寒潮致使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特大雪灾,华中、华东、华南大部分地区在这场灾难中损失严重。
冻害对冬小麦、油菜等越冬农作物危害巨大,因为0℃以下的低温会使作物体内结冰,从而导致作物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甚至死亡。中国受冻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正是北方冬小麦的种植区,比如甘肃东部、陕西关中盆地以及河北、山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地带。其实在长江流域以南,冻害也屡有发生,由于南岭等山地丘陵阻滞了寒潮继续南下,冷空气往往停留在北纬25-30度之间,进而造成这一带长时间的低温及雨雪天气。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台湾、海南以及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沿海地带时常受到台风袭击,中东部地区的内陆省份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台风影响。当台风接近或登陆我国时,常常带来巨大的灾害。据不完全统计,近50年来我国死亡于热带风暴(或台风)的人数不低于12万。
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公元前2300年——公元2000年)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会处,同时版图内还有多条地震高发带,因而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频繁、强烈的国家之一。这张地图记录了中国过去4300年间中、强地震的震中分布地,标注点多达5800余个,几乎遍布了整个版图。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特大地震主要集中在台湾、横断山区、华北及新疆北部等地区。
爱华网



